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因茶而美 因茶而富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湖北省咸丰县的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到14.457亿元,成为全县脱贫致富支柱产业。
  茶产业惠及贫困户2.8万户共8万余人,茶农亩均年收入近7000元。
  位于鄂、渝、湘、黔四省市边区接合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地处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武陵山区、贫困地区、生态功能区,五区叠加,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近年,按照“基地做绿、加工做深、龙头做强、品牌做响、销售做畅、链条做长”的思路,咸丰县走出一条高质量茶叶扶贫之路。
  通过整合资金2.4亿元,咸丰县以奖代补发展茶叶近30万亩。“通过做强茶产业,咸丰县实现了乡村因茶而美、村民因茶而富。”
  咸丰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皓说,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9.6%下降到2018年的8.04%,预期今年将下降到2%以内,可实现整县脱贫。
咸丰县长杨皓。图/郑智维

“唐崖”品牌


  自然条件优越,土壤有机质和硒含量高,咸豐县十分适宜种植茶叶,拥有悠久茶叶种植史。
  依托全国首个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咸丰县形成了以坪坝营藤茶、高乐山乌龙茶、唐崖和活龙白茶、小村和黄金洞绿茶为主的茶叶产业布局。
  产业振兴的背后,离不开该县对茶叶质量标准的严格把关和对品牌的精心培育。
  “坚持茶叶标准化种植和病虫害绿色防控,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95个、有机和绿色茶叶基地认证10万亩,建立可追溯体系4个。”杨皓说。
  在严把质量的基础上,咸丰县根据市场需求,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改进工艺流程,不断创新研发茶食品等茶叶精深加工终端产品,提高茶叶附加值。

  咸丰县将发展茶叶产业脱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核心,从茶树种植到技术管理,再到加工企业、销售,全面发力。

  尽管种类繁多,但是,咸丰县的茶叶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唐崖茶。
  利用唐崖土司城遗址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名片,咸丰县打造“唐崖”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无论是茶叶包装还是宣传品,由牌坊、石马、玄武山、唐崖河组合形成的“唐崖”公共品牌标识,在咸丰县随处可见。
  目前,唐崖品牌价值已达到两亿元。“为维护唐崖茶品牌,咸丰县制定了品牌管理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工标准和技术流程,统一标准和规程加工、统一品牌Logo、统一包装和标识。”杨皓说。

因茶而富


  目前,咸丰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3.7万亩,从事茶叶产业相关工作的人口有14.2万人,超过咸丰县人口的1/3。
  为了提高茶农收益,该县积极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在村、镇茶园基地设立鲜叶交易市场,引导茶企竞价收购茶农鲜叶,同时,“以奖代补”支持市场主体到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点,唐崖茶实体店已达到1000家。
  除了“现场”“进城”等措施,咸丰县还通过“线上”进行茶叶销售,即开展电商扶贫工程。目前,唐崖茶电商年销售额8000万元。
  近年来,咸丰县将发展茶叶产业脱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核心,从茶树种植到技术管理,再到加工企业、销售,全面发力。
  在咸丰县,茶叶已不是单纯的饮品,更多地扮演着生态旅游的主角。
  据杨皓介绍,围绕“全域旅游·5A咸丰”发展定位,咸丰县大力发展茶旅游等新业态,已建成50多个茶旅融合示范精品景点,并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通过“村集体 专业合作社 贫困户”的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咸丰县107家市场主体与138个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400余元,贫困村村均增收3万元以上。
  此外,为实现农民增收,咸丰县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采取“公司 农户”等组织形式,让公司与农民“抱团”发展。

