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对象和重要载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斗争中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功能的历史遗存。这些历史遗存是以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资源。井冈山红色文化在物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圣地诗词、革命歌谣、名人语录、红色楹联、革命遗址、革命文物、标语遗存、艺术奇葩、墨宝碑刻、纪念建筑、红色歌曲、历史文献等物化表现。红色文化的每一种物化表现形态都有其特定的形式、特殊的作用和特别的意义。
[关键词] 井冈山;红色文化;物化表现
[作者简介] 林道喜(1964—),男,江西省莲花县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副研究馆员、高级政工师、作家,井 冈山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井冈山斗争史和井冈山精神、党史党建、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
[中图分类号] G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98X(2016)01-0072-04 [收稿日期] 2015-12-02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对象和重要载体。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斗争中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功能的历史遗存。”[1](P136)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挖掘、传承逐步成为经济、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主要涉及红色文化的内涵、生成、特征、表现形式、价值、保护及其产业化发展等问题和领域。本文试图以井冈山斗争历史形成的红色文化为例,探讨红色文化物化形态的表现形式,即红色文化的物化表现。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哺育了中国革命。从井冈山开始,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困难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井冈山安营扎寨,建立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上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耀眼、是熠熠生辉的红色狂飙,培育了影响深远的井冈山红色文化。井冈山红色文化因此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主色调、主旋律、主阵地,奠定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坚实基础。
井冈山是中国道路之起点。井冈山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沿着井冈山道路一路走来,阔步迈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富强起来了,中华儿女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井冈山的红色文化是中国精神之源。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伟大的井冈山斗争中凝心聚力,充分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凝聚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源头。信念坚定、开拓创新、依靠群众、与时俱进,是富国之灵、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井冈山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力量之基。革命的力量在群众,建设的力量在群众,改革开放的力量在群众。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井冈山的红色文化在凝聚民心、鼓舞斗志、增强力量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革命摇篮地,井冈山著名。”[2](P38)1井冈山的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独具特色。当年,毛泽东领导党和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成功道路,具有里程碑式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在如火如荼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产生的歌曲、民谣、诗词、楹联等红色文化,脍炙人口,常年相传,为中国文化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井冈山红色文化,既涵盖井冈山斗争时期产生的革命文化,也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社会各界专家名人创作的新作品。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讴歌了英雄的井冈儿女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它既是井冈山精神的历史记录和真实写照,又是光耀千秋的井冈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播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载体。在物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圣地诗词、革命歌谣、名人语录、红色楹联、革命遗址、革命文物、标语遗存、艺术奇葩、墨宝碑刻、纪念建筑、红色歌曲、历史文献等物化表现。红色文化的每一种物化表现形态都有其特定的形式、特殊的作用和特别的意义。
圣地诗词
诗词艺术向来就是火热生活的写真,井冈山斗争凝结出了大量的诗词佳作。毛泽东先后为井冈山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三首诗词,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充分展现了毛泽东的井冈情结。朱德先后为井冈山留下了17首诗词,讴歌了井冈山的光辉历程、历史地位和发展成就,这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陈毅、彭德怀、何挺颖、黄公略、粟裕、萧克、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都在井冈山留下了精彩的诗词作品。井冈山的红色诗词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光辉写照,同时又是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诗人浩荡襟怀的真实表达,更是一代英雄豪杰思想、工作和战斗生活的智慧结晶。他们以诗言志,以诗抒情,以诗战斗,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激情、澎湃的心潮、翻腾的思绪和款款的深情,凝结成了一行行启迪思想、激荡胸怀、教化人生的文字。这些文字,已然成为一份份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和一批批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革命歌谣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超凡的英雄胆识和旷世的雄韬伟略开创出一条世界共运史上史无前例的井冈山道路,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篇章。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广大人民自己的工农武装与井冈山人民一道豪情满怀,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民谣。那些在弥漫着炮火硝烟的时空中氤氲而生的一首首壮怀激烈、充满乡土气息的革命歌谣,是一大批理想崇高、信念坚定的民族精英和千千万万井冈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华美乐章。这些革命歌谣鼓舞和激励井冈山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参加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为打土豪、分田地、建政权,闹翻身、求解放凝聚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名人语录
