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焦虑的早期干预效果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对学龄前儿童焦虑的早期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将Spence学龄前儿童焦虑量表得分≥48分的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监测组。干预组对患儿家长在10周时间内共进行6次集体教育课程,讲解对儿童焦虑的管理,监测组只进行随访。所有受试儿童在第3个月、6个月、1年、1年半时分别用量表再次进行测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结果 在3个月、6个月、1年、1年半时干预组量表得分持续降低,与监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学龄前焦虑儿童的父母进行短期教育课程培训,可有效缓解儿童焦虑症状并具有远期效果。
  [关键词] 儿童;学龄前;焦虑;早期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49.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1-005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in preschool children anxiety. Methods Children with Spence anxiety preschool scale score≥48 poi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monitor group. The parents of children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educated with a total of 6 collective curriculum of children’s anxiety management, while the monitor group were followed up only. All the children were evaluated by scale on the third month, sixth month, one year and one and a half years respectively, and the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decreased continuously on the third month, sixth month, one year and one and a half year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arly short-term education for parents can relieve their preschool children’s anxiety effectively with long term effect.
  [Key words] Children; Preschool; Anxiety; Early intervention
  儿童时期的焦虑障碍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强迫、焦虑、恐怖症状。国外通过筛查(DSM-Ⅳ焦虑障碍诊断标准)发现学龄前期儿童焦虑障碍大约为9%~10%[1]。我国也有文献通过量表筛查得出结论:学龄前儿童14.1%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2]。目前公认的是改善亲子关系就必须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才可以做到改善儿童时期情绪及处理问题的方式[3]。所以干预方式研究的重点是亲子互动治疗(parent-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PCIT)[4]。但早期干預的效果能持续多久,相关的研究结果并不多。本研究目的是在对学龄前儿童焦虑早期干预的前期工作基础上进行长期随访以了解其远期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13年3~9月期间运用整群抽样的统计学方法在烟台牟平城区内三所幼儿园中随机选取共786名学龄前儿童(其中男407名,女379名),年龄36~60个月。共发放786份Spence学龄前儿童焦虑量表父母调查问卷,采取集体填写的方式,由参加此次调查研究的医疗专业人员集中组织儿童父母进行现场指导填写,并在现场回收问卷。由研究团队中专门人员负责进行评分及复核,回收有效问卷712份,其中焦虑得分≥48分的共76名儿童,其中有3例儿童的母亲用焦虑自评量表自评得分≥50分,将其排除在组外,同时排除的条件还包括双胎2例儿童,多子女家庭1例儿童,患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的2名儿童,父母并不是当地居民的2名儿童,单亲家庭的1名儿童,父母均长期在外地工作的5名儿童。最终符合所有条件的60名儿童,经与其家长仔细沟通及协商,父母双方均同意并能积极参与本次研究的共49名儿童,其中男23名,女26名。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得到委员会的批准,向参加调查的家长解释调研的目的及方法,家长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工具
  采用Spence学龄前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5],量表包括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社交恐惧(social phobia)、躯体伤害恐惧(fears of physical injury)、广泛性焦虑(generalized anxiety)和强迫-冲动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五个部分,共28项内容,另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5个题项,合33项内容。运用5级记分法,为0~4分,如各个题项得分总和≥48分,则认为有焦虑情绪,得分越高,焦虑问题越严重。   家庭情况问卷内容包括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气质特点;父母的年龄、身体情况、婚姻状况、学历、家庭中对子女教育方式;母亲孕期情况、分娩方式、生育后情绪变化;家庭经济状况及环境情况等。由与儿童生活密切的父母填写。
  1.3 方法
  将49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监测组。干预组25名,平均年龄(48.1±7.3)个月,男11名,女14名,监测组24名,平均年龄(46.9±8.1)个月,其中男12名,女12名。两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年龄、学历、职业和儿童的性别、年龄、量表筛查初次得分等内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干预组组织6次家长集体教育课程培训,每次课程设计60 min,第1~4周各周组织1次,第6、10周各组织一次,要求儿童的母亲必须全程参加,如确因特殊原因某次课程未能及时参与,随后由负责课程的临床心理医师单独进行辅导。同时建议儿童父亲也能尽量全程参加。研究团队确定的担任集体教育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心理咨询资质,并且对焦虑的治疗具有临床经验。初次课程对形成儿童焦虑的本质和发展特点进行讲解,增强儿童家长参与儿童焦虑情绪干预的积极性并坚定其信心,同时强调父母干预对缓解儿童焦虑的重要意义,课程最后解答父母对各自儿童病情的各种疑问,并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在第2次课程中重点交流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分析家长不适当教育方式如过度严厉、保护等可能产生的影响。课程最后解答疑问。第3次课程由心理医师向儿童家长传授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方法,选择简单易行的方案,鼓励并督促儿童家长自行使用认知技术,同时解答家长问题。第4、5次课程,继续讲解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方法,将简单易行的方案进行反复讲解并分析,引导家长积极运用方案中方法最后答疑。末次课程对所有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再次强化儿童家长的干预意识,进一步对焦虑管理和认知技术的具体运用进行交流讨论,以防止复发。同时对儿童母亲自身存在的焦虑情绪进行分析及适当的心理干预。教育过程中坚持集体授课与个别授课相结合,以保证在干预组的所有儿童母亲都能全程完全参与,不遗漏任何课程内容,不留任何个人问题。而对监测组的儿童及其家长则未实行干预措施,只进行定期随访。两队例组都按设计在不同时间(第3、6、12、18个月)再次进行Spence学龄前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测评。
