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时代到来,公众利用新媒体参与政治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加深。新媒体大数据环境倒逼政府,使政府不得不形成一种服务型的政府人格和智慧型的政府能力。大数据时代的这种倒逼效应,使政府的善治更加公开、透明、高效、公正,推进了政府善治的步伐。
【关键词】新媒体倒逼效应政府善治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这一概念诞生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40年前,近几年更是成为一个全民讨论的热点话题。新媒体,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①
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它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甚至以它特有的方式推进政府善治的步伐。“事实上,就其导向而言,网络政治参与直接指向于政府的行政行为,并对政府行政产生深远影响。”②尤其是在公众利用新媒体参与政治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新媒体对政府善治效应的作用更加明显。比如,在我国发生的重大网络舆论事件的信息源大多来自于网民自下而上的揭露,通过这种倒逼机制,迫使政府加紧改革的步伐。这表明,新媒体在代表普通民众对社会的监督控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新媒体对网络政治空间的影响及其倒逼效应
1、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政治空间的传播分析与成员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人们在社区中形成各种关系,并逐渐产生一些共同的行为规范、意识以及生活方式。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上网购物、获取信息、聊天等活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还能通过社区结识更多的朋友,和更多的人建立弱链接关系。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言,网络真正的价值越来越和信息无关,而和社区有关。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也拓展了政治空间,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公共领域拓展了人类的公共活动空间,这就为网络舆论的生成提供了新的环境,使网络政治空间的生成成为可能”。③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政治社区具有与传统社区不一样的特点,除了具备传统社区的基本特征,还具有新媒体赋予的独特的传播特征。
(1)互动性高,增强了用户之间的粘性。新媒体本身的技术特点使得网络社区中的参与者可以自由的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发布信息并分享、评价他人的信息。这种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增强了用户之间的粘性,也形成了一种发散型的网络传播模式,使得原本互不认识的陌生人也比较容易建立信任关系。
(2)主客体一致,人人都是“自媒体”。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社区具有开放性强和互动性高的特点,新媒体在技术层面上为普通受众发布信息提供了渠道。传播者和受众同样具有表达权和发言权,任何人都可以发布各式各样的信息而成为传播者,也可以分享接受他人发布的信息而成为受众,即是说网络社区中的传播是传受主客体同一的传播。把关人和意见领袖在网络社区中并没有完全消失,仍在以某种方式发挥着作用。
(3)进入门槛低,消费者变成了传播者。一般而言,成为网络社区成员的门槛很低,只要注册成功并且同意了社区规则即可成为其中的一员。公众甚至可以直接和政府对话,可以对国家大事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并且可以不受地域、空间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
(4)成员身份的隐匿性。网络社区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成员的身份具有极大的隐匿性。这种非实名制的方式保证了网民在发言和交流时无拘无束的张扬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没有人能够知道他的姓名和身份,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这种状态使他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的支配下,很多人甚至出现了越轨的行为。④
可以说,网络政治社区提供了一个匿名与他人互动的世界,网民通过角色扮演或是保持与真实世界极为接近的真正自我,或是通过截然不同的网络身份,重新塑造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⑤
2、新媒体的倒逼效应
在传统媒体时代,政府发布信息的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公众只有被动的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公众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匮乏,只能通过写信、上访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和受众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交互性、超时空、虚拟信息传播等特点,这些特点也使得政府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了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的特点。
新媒体改变了媒体的话语方式,以前政府是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广播等官方渠道来发布信息,而现在则大多是公众通过微博、微信等来发布信息。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中,比如说最近发生的雅安地震、青岛输油管道爆炸案等事件中,都是公众先于传统媒体在微博上首发有关该事件的重要信息,在意见领袖的领导下,在微博上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影响力,以此来促使政府做出相应的努力来推动突发事件的解决。此外,微博的兴起为网络反腐提供新的平台,近年来不少官员纷纷在微博上“触礁”,频频出事,比如“微笑门”、“眼镜门”、“开房门”、“艳照门”、“调情门”等等,网络反腐极其盛行,这也表明微博从单纯的个性社交工具升级成了舆论监督的新平台。微博在反腐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也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十八大之后,中共中央除整合优化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外,还积极推动网络曝光腐败线索的回应和查处速度。
在西方社会中,大众传媒就承担了这种倒逼作用。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矛盾激化严重,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如食品掺假、欺诈性的索赔和专卖药中含有有害成分、政治腐败、报纸被广告商支配、劳资关系紧张、市政管理混乱等等。一大批大众媒体工作者开始关注并大胆的揭露这些社会黑暗问题,勇敢的承担起社会责任,唤醒公众良知,最终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也促成了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社会、政治、经济立法。
