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聚脲防水层施工是一项新技术,防水层施工控制的重点及难点为基层处理、底层喷涂及聚脲防水层施工。基层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喷涂聚脲防水工程质量的关键,喷涂材料应尽量选择与基层及聚脲涂层粘结力强、对混凝土基层渗透率高、封闭性能好、固化时间短的材料,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防水层;聚脲;基层处理;底层喷涂
中图分类号:K92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喷涂聚脲防水涂料(俗称纯聚脲)是由异氰酸酯组分(简称甲组分)与氨基化合物组分(简称乙组分)反应生成的俗称纯聚脲是一种新型的防水层材料。是国际上近十年来为适应环保需求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无溶剂、无污染的产品,已在我国高速铁路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已发布了GB/T234.46-2009《喷涂聚脲防水涂料》国家标准。聚脲弹性体防水层弹性好,耐磨性好,耐低温,性能可调节范围广,抗腐蚀性能好,并且施工时固化快。通过本施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防水层和粗糙的混凝土基层之间粘结不好,封边不好等技术难题,大大地增强了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桥梁、屋面防水、隧道防水以及防水保温、防水防腐等复合系统工程。
2.基层处理材料
基层处理剂:为专用基层处理剂(环氧聚氨酯类),起到透油层的作用,增强了基层的抗渗能力。
基层处理底涂:为环氧及聚氨酯两种材料,具备以下条件:
2.1有良好的抗渗能力;
2.2能封闭混凝土基层的水分、气孔以及修正基层表面微小缺陷;
2.3能够与混凝土基层及聚脲图层有良好的粘接作用;
3.桥面防水层的结构
防护墙内侧的防水层是由“底涂+(纯)聚脲防水涂料厚1.8mm+脂肪族聚氨酯面层厚≥0.2mm”构成;底座板的防水层是由“底涂+(纯)聚脲防水涂料厚≥2mm”构成;防护墙外侧的防水层是由“基层处理剂+聚氨酯防水涂料厚≥0.2mm+C40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保护层”构成。
4.防水层的施工技术
4.1 桥面基层的处理
处理后的桥面要干燥、清洁、平整,无油污、浮碴、松动、空鼓、浮土、蜂窝麻面和脱模剂;表面强度要满足设计要求,粗糙度介于CSP对照板中的SP3(轻度)、SP4(中度)之间。
4.2 底涂施工
底涂材料要采用质量合格,无溶剂的底涂材料。在施工前,要对桥面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其含水量不可超过7%。检测的方法是将1m2的塑料薄膜铺设于待测基面上,并用膠带密封四周,待3-4小时后掀开塑料薄膜,观察待测基层表面及薄膜。若颜色未加或无深水珠,则含水量达到要求,否则,含水量未达到要求。在施工时,若遇雨雪天气,则要用塑料布提前覆盖梁面。
在采用修补腻子对梁面修补后,进行底涂施工。
底涂一般采用人工刮涂工艺,边角辅以刷涂施工。底涂涂料现配现用,严格按照使用方法称重,并采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4.3聚脲防水层施工
4.3.1聚脲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4.3.2技术培训
施工前按施工工序对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参建人员熟练掌握操作工艺和技巧,掌握技术标准,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4.3.3基层验收
(1)防水层的基层应平整、清洁。干燥(含水率7%),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渣、浮土、脱模剂和油污,平整度达4m靠尺,尺与基层间隙<3mm。
(2)梁面的尘土,施工残留的水泥浆,砂浆及油污等必须彻底清理干净,基层表面保持干净,不得有明水。
(3)满足喷涂聚脲防水工程需要的混凝土基层的含水率不应大于7%。
4.3.4工序交接
在抛丸处理工结束后,混凝土表面不宜外露时间过长,应使后续工序与其紧密衔接,防止二次污染。
4.4脂肪族聚氨酯面层施工