伟人的召唤就是井冈山军民的行动指南。在艰苦卓绝、如火如荼的井冈山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他们高超睿智的经典语录,是所向披靡的伟大号召,是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庄重宣言,闪耀着伟人们智慧的神采和理性的光芒。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了继承和发扬井冈山革命传统、弘扬和宣传井冈山精神又作出了一系列的指示。这些经典语录和名人名言,不仅对当时的客观形势具有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对现实生活和一代又一代的无产阶级接班人的成长具有启迪、感化、教育作用。这是包括井冈山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色楹联
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是一种与诗、词、曲、骈体文等并列的古典格律文学样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时代性、严密的格律性、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实用性。
井冈山红色楹联是诞生在血雨腥风、如火如荼的战火硝烟中的一种独特文学形式。井冈山军民以楹联来抒情言志、评人论史、抨击时弊、写景状物、鼓舞人心、教化民众,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振奋了井冈山军民反对压迫、反对剥削、追求自由平等解放的精神,为创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工农兵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革命遗址
井冈山斗争的旧居旧址留下了中国革命的永恒印记,旧居旧址遍布山山岭岭、村村寨寨。分布之广、渊源之深、品位之高、影响之大,全国罕见。在井冈山市的行政区域范围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革命旧址遗迹100多处,井冈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星罗棋布的革命遗址中,蕴含着极其丰厚的革命史料,见证着井冈山斗争的苦难历程。这些革命旧居遗址群构成了井冈山独特的革命人文景观,是中华儿女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革命文物
井冈山的革命文物是物化了的红色文化。它们见证了井冈山的烽火岁月,见证了革命家的赤胆忠心,见证了井冈儿女反对剥削压迫、英勇顽强抗争的动人场面。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了国家一级文物33件、国家二级文物135件、国家三级文物325件,还有其他馆藏文物7900多件,数量繁多,品相较好,品位很高,价值无穷。这些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优质资源,是红色文化的优良史料,是红色文化的优势见证。
标语遗存
从1927年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4年湘赣革命根据地红军突围西征的八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红色政权、地方武装以及各种革命团体,为了宣传和发动群众,在井冈山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刷写了大量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标语。这些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标语,像一把把催人奋进、唤醒工农的号角,像一柄柄锋芒毕露、干净利落的匕首,像一支支亮光闪闪、所向披靡的利剑,在推翻反动统治、建立红色政权、创建根据地的进程中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如今,这些历经岁月沧桑巨变而留存下来的标语,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弥足珍贵的实物教材。
艺术奇葩
“红、绿、金、蓝、古”的五彩井冈山是艺术家挥毫泼墨的最佳去处。新中国成立后,无数艺术家怀着对井冈山厚重历史的敬仰、自然风光的羡慕、秀美山河的挚爱和革命先辈的崇敬,或跋山涉水、野外采风;或勤奋钻研、放飞才思;或运筹帷幄,匠心独运,以驰骋的想象谋局构思,以娴熟的技艺挥毫运笔,以遒劲的功力精刻细雕,成功地创作了一件件歌颂井冈山、赞美井冈山、宣传井冈山的艺术瑰宝。
墨宝碑刻
天下名山多胜迹。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的斗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被誉为“天下第一山”。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在井冈山吟诗作赋、感怀抒情,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墨宝珍迹。井冈山人民把这些墨宝珍迹铭刻在石碑上,陈列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诗词碑刻中,成为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品鉴,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和书法真谛。
纪念建筑
井冈山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中国革命成功唯一正确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为了弘扬井冈山革命精神,传承井冈山红色文化,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和激励中华儿女不忘历史,牢记传统,先后兴建了一系列的纪念建筑物。这些纪念建筑物是井冈山固化的红色文化,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络绎不绝的中华儿女在这些纪念建筑中追寻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汲取革命力量。
红色歌曲
歌表心声,歌咏心志,歌抒心怀。在井冈山连绵无际的沟沟坎坎、山山麓麓、村村寨寨里,到处是彩旗飞舞、赤帜漫卷、翠竹辉映、松涛狂飙,一曲曲旋律高昂、感染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红色歌曲,是一代代井冈人民和亿万万中华儿女用青春和热血凝聚而成的时代最强音。这些咏唱着的红色文化,历时弥久、传唱犹新,激励着中华儿女传承红色基因,牢记革命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积聚着奋发向上的正能量。
历史文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建设中,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湘赣边界军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积累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军事割据、政权建设、军队建设的经验,创造了游击战争战略战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毛泽东思想。当代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凝结在这些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历史文献当中。这些历史文献是最具权威性的红色文化,对于我们研究井冈山斗争史,了解井冈山的风土人情,诠释中国革命史,领会井冈山精神等都是最有说服力、最具时代价值的红色历史资源。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井冈山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井冈山随处可见的革命遗址遗迹,深深地吸引和感染着千千万万的干部群众;井冈山的光荣革命传统,井冈山的红色文化,深深地教育和激励着中华儿女,彰显出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无穷魅力。从井冈山红色文化的辉煌画卷中,人们不仅会感受到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无穷魅力,更会由此深深怀念和崇敬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英勇奋斗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怀念和崇敬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的井冈儿女,从中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孚威.论红色资源及其在干部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 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3).
[2] 林道喜.井冈山红色文化集锦[C].北京:华艺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