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间的"公共素材"与周秦汉文学史叙事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un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学史书写规范在20世纪逐渐统一,但周秦汉时代存在的“公共素材”难以放入传统文学史的叙事模式之中。虽在现代文学观念主导下,周秦汉文学史的叙述却主要依存于《汉书·艺文志》奠定的传统的学术史结构。但《汉志》本身隐含着文献的变迁问题:古文献经刘向校书,由“开放性”向“闭合性”转变。战国秦汉间“公共素材”的短章形式亦在这次转变中消失。这种转变多为今人所忽视,造成了周秦汉文学史叙事中研究资料与所研究时代并不完全对应、作品与作者不完全对应、古书的材料适用时限与传统的学术史结构不完全对应等问题。因此周秦汉
其他文献
【正】 东方种畜场从1997年开始筹建,几年来,累计固定资产投入3000万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占地面积370亩,现有猪舍31幢37200平方米,观察猪舍2幢1000平方米,饲料车间、仓库450
在传统帝国形态当中,具有帝国形态特点的治理少数民族边疆多重形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得以体现。晚清帝国的解体使得建立现代国家成为此后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命题之一,传
解析《诗品》疑难,需要细读文本,也需要调整观察角度和更新认知前提。在《诗品》是总集这一前提下认识《诗品》疑难问题,可收涣然冰释之效。此外,陆机拟古诗是十四首,《诗品》今校
龚育之在多年的中共党史研究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共党史研究的原则、理论和方法。关于中共党史研究的原则,龚育之认为应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关于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