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重视课堂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研究,而忽视了作业设计这一环节。传统的历史作业基本上保持了以填空;选择;问答等为主的单一的形式,把作业当成巩固和检验学生课堂记忆的工具,而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事实上,作业是整个历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的课程改革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是一种复合性的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
一、学生自己出题
历史课程改革依旧不能忽视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但要求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在学生学习新课时,能够解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之后,课堂上再根据这一课内容,同桌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共同商讨解答。或者学生给老师出问题,师生一起研究,相互进行评判,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可以布置学生出一份单元的测试题,每份题让学生自己制订答案提示和评分标准。例如:在学完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后,让学生出题,学生的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出的题除了教科书上常见的几种题型“想一想”、“选一选”、“议一议”、“材料解析”以外,还有图表题、图画题。对于这些在课堂活动中和单元复习后出的这些题,老师都要进行筛选、评价。精选出思路开阔、内容新颖的题,作为单元测试的题选。当学生看到自己的题成为试卷的一部分时,体会到的是一种被承认感,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达到了我们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目的。
二、角色扮演
对于比较枯燥的陈述性知识,学生不感兴趣,也难以弄懂,教师创造性设计教学情景,尤其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如: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可以这样设计:①全体学生首先明确即将进行的历史游戏的规则,即尽可能把自己想象成某一指定的历史角色,包括使用一定的语气发言。②战国七雄的国王,都由学生扮演,再指定两名学生扮演纵横家张仪和公孙衍。剩余的学生扮演各国的军民。③游戏的过程是:纵横家来往于各国劝说其“合纵”或“连横”,主要演示秦国破坏齐楚联合。但游戏后的思考,却需要每个学生认真对待,各组讨论问题包括:A:纵横家为什么提出“合纵”、“连横”?B:六国合纵抗秦为什么没有成功?C:结合当今世界美国的霸权政策,谈谈体会。D:试用多种形式表示“合纵”、“连横”。各组可选一项,经讨论后,作书面回答。游戏本身只是让学生们在轻轻松松的气氛中,感受在合纵连横的斗争中,各国朝秦暮楚,以及秦国用金钱贿赂和利剑威胁各个击破,最后灭六国的过程。同时也比较有兴趣地了解战国时期政治、外交上斗争的复杂。
三、写小论文
教师精选某些章節,指导学生学习课内知识,搜集课外材料,在掌握一定史实的基础上,以小组方式进行研究探讨,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写成小论文。如:学习红军长征的内容,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对已掌握的历史资料做基本处理,写成小论文。通过这种形式,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加深对红军长征的了解,从而理解长征的精神。
四、制作模型
学习关于氏族聚落的生产、生活状况时,由于知识较零碎,趣味性不强。文字以说明性语言为主,比较枯燥,再加上距今年代久远,与现实联系不强,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隔膜感。陶器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生产生活用品,在了解了彩陶的有关知识后,组织学生模拟远古祖先,按照彩陶制作流程自己动手捏制陶坯,烧制成器。家住农村的学生用胶泥制作陶坯,用家中的炉灶烧制,有的家长帮助带到附近砖瓦窑烧制。尽管这些称不上是真正的陶器,毕竟锻炼了动手能力,增进了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情感,这些模型拉近了远古与现实的距离。模型制成之后集中展览,互相交流,互相评价,老师要及时表扬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的创造性和大胆想象,以巩固学生的积极性。
五、办历史小报
办历史小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作业。在设计小报方面,放手让学生自拟小报名称,设计栏目。先以小组讨论方式定出本组的报名,课后学生经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比如家庭藏书、各种报刊、图书馆、网络、访问长者、调查社会等,都成为他们的资料来源。小组内把收获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组员进行分工,有负责抄写的,有负责剪贴的,有负责设计图案、花边、插图的,有负责校对的。最后以剪报或手抄报的方式在课堂上发表、交流。 如:李鸿章是近代中国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既是《马关条约》的签订者,又是洋务运动的实践者。我们应给予怎样的评价呢?又如:2002年12月23日是南京大屠杀六十五周年纪念日。至今为止,日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你能从史料中找出最可靠的证据去证明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吗?请陈述你的证据,开办历史小报,畅所欲言。这种类型的作业具有开放性、新颖的特点,学生感兴趣,尽其所能。历史充满了人间的真善美,也记录了血腥与罪恶,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真正从历史中领悟人生。