4.4.1脂肪族面层施工前,应先对聚脲防水层表面进行清洁处理,确保聚脲防水层表面无油污、灰尘等其他污染物,并保持聚脲防水层表面干燥。脂肪族弹性面漆为反应型双组份涂料,使用时应根据现场需要,现配现用,以免涂料胶化报废。在脂肪族聚氨酯面层施工时,如果与聚脲防水层施工间隔时间超出规定时,应现场做粘结拉拔试验或采用搭接专用粘结剂做预处理后确定。一般为了保证面层和聚脲防水层之间良好的粘接,第一道脂肪族聚氨酯面层宜在聚脲防水层施工完成后6h内完成。脂肪族聚脲面层施工时以喷涂或者辊涂方式进行施工。边角沟槽等难以辊涂施工的部位,可辅以手工刷涂。宜两遍施工,纵横交错覆盖。涂膜施工完毕后,在24h内避免重物碾压,并覆盖防尘保温棚。风力过大时,为了避免物料严重污染梁面,应采取必要的防风措施或停止施工。
4.4.2脂肪族聚氨酯面层材料要求见下表。
脂肪族聚氨酯面层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
注:(1)要求所提供的脂肪族聚氨酯面层除了具备以上技术指标外,还要具有良好的施工和复涂性能,与聚脲层以及投入使用后的脂肪族聚氨酯面层表面均具有良好的结合力;(2)面层试验采用聚脲涂膜为基材,涂膜厚度:1.8±0.2(mm),面层厚度:200µm。
4.5防护墙外聚氨脂防水层施工
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对基层面进行验收,基层应做到无凹凸不平、不起皮、不起砂,确保无尖锐异物、平整。施工可采用金属锯齿板将涂料均匀刮涂于基层表面或采用喷涂设备将涂料均匀喷涂于基层表面。涂料固化剂、配制好的涂料应在20分钟内用完,随配随用。为了防止气泡存于涂膜内,刮涂时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使用平板在基面上刮涂一层厚度0.2mm左右的涂膜,1-2小时内使用金属锯齿板进行第二次刮涂。防水层铺设施工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并且完全干涸后方可浇筑保护层。
4.6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施工
在防水层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保护层施工。浇筑混凝土保护层时,其施工材料、用具必须轻吊轻放,防止碰损已铺好的防水层。保护层采用C40细石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保护层纵向每隔4m作一深约保护层厚度、宽约10mm的断缝。当保护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将断缝填满、填实,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不得污染梁体及保护层。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聚丙烯腈纤维的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聚丙烯腈纤维的掺量宜为1kg。施工方法:应采用强制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注意纤维拌和均匀。采用平板振捣器捣实,振捣时间为20秒左右,并无可见空洞为止。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进行抹面,抹刀应光滑以免带出纤维,抹面时不得加水,抹面次数不宜过多。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混凝土洒水次数应能保持表面充分潮湿。当环境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应不少于14d。冬季施工应加入防冻剂。
5.防水层保护措施
为了避免防水层在后续施工工序中受损,在防水层施工后必须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无砟轨道底座板及防护墙施工中,模板拆除、模板支立、钢筋绑扎等工序注意避免模板角、钢筋端头尖锐部位直接碰撞挡水层,同时各种机具轻拿轻放。防护墙与底座板之间通过悬臂吊时,需垫木或铺砂浆找平。施工完成后需及时清理施工现场,避免施工过程中撒落的杂物和重物挤压,造成防水层破损。
6.结束语
防水涂层的施工质量影响到铁路混凝土桥梁的使用效率和耐久性,更重要的是客运的安全性。通过喷涂聚脲弹性涂料防水层的施工,得出防水基层的处理、基层处理剂的配套及涂布、喷涂聚脲前的材料、设备、环境条件准备、喷涂技能是获得高质量聚脲涂层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徐宏,凌晨.杭州湾大桥水泥混凝土桥梁桥面铺装方案设计[J].《中外公路》.2008.01.
