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训练应体现出三个维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912569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想这句话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这是2005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接受温家宝总理慰问时,所发出的“世纪之问”,正是这一问敲动了我们对教育的深层思考。目前,无论是在师资配备方面,还是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都已是过去所无法比拟的,然而我们在这巨大优势面前,却失去了多样化、个性化与深层化的教学原旨,取而代之的是“以自己的思维驯化、同化学生的思维,以自己的成见替代学生对问题看法的多样性,以早已形成的定论约束学生的探索过程……为了不让“钱老之问”再次成为中国教育的悲哀,也为了学生有一个立体的思维体系,我们就必须蹲下身来,顺着学生的视角,去追问;沿着建构的规律,去概括;循着成长的历程,去提炼,从而让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体系茁壮成长。
  一、追问——向深处挖掘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过程是以“点状式”为主要特征的,他们很难将想到的、看到的,连成一片,也很难进行连续性、整体性的思考。为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时候,要基于学生思维的特征,顺着学生的感知世界的视角,对探究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并领着学生一同去追问蕴含其中的深层价值,从而在挖掘、追问中帮助学生获得深层思维的能力。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在常规的教学中,只要我们领着学生搞清“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帮助他们灵活地运用,教学过程就结束了。然而当我们在进行深层的追问时,就会发现这样的教学只能给学生带来“结果性知识”的获得。为此,我在教学完这一内容后追问:“为什么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不能将其转化成三角形或正方形?”以此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最优的转化对象;接着问:“为什么沿着高剪开?”以此帮助学生思考转化的策略;最后“转化之后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以此让学生在比较中领会出“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转化原理。由于有了深层的挖掘与追问,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推导过程,还懂得了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做才是最好的原因。
  二、概括——向高处建构
  据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最高层次的思维模式是“网状模式的思维”,即在思考时,能连点成线、连线成网,从而达成一个整体。然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点”“线”阶段,还不能全盘思考一个问题或一个现象,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带领他们“连点成线、连线成网”,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能力,既要考虑学生对某一具体知识的思考与分析,又要考虑学生对这一知识串的思考与分析。
  例如“平面图形的计算”的教学。在小学教材体系中,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内容,不是安排在一个年级段中的,而是分散在多个学段、多册教材中,可能是分散的缘故,很多学生未能从自己的思维体系中厘清这些图形的区别,也无法在自己的图式中建构它们。因此我在教学时,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起呈现,与学生一道探究它们的推导过程,分析推导的原理,区别它们的异同,厘清“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时除以2的原因。由于将这些图形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概括,学生就能在自己的思维体系中进行建构,进而全面地把握这些图形的异同。
  三、提炼——向远处前行
  虽说数学是基础学科,但数学的教学不应停留在“基础”。要知道,数学除了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它还是一门思维的学科,一种方式策略的学科,更是一门思想的科学。正是因为数学有这种特质,故而使它成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成为个体成长的指南,成为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秘技。为此,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常见的数学现象进行提炼,将蕴含其中的思想慢慢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在涓涓流淌的数学思想中尽情遨游。
  例如“统计”的教学。统计教学是课程改革下增添的一个新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从而了解统计的知识与方法,懂得运用统计相关知识与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实际统计时,既要面临着“繁复誊写”的问题,又要面临着数据简化的问题。为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与学生一道分析统计操作过程的“繁复”,思考简化“繁复”的方法,提炼出“用每一类商品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A、B、C……来表示要统计的商品”的思想,当学生提炼出这一步后,我又趁热打铁地提出一个疑问:如果在实际生活中也出现这种“繁复”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办?从而进一步地帮助学生生成“用字母代替我们所要表示的数据”的常规思想。
  总之,思维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我们以整体、长远的眼光去追问、去概括、去提炼,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深层的思维能力。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小学生数学思想的建构是借助于习题开展活动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借助于研究数学问题解决的相关活动作为媒介而进行的,因而一题多解是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一、强化技能的多解要突出普及性  一题多解的教学要依据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解题策略要突出普及性。教学策略的基点应放在巩固、强化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层面上,让学生能借助原有的认知能力及解决
学习是一个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自己知识意义的构建者,在认知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的选择性、体验性、主动性、主观性,将学习看成是学习者对外在信息自主“生成”意义的理解过程。  智慧数学课堂的构建,能让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智慧数学课堂的构建,应该突破预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互相沟通、互相补充,只有这样,师生才能释放生命的活力,闪耀智慧的
随着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喹诺酮类的耐药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认为均是由染色体介导,如靶位改变、流出泵等。1998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对小学数学知识有本质的认识,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研究掌握小学数学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懂得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在创设情境中挖掘  在教学中,只有创设积极有效的问题情境,才有助于学生实现新知识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的发展,从而使原有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  如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