  有10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参与随访,将其数据剔除,其中干预组6例,监测组4例。最终完成全部研究的干预组19例,监测组20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实施干预行为前两组儿童焦虑量表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預3个月后,干预组的量表得分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量表得分继续下降,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1年、1年半随访时干预组量表得分继续降低,与监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儿童赖以生活成长的主要环境是家庭,家庭成员的行为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对象,特别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方式等处处影响着孩子。已有研究证实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改善儿童时期情绪及处理问题的方式[3]。Merikangas等[7]研究表明对焦虑症状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环境。文献相关研究发现,对父母进行短期教育课程可以降低焦虑的相关风险,有效减轻学龄前儿童的焦虑症状,并有可能改变部分存在焦虑高危因素儿童的焦虑症状发展轨迹[8]。Schneider等[9]通过家长培训,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明显减轻了符合DSM-Ⅳ分离焦虑症诊断标准儿童的焦虑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本研究由符合条件的医师进行集体培训指导,对形成儿童焦虑的本质和发展特点进行讲解,分析家长不适当教育方式如过度严厉、保护等可能产生的影响,选择简单易行的方案,鼓励并督促儿童家长自行使用认知技术,对儿童焦虑进行持续干预。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3个月、6个月、1年、1年半随访时干预组的量表得分持续降低,与监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持早期干预对儿童焦虑的有效性。
  由于儿童尤其年龄越小的儿童自控力越差,因此父母就成为能否产生效果的关键。而很多父母由于缺乏对儿童焦虑症状的认识及其危害程度和重视而拒绝主动参与。在Dadds等[10]的研究中,734名参与者只有107名(14.6%)完成课程,在Pahl等[11]的报道中未完成者占41%。在本研究中有49例父母同意参与,最终仅39例(79.6%)坚持全程。所以如何提高儿童父母的认识和参与是今后开展此方向研究需探讨并争取解决的。
  而早期干预的效果能持续多长时间,尚无定论。Hirshfeld-Becker等[12]针对4~7岁焦虑障碍儿童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了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干预治疗后的儿童有59%不再被诊断为焦虑,而对照组仅为18%,且效果大多能持续1年。Rapee等[13-15]对具有行为抑制气质且平均年龄<4岁儿童的父母进行短期教育,并进行了长达11年的随访。观察到治疗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明显,作用可一直持续至青春期中期。本研究在对学龄前儿童早期干预后进行了1年半的随访,最终复测的量表得分呈持续下降趋势,与监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对儿童父母进行早期干预对学龄前儿童焦虑具有一定的远期效果。但因焦虑情绪与年龄、认知、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此结论尚需更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支持。目前入组儿童已即将进入小学阶段,仍需继续随访以了解社会环境的明显改变是否会影响早期干预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Egger H,Angold A. Common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in preschool children:Presentation,nosology,and epidemiology[J].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2006,47(3/4):313-317.   [2] 付智偉,郝金莲,陈素芬,等. 哈尔滨市幼儿焦虑情绪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 21(1):11-13.
  [3] Bayer JK,Rapee RM,Hiscock H,et al. Translational research to prevent internalizing problems early in childhood[J]. Depress Anxiety,2011,28(1):50-57.
  [4] Puliafico AC,Comer JS,Pincus DB. Adapting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 to treat anxiety disorders in young children[J]. Child Adolesc Psychiatr Clin N Am,2012,21(3):607,619.
  [5] 王美芳,赵金霞,白文. 学前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的测量学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21-23.
  [6] 朱明哲,朱晓晶,杜建娥,等. 父母短期教育干预对学龄前儿童焦虑的影响[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9):901-904.
  [7] Merikangas KR,Lieb R,Wittchen HU,et al. Family and high-risk studies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J]. Acta Psychiatr Scand Suppl,2003,4(17):28-37.
  [8] Kennedy SJ,Rapee RM,Edwards SL. A selective intervention program for inhibited preschool-aged children of parents with an anxiety disorder:Effects on current anxiety disorders and temperament[J].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09,48(6): 602-609.
  [9] Schneider S,Blatter-Meunier J,Herren C,et al. Disorder-specific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 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in young children:A randomized waiting-list-controlled trial[J]. Psychother Psychosom,2011,80(4):206-215.