三、倒逼效应对政府善治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倒逼效应政府善治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这一概念诞生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40年前,近几年更是成为一个全民讨论的热点话题。新媒体,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①
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它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甚至以它特有的方式推进政府善治的步伐。“事实上,就其导向而言,网络政治参与直接指向于政府的行政行为,并对政府行政产生深远影响。”②尤其是在公众利用新媒体参与政治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新媒体对政府善治效应的作用更加明显。比如,在我国发生的重大网络舆论事件的信息源大多来自于网民自下而上的揭露,通过这种倒逼机制,迫使政府加紧改革的步伐。这表明,新媒体在代表普通民众对社会的监督控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新媒体对网络政治空间的影响及其倒逼效应
1、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政治空间的传播分析与成员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人们在社区中形成各种关系,并逐渐产生一些共同的行为规范、意识以及生活方式。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上网购物、获取信息、聊天等活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还能通过社区结识更多的朋友,和更多的人建立弱链接关系。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言,网络真正的价值越来越和信息无关,而和社区有关。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也拓展了政治空间,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公共领域拓展了人类的公共活动空间,这就为网络舆论的生成提供了新的环境,使网络政治空间的生成成为可能”。③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政治社区具有与传统社区不一样的特点,除了具备传统社区的基本特征,还具有新媒体赋予的独特的传播特征。
(1)互动性高,增强了用户之间的粘性。新媒体本身的技术特点使得网络社区中的参与者可以自由的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发布信息并分享、评价他人的信息。这种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增强了用户之间的粘性,也形成了一种发散型的网络传播模式,使得原本互不认识的陌生人也比较容易建立信任关系。
(2)主客体一致,人人都是“自媒体”。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社区具有开放性强和互动性高的特点,新媒体在技术层面上为普通受众发布信息提供了渠道。传播者和受众同样具有表达权和发言权,任何人都可以发布各式各样的信息而成为传播者,也可以分享接受他人发布的信息而成为受众,即是说网络社区中的传播是传受主客体同一的传播。把关人和意见领袖在网络社区中并没有完全消失,仍在以某种方式发挥着作用。
(3)进入门槛低,消费者变成了传播者。一般而言,成为网络社区成员的门槛很低,只要注册成功并且同意了社区规则即可成为其中的一员。公众甚至可以直接和政府对话,可以对国家大事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并且可以不受地域、空间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
(4)成员身份的隐匿性。网络社区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成员的身份具有极大的隐匿性。这种非实名制的方式保证了网民在发言和交流时无拘无束的张扬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没有人能够知道他的姓名和身份,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这种状态使他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的支配下,很多人甚至出现了越轨的行为。④
可以说,网络政治社区提供了一个匿名与他人互动的世界,网民通过角色扮演或是保持与真实世界极为接近的真正自我,或是通过截然不同的网络身份,重新塑造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⑤
2、新媒体的倒逼效应
在传统媒体时代,政府发布信息的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公众只有被动的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公众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匮乏,只能通过写信、上访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和受众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交互性、超时空、虚拟信息传播等特点,这些特点也使得政府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了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的特点。
新媒体改变了媒体的话语方式,以前政府是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广播等官方渠道来发布信息,而现在则大多是公众通过微博、微信等来发布信息。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中,比如说最近发生的雅安地震、青岛输油管道爆炸案等事件中,都是公众先于传统媒体在微博上首发有关该事件的重要信息,在意见领袖的领导下,在微博上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影响力,以此来促使政府做出相应的努力来推动突发事件的解决。此外,微博的兴起为网络反腐提供新的平台,近年来不少官员纷纷在微博上“触礁”,频频出事,比如“微笑门”、“眼镜门”、“开房门”、“艳照门”、“调情门”等等,网络反腐极其盛行,这也表明微博从单纯的个性社交工具升级成了舆论监督的新平台。微博在反腐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也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十八大之后,中共中央除整合优化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外,还积极推动网络曝光腐败线索的回应和查处速度。
在西方社会中,大众传媒就承担了这种倒逼作用。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矛盾激化严重,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如食品掺假、欺诈性的索赔和专卖药中含有有害成分、政治腐败、报纸被广告商支配、劳资关系紧张、市政管理混乱等等。一大批大众媒体工作者开始关注并大胆的揭露这些社会黑暗问题,勇敢的承担起社会责任,唤醒公众良知,最终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也促成了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社会、政治、经济立法。
三、倒逼效应对政府善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