[2]张少辉,王定明.浅析桥面防水层的施工[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26):36.
[3]关良勇,曹时敏.浅论桥面防水层施工质量控制[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9(02):249.
关键词:防水层;聚脲;基层处理;底层喷涂
中图分类号:K92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喷涂聚脲防水涂料(俗称纯聚脲)是由异氰酸酯组分(简称甲组分)与氨基化合物组分(简称乙组分)反应生成的俗称纯聚脲是一种新型的防水层材料。是国际上近十年来为适应环保需求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无溶剂、无污染的产品,已在我国高速铁路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已发布了GB/T234.46-2009《喷涂聚脲防水涂料》国家标准。聚脲弹性体防水层弹性好,耐磨性好,耐低温,性能可调节范围广,抗腐蚀性能好,并且施工时固化快。通过本施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防水层和粗糙的混凝土基层之间粘结不好,封边不好等技术难题,大大地增强了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桥梁、屋面防水、隧道防水以及防水保温、防水防腐等复合系统工程。
2.基层处理材料
基层处理剂:为专用基层处理剂(环氧聚氨酯类),起到透油层的作用,增强了基层的抗渗能力。
基层处理底涂:为环氧及聚氨酯两种材料,具备以下条件:
2.1有良好的抗渗能力;
2.2能封闭混凝土基层的水分、气孔以及修正基层表面微小缺陷;
2.3能够与混凝土基层及聚脲图层有良好的粘接作用;
3.桥面防水层的结构
防护墙内侧的防水层是由“底涂+(纯)聚脲防水涂料厚1.8mm+脂肪族聚氨酯面层厚≥0.2mm”构成;底座板的防水层是由“底涂+(纯)聚脲防水涂料厚≥2mm”构成;防护墙外侧的防水层是由“基层处理剂+聚氨酯防水涂料厚≥0.2mm+C40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保护层”构成。
4.防水层的施工技术
4.1 桥面基层的处理
处理后的桥面要干燥、清洁、平整,无油污、浮碴、松动、空鼓、浮土、蜂窝麻面和脱模剂;表面强度要满足设计要求,粗糙度介于CSP对照板中的SP3(轻度)、SP4(中度)之间。
4.2 底涂施工
底涂材料要采用质量合格,无溶剂的底涂材料。在施工前,要对桥面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其含水量不可超过7%。检测的方法是将1m2的塑料薄膜铺设于待测基面上,并用膠带密封四周,待3-4小时后掀开塑料薄膜,观察待测基层表面及薄膜。若颜色未加或无深水珠,则含水量达到要求,否则,含水量未达到要求。在施工时,若遇雨雪天气,则要用塑料布提前覆盖梁面。
在采用修补腻子对梁面修补后,进行底涂施工。
底涂一般采用人工刮涂工艺,边角辅以刷涂施工。底涂涂料现配现用,严格按照使用方法称重,并采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4.3聚脲防水层施工
4.3.1聚脲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4.3.2技术培训
施工前按施工工序对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参建人员熟练掌握操作工艺和技巧,掌握技术标准,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4.3.3基层验收
(1)防水层的基层应平整、清洁。干燥(含水率7%),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渣、浮土、脱模剂和油污,平整度达4m靠尺,尺与基层间隙<3mm。
(2)梁面的尘土,施工残留的水泥浆,砂浆及油污等必须彻底清理干净,基层表面保持干净,不得有明水。
(3)满足喷涂聚脲防水工程需要的混凝土基层的含水率不应大于7%。
4.3.4工序交接
在抛丸处理工结束后,混凝土表面不宜外露时间过长,应使后续工序与其紧密衔接,防止二次污染。
4.4脂肪族聚氨酯面层施工
4.4.1脂肪族面层施工前,应先对聚脲防水层表面进行清洁处理,确保聚脲防水层表面无油污、灰尘等其他污染物,并保持聚脲防水层表面干燥。脂肪族弹性面漆为反应型双组份涂料,使用时应根据现场需要,现配现用,以免涂料胶化报废。在脂肪族聚氨酯面层施工时,如果与聚脲防水层施工间隔时间超出规定时,应现场做粘结拉拔试验或采用搭接专用粘结剂做预处理后确定。一般为了保证面层和聚脲防水层之间良好的粘接,第一道脂肪族聚氨酯面层宜在聚脲防水层施工完成后6h内完成。脂肪族聚脲面层施工时以喷涂或者辊涂方式进行施工。边角沟槽等难以辊涂施工的部位,可辅以手工刷涂。宜两遍施工,纵横交错覆盖。涂膜施工完毕后,在24h内避免重物碾压,并覆盖防尘保温棚。风力过大时,为了避免物料严重污染梁面,应采取必要的防风措施或停止施工。
