“溯”材活用·乐毅破齐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溯”材展示]
  樂毅为燕破齐,或谗之昭王曰:“齐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斩言者,遣使立乐毅为齐王。毅惶恐不受,以死自誓。
  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
  (《史记·乐毅列传》)
  [ 运用方向]
  1. 不宜偏听偏信,要明辨是非。燕昭王不听奸人谗言,不因他人反间而不信任乐毅,并斩“言者”,这才是真正的明辨是非。
  2.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欲得彼心,必以己心相换。因为昭王对乐毅充分了解与信任,乐毅才能专心治军,建功立业。完美的合作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
  3. 果断是决策者的必需品质。小人的谗言,使君臣之间的嫌隙已出现。但燕昭王果断地斩杀小人,明确立场,树立威信,震慑暗流,将这一事件有惊无险圆满处理,更彰显了果断气魄。
  4. 要学会审时度势。赵王赏识自己,便冲锋陷阵,为其建功立业,而惠王与自己有隙,自身难以保全,强行留下势必爆发矛盾,这时的乐毅离燕去赵国是最好的选择。
  5. 境界决定眼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小人以己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乐毅攻城不下,必有名利之图,殊不知如乐毅者,视名利如浮云,唯其所图,不过以忠报国,以诚报君。
  6. 遇知己,才不会让满腔抱负转眼成空。乐毅遇到燕昭王,方以破齐之大功传于青史;而遇燕惠王,却只能远走赵国,不亦悲乎?
  [ 习作片段]
  古往今来,多少贤臣因谗言被诛?多少国家因奸言而亡?帝王身边多小人,欲国强,则不应偏听;人人周围有流言,欲己明,则应明辨是非。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正因小人多进谗言,而人多易偏听偏信,所以有了忠良之士的这番告诫。
  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容易为他人之言所迷惑,听信谗言的“燕惠王”越来越多,而明辨是非真相的“燕昭王”则越来越少。
  要想不轻易为他人之言所迷惑,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万事有自己的思考与辨别。如今,多少人因一个真假未知的报道便开始激愤地批评跟帖?多少人将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并坚信不疑?又有多少人将别人的观点评价复制到自己脑中,失去了自我?他们随波逐流,不加思考,不辨真相,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复述他人观点的机器,他们的思想被左右,内心自然不会澄明。
  金融大亨索罗斯亦曾说:“要想有所收获。必须略去无关的信息,而应立足于自身,找准目标。”所以只有学会思考,学会甄别,才能在信息的洪流中找到正确的信息,才能有助于辨明是非。
  [ 亮点评说]
  片段从乐毅一事切入,延伸至古时帝王应亲贤远佞,又拓展至现实生活中,兼具思想深度和时代感,又引用了古今名言,整个论证很有力度。
其他文献
几乎被互联网遗忘的陈天桥,因为一次捐款又回到了舆论中心。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身为“中国互联网游戏先驱”的一对亿万富豪夫妇向加州理工学院捐赠1.15亿美元用于大脑研究,目的是帮助人类接受死亡。  这对被称作“先驱”的夫妇,就是昔日中国首富、盛大集团董事长陈天桥和他的夫人雒芊芊。他们表示,该所将开展纯研究,具体方向将由校方决定。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社会的强烈反响,科学界甚至炸開了锅。为什么不捐给
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叫游永茂,中等身材,白白净净,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温文尔雅,一看就是典型的知识分子。游老师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与其他老师的一口方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印象最深的是他夸一个同学,语速慢慢的,声音很响亮,还拿捏着腔调:“张金旗成绩很好,每次考试一百分。”于是,大家都记住了这句话,以至于多年以后见到张金旗还拿这句话调侃他。  可是有一天,游老师在讲台上哭了,因为他的门牙掉了一颗,发音有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