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7岁.因左下肢丘疹、结节伴痒12年余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997年无明显诱因左小腿胫前和内侧出现瘙痒性红色丘疹,自用消毒水擦洗后消退,但皮损复发并逐渐增多累及整个下肢,痒甚.曾在外院诊断为线状扁平苔藓、慢性皮炎、疣状痣等,给予抗组胺药、沙利度胺及软坚散结中成药等口服,外用糖皮质激素和维A酸类药物,疗效不佳。
目的地塞米松建立免疫抑制动物模型,旨在研究引起动物免疫抑制的最佳用药剂量,以便研究中药对免疫抑制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隔日腹腔注射,共注射3次;不同剂
患儿女,4个月,以躯干、四肢凹点状皮肤萎缩3个月就诊.患儿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起较多绿豆至豌豆大淡灰褐色斑疹.皮损发生前无红斑,基底无浸润及潮红.皮损在短期内即发生凹点状萎缩,颜色转为苍白.患儿自发病以来无不适反应.家族未发现类似病史.既往体健,无水痘、麻疹、婴儿痤疮及外伤病史,按时预防接种,无服药及药物过敏史。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及其同功酶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6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心肌酶测定,并与同期无腹泻、感染性疾病和心脏疾病的婴幼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
富含中性粒细胞的原发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间变淋巴瘤是原发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间变淋巴瘤的一种组织学亚型,具有较为独特和复杂的临床和组织学特点,容易误诊.我们报道2例富含中性粒细胞的原发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间变淋巴瘤,患者均表现为具有脓性分泌物的红斑、结节,组织学除了大量表达CD30的多形性细胞外,尚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可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