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意识

来源 :求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463878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北宋)苏轼:《晁错论》
  【释义】天下的祸患,最不能挽回的,莫过于表面上安定无事,实际上却存在着不安定因素。不对祸乱采取措施,那么祸乱就会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从政为官40年,曾经历过三次贬谪生涯,仍然专注于为民办实事,创下很多至今惠民的实绩。
  【写作背景】《晁错论》为苏轼于嘉祐五年至六年(1060—1061年)寫的一篇人物评传,对象是西汉初年景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晁错。文章认为,汉景帝削藩失败是晃错被杀的主因,但晁错缺乏坚强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精神,给政敌提供了攻击他的机会也是重要原因。
  【现实意义】随着人类活动频率的增多、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对自然和人类社会本身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现代社会风险的不确定性。当今社会,风险到处潜藏,稍不留意,就会发生,稍治不力,就酿苦果。“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习近平曾引用苏轼的这句话表达治平之时要有风险意识的意思。没有意识到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只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才能更好地规避各种风险。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应对风险社会,领导干部要有风险意识,有应对风险的科学思维。首先,要确立风险意识,要有风险寓于治平之中的高度警觉。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才能对新时代各种结构性风险有一个充分的估量。确保善于及早发现风险的蛛丝马迹,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麻痹大意、让风险坐大而陷入被动。其次,要认识到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风险当前,躲是躲不掉的,只有积极作为,才能使风险转移和化解。要有风险意识,但不能为了追求绝对安全、躲避风险而放弃作为、裹足不前。面对风险,既不能怯懦退避,更不能惊慌失措,确保有条不紊、保持定力,转危为安。最后,要认识到风险具有两面性,挑战往往和机遇并存。通过对应对问题的关键要素和可能的风险进行分析,抓住关键矛盾和要害,对可能导致的风险和机遇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排序。分清了主次和轻重,就不会犯投鼠忌器、顾此失彼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抓住机遇避免风险,就可能化危为机,转危为安。
其他文献
姚依林同志是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60年革命生涯中,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党和人民,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20世纪30年代姚依林曾在津工作,组织领导了天津人民的抗日救国斗争。  领导学生运动  姚依林是一二·九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担任北平市学联中共党团书记,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新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语言课,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而对于处在英语学习初级阶段的初中生来说,能读懂英语才是最关键的,学会读,读得懂,进而才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