  [10] Dadds MR,Roth JH. Prevention of anxiety disorders: Results of a universal trial with young children[J].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08,17(3):320-335.
  [11] Pahl KM,Barrett PM. Preventing anxiety and promot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strength in preschool children:A universal evaluation of the Fun FRIENDS program[J]. Advances in School Mental Health Promotion,2010,3(3): 14-25.
  [12] Hirshfeld-Becker DR,Masek B,Henin A,et al.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4-to 7-year-old children with anxiety disorder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 Consult Clin Psychol,2010,78(4):498-510.
  [13] Rapee RM,Kennedy SJ,Ingram M,et al. Altering the trajectory of anxiety in at-risk young children[J]. Am J Psychiatry,2010,167(12): 1518-1525.
  [14] Rapee RM,Kennedy S,Ingram M,et al. Prevention and early intervention of anxiety disorders in inhibited preschool children[J]. J Consult Clin Psychol,2005,73(3): 488-497.
  [15] Rapee RM. The preventative effects of a brief,early intervention for preschool-aged children at risk for internalising: follow-up into middle adolescence[J].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2013,54(7):780-788.
  (收稿日期:2014-12-1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D-Ala2-D-Leu5-enkephalin)对脓毒症大鼠肝线粒体呼吸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脓毒症组(SEP组,n=20)、假手术组(SO组,n=20)和DADLE组(n=20)。采用改良盲肠结扎穿孔方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刺穿盲肠,DADLE组建立模型后按5 mL/kg剂量腹腔注射浓度为0.5
里山村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这不,快年底了,村里又要搞“百叟宴”了。村主任陈平打电话给余建华,打算请他当大厨给老人们烧菜。  余建华也是里山村人,是五星级酒店的掌勺大厨,他回绝说:“陈主任,农村里烧的都是大锅菜,我不拿手。再说了,我个人也没烧菜的工具,这活还真没法接。”  这下,陈平傻了!他要请余建华来烧菜是有原因的。里山村有个祖传的厨师叫阿苟,村里的红白喜事都是他和老婆菊娣掌勺,一样的菜一样的味道
“河南李总的领货凭证必须今天寄出去,我已经通知邮局张师傅来拿了。”办公室主任老王眼睛鼓得像二筒,瞪着我。  看着外面大雨扯天扯地的坠落,我才不愿意出门呢。  我在亲戚的物流公司上班,负责到火车站发货窗口领取帮客户发了车皮集装箱的领货凭证寄给客户。  李总的白糖已经发出去十天了。没有领货凭证提不出货,一天要出几百元暂存费不说,白糖一天一个价格,早提一天和迟一天会相差好几百元一吨。  老王指指我说:“
[摘要] 目的 探讨奥曲肽用于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毒素(LP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观察组加用奥曲肽针0.1 mg皮下注射,q8h。对照组除不使用奥曲肽针余治疗同观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内科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进入临床医学内科学学习的临床医学生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比较两组试验前后考核分数。 结果 研究前两组学生考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后,研究组考核评分及实践操作评分均显著升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After t
入夜,古剑生跟踪黑影到了鱼子福的府邸,黑影进了鱼府,古剑生转身消失在夜色中。鱼子福是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皇上身边的红人。可是,古剑生暗访发现,鱼子福暗中与瓦剌人有来往。古剑生本是金吾前卫指挥使,在去年秋猎时,坐骑失控,冲撞了皇上的坐骑,被降职调到北镇抚司里担任千户统领,一直被鱼子福闲置着,没有安排具体职事。  第二天,古剑生还在被窝里,就被敲门声叫醒,镇抚使鱼子福派人找他。古剑生赶到北镇抚司衙门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胎儿妊娠中期对唐氏综合征筛查效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方法 选取中期产前筛查的孕妇共36515例。根据孕周进行分组,共分为5组,分别为15孕周组(15~15 6)、16孕周组(16~16 6)、17孕周组(17~17 6),18孕周组(18~18 6)、19孕周组(19~20周)。对比不同孕周孕妇唐氏综合征患儿检出率和筛查假阳性率。 结果 孕周在15周组的孕妇
[摘要] 口腔临床医学因其独有的特点,其人才培养模式也与其它临床医学专科不尽相同。目标反馈法(Objective Feedback Method,OFM)是通过多方面反馈调节,循环往复,从而达到既定实习临床培养目标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理论介绍结合实例阐述,初步介绍了这一方法在口腔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目标反馈法;口腔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远程监护系统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41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常规12导联心电图、心脏远程监护系统检查,现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心律失常的阳性率。 结果 第1天、第2天、第3天,心脏远程监护系统诊断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的阳性率均逐步升高
[摘要] 目的 观察全麻诱导前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血流动力学与血压的影响。 方法 将 2015年6~12月在我院行全麻手术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全麻方法,观察组在全麻诱导前给予0.5 μg/kg负荷剂量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10 min,之后方法与对照组同。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半小时收缩压与心率变化情况和术中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