4.4.2脂肪族聚氨酯面层材料要求见下表。
脂肪族聚氨酯面层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
注:(1)要求所提供的脂肪族聚氨酯面层除了具备以上技术指标外,还要具有良好的施工和复涂性能,与聚脲层以及投入使用后的脂肪族聚氨酯面层表面均具有良好的结合力;(2)面层试验采用聚脲涂膜为基材,涂膜厚度:1.8±0.2(mm),面层厚度:200µm。
4.5防护墙外聚氨脂防水层施工
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对基层面进行验收,基层应做到无凹凸不平、不起皮、不起砂,确保无尖锐异物、平整。施工可采用金属锯齿板将涂料均匀刮涂于基层表面或采用喷涂设备将涂料均匀喷涂于基层表面。涂料固化剂、配制好的涂料应在20分钟内用完,随配随用。为了防止气泡存于涂膜内,刮涂时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使用平板在基面上刮涂一层厚度0.2mm左右的涂膜,1-2小时内使用金属锯齿板进行第二次刮涂。防水层铺设施工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并且完全干涸后方可浇筑保护层。
4.6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施工
在防水层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保护层施工。浇筑混凝土保护层时,其施工材料、用具必须轻吊轻放,防止碰损已铺好的防水层。保护层采用C40细石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保护层纵向每隔4m作一深约保护层厚度、宽约10mm的断缝。当保护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将断缝填满、填实,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不得污染梁体及保护层。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聚丙烯腈纤维的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聚丙烯腈纤维的掺量宜为1kg。施工方法:应采用强制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注意纤维拌和均匀。采用平板振捣器捣实,振捣时间为20秒左右,并无可见空洞为止。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进行抹面,抹刀应光滑以免带出纤维,抹面时不得加水,抹面次数不宜过多。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混凝土洒水次数应能保持表面充分潮湿。当环境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应不少于14d。冬季施工应加入防冻剂。
5.防水层保护措施
为了避免防水层在后续施工工序中受损,在防水层施工后必须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无砟轨道底座板及防护墙施工中,模板拆除、模板支立、钢筋绑扎等工序注意避免模板角、钢筋端头尖锐部位直接碰撞挡水层,同时各种机具轻拿轻放。防护墙与底座板之间通过悬臂吊时,需垫木或铺砂浆找平。施工完成后需及时清理施工现场,避免施工过程中撒落的杂物和重物挤压,造成防水层破损。
6.结束语
防水涂层的施工质量影响到铁路混凝土桥梁的使用效率和耐久性,更重要的是客运的安全性。通过喷涂聚脲弹性涂料防水层的施工,得出防水基层的处理、基层处理剂的配套及涂布、喷涂聚脲前的材料、设备、环境条件准备、喷涂技能是获得高质量聚脲涂层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徐宏,凌晨.杭州湾大桥水泥混凝土桥梁桥面铺装方案设计[J].《中外公路》.2008.01.
[2]张少辉,王定明.浅析桥面防水层的施工[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26):36.
[3]关良勇,曹时敏.浅论桥面防水层施工质量控制[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9(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