长期规划


  目前,咸丰县是全国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国家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为振兴茶产业,咸丰县通过出台茶产业长期规划,建设了以白茶、乌龙茶、红茶为主的3个重点茶叶种植区,打造200公里茶叶观光带、7个茶叶专业乡镇和62个茶叶专业村。
  按照“打造一批龙头,带动一片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咸丰县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龙头茶叶企业。
  除培育省级茶叶龙头企业3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19家外,咸丰县还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吸引投资超15亿元。与此同时,通过技术改造、并购重组等方式壮大企业规模,建成15家现代化茶叶生产加工示范企业。
  在扶持茶叶企业方面,咸丰县不遗余力。“在金融扶持方面,依托信贷担保,通过政府引导资金过桥等方式为茶企提供金融扶持。目前,茶企获得各类贷款近10亿元,扶贫贷款贴息1000余万元。”
  近年,咸丰茶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依托茶叶特色产业的发展,咸丰逐渐形成种茶、制茶、茶包装、茶用具、生态旅游等数条产业一条龙,茶产业当仁不让地成为富民产业。”杨皓说。
其他文献
史料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将“史料研读”作为重要的选修模块之一,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分析和认识史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作用,并尝试运用各类史料探究历史问题。在史料教学已经是中学历史教学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史料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设置问题,如何提高史料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笔者将以民族主义视域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离不开历史教学,而历史教学需要史料作为支撑。何成刚教授认为“史料教学运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1]。图像史料作为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简明等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拟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对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图像史料优势,挖掘图像史料价值和择优选用图像史料方面作初步的探讨,以期发挥更好的育人效果。  一、发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推进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通过推进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总结基层好经验好做法,并上升为乡村治理的制度机制。  通过推进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和“智慧村庄”建设,有效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
近三十年的高考命题经历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三个阶段,其中素养立意里的素养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方面,本文拟从历史解释的角度对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卷作一分析,阐述高考历史试题如何实现素养立意这一目标。  笔者对2017 年版《课程标准》中关于历史解释水平分层进行分类整合,重新划分出三个水平层级,如下表:  《课程标
近期,国家颁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等系列文件,体现了新时代我国健康促进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也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与路径。那么,在落实中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的切入点?  全民健身行动  《行动》提出了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等15项重大行动,涉及健康的方方面面。根据《行动》提出的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当前的各类健康促进举措来看
2016年12月,太仓市第四期高级研修班历史学科组成立。一年来,在卓佳老师的带领下,历史学科高研班成員在交流中争鸣、实战中砥砺成长,以“匠心”精神行走在学习、笔耕、岗位练兵的路上,谱写了中学历史教师的平凡与精彩。  怀揣教学理想有“初心”。历史教师要想在杏坛有所建树,必须永葆教育“初心”。资深名师卓佳老师指导学员们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开展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技巧、发展规划制定,传授系统的学习历史教育教
一条小鲑鱼,已经游了10年。  3月26日,广州市北京路,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石卫兵进出各个商铺进行调研。亲自到市场考察,这是他多年保持的一个习惯,以便第一时间捕捉市场动态。  石卫兵是广州市湖北天门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朔杰世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研制的SKEGGER小鲑鱼魅足鞋产品,采用中药及人体物理工学双重保护理念,目前已经走出国门,与国际知名鞋类品牌同台竞技。  南下与鞋
何谓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1]重要概念或者核心概念的解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实践五大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最本质的认识,包含对发生各种历史问题原因的解释,对同一类历史问题本质特征的概括等……从教学角度看,历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而言之,历史解释是基于史料和历史理解,对史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结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特点,以问题设计作为活化史料、沟通师生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有效的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能够让史料中潜在的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次第展开,形成史料、问题和历史解释,三者交相辉映的景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维护和平的尝试》一课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基础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改革新时期。基于“历史学内在的教育性(育人)决定了它有独特的认识价值,而且这种教育性与特定的政治性、社会性、时代性密切相关”[1],为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的历史教育必须成为有效促进学生健全成长的公民教育。笔者不揣浅陋,试以2018年11月浙江省历史学选考第31题第(1)问为例,就新时代历史教育谈几点看法,望方家指教。试题如下:  ——摘自《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