一、学生自己出题
历史课程改革依旧不能忽视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但要求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在学生学习新课时,能够解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之后,课堂上再根据这一课内容,同桌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共同商讨解答。或者学生给老师出问题,师生一起研究,相互进行评判,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可以布置学生出一份单元的测试题,每份题让学生自己制订答案提示和评分标准。例如:在学完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后,让学生出题,学生的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出的题除了教科书上常见的几种题型“想一想”、“选一选”、“议一议”、“材料解析”以外,还有图表题、图画题。对于这些在课堂活动中和单元复习后出的这些题,老师都要进行筛选、评价。精选出思路开阔、内容新颖的题,作为单元测试的题选。当学生看到自己的题成为试卷的一部分时,体会到的是一种被承认感,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达到了我们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目的。
二、角色扮演
对于比较枯燥的陈述性知识,学生不感兴趣,也难以弄懂,教师创造性设计教学情景,尤其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如: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可以这样设计:①全体学生首先明确即将进行的历史游戏的规则,即尽可能把自己想象成某一指定的历史角色,包括使用一定的语气发言。②战国七雄的国王,都由学生扮演,再指定两名学生扮演纵横家张仪和公孙衍。剩余的学生扮演各国的军民。③游戏的过程是:纵横家来往于各国劝说其“合纵”或“连横”,主要演示秦国破坏齐楚联合。但游戏后的思考,却需要每个学生认真对待,各组讨论问题包括:A:纵横家为什么提出“合纵”、“连横”?B:六国合纵抗秦为什么没有成功?C:结合当今世界美国的霸权政策,谈谈体会。D:试用多种形式表示“合纵”、“连横”。各组可选一项,经讨论后,作书面回答。游戏本身只是让学生们在轻轻松松的气氛中,感受在合纵连横的斗争中,各国朝秦暮楚,以及秦国用金钱贿赂和利剑威胁各个击破,最后灭六国的过程。同时也比较有兴趣地了解战国时期政治、外交上斗争的复杂。
三、写小论文
教师精选某些章節,指导学生学习课内知识,搜集课外材料,在掌握一定史实的基础上,以小组方式进行研究探讨,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写成小论文。如:学习红军长征的内容,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对已掌握的历史资料做基本处理,写成小论文。通过这种形式,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加深对红军长征的了解,从而理解长征的精神。
四、制作模型
学习关于氏族聚落的生产、生活状况时,由于知识较零碎,趣味性不强。文字以说明性语言为主,比较枯燥,再加上距今年代久远,与现实联系不强,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隔膜感。陶器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生产生活用品,在了解了彩陶的有关知识后,组织学生模拟远古祖先,按照彩陶制作流程自己动手捏制陶坯,烧制成器。家住农村的学生用胶泥制作陶坯,用家中的炉灶烧制,有的家长帮助带到附近砖瓦窑烧制。尽管这些称不上是真正的陶器,毕竟锻炼了动手能力,增进了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情感,这些模型拉近了远古与现实的距离。模型制成之后集中展览,互相交流,互相评价,老师要及时表扬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的创造性和大胆想象,以巩固学生的积极性。
五、办历史小报
办历史小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作业。在设计小报方面,放手让学生自拟小报名称,设计栏目。先以小组讨论方式定出本组的报名,课后学生经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比如家庭藏书、各种报刊、图书馆、网络、访问长者、调查社会等,都成为他们的资料来源。小组内把收获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组员进行分工,有负责抄写的,有负责剪贴的,有负责设计图案、花边、插图的,有负责校对的。最后以剪报或手抄报的方式在课堂上发表、交流。 如:李鸿章是近代中国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既是《马关条约》的签订者,又是洋务运动的实践者。我们应给予怎样的评价呢?又如:2002年12月23日是南京大屠杀六十五周年纪念日。至今为止,日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你能从史料中找出最可靠的证据去证明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吗?请陈述你的证据,开办历史小报,畅所欲言。这种类型的作业具有开放性、新颖的特点,学生感兴趣,尽其所能。历史充满了人间的真善美,也记录了血腥与罪恶,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真正从历史中领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