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nqin274385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是当前高中副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地理教学传统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针对性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为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与综合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新模式; 构建
  随着我国素质综合教育理念的推出,高中副科教育实践研究成为了当前高中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作为主要副科课程的地理教学研究,成为了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是在研究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其教学模式依然采用较为落后,造成了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降低。因此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本着创新与务实理念,根据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特点,开展了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为地理教学以及副科教育整体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作用。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1.1 教学方法与技术较为落后
  随着高中副科教育重要性的提升,地理课程教学课时安排得到了增加。但是在课程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依然采用较为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技术,进而造成了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技术,重理论轻实践,难以真正达到副科教学需要完成的综合素质提升目标;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落后,会造成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降低,进而造成学习质量的下降。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严重影响地理的教学质量,也是当前地理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2 掌控力不足造成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差
  在对当前地理课开展观摩与教学调研中研究者发现,部分教育工作者课堂掌控力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这种掌控力不足的情况,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其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较差问题。如在部分观摩课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提问引导技术较差,进而使学生提问内容偏离课堂教学内容;部分教师教学节奏感差,使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出现偏差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进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1.3 后期工作未收到应有重视
  在传统的副科教学研究中,教学评价、培优补差等后期工作往往难以受到重视。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地理课程教学研究中也较为常见。这种后期工作的轻视会造成以下三点问题。一是难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经验总结机制,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是难以建立真正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三是无法形成良性的教育工作者奖励与惩罚机制。
  2 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针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以上实际问题,教育工作者结合教学方法与技术改革、有效课堂建设以及完善的后期工作方法,开展了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1 做好新型教学方法与技术创新研究
  在教学改革工作中,新型教学方法与技术创新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实际改造过程中,这些创新工作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
  在教学方法创新中,教育工作者将创新重点集中在三项实际工作中。
  (1)完善教学设计工作。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育工作者围绕学生需求与特点,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工作。如在设计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开展教学调研与评估,获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真实需求,并以此为目标制定教学技术就是教学方法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
  (2)做好导学案编制创新。导学案编制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从易到难、目标明确、重难点问题突出、预习引导、课堂质量高、复习反思有效”的方法,制定出高质量导学案,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制作业。在教学创新研究中,作业编制方法的创新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在实际的编制创新过程中,教育必须秉承“循序渐进、质量重于数量、以学生特点为基础、以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标准,编制作业。同时教育者还必须改变统一作业内容的编制模式,以班级为单位,根据班级学习总体成绩与学习基础,编制班级作业,确实发挥出作业在学习中的教学作业。
  在教学技术创新中,教育工作者重视新型教学技术应用,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如在教学中,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三维立体模型对开展地理教育,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与教学整体质量起到了很好地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的地理辅助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合理的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教学优势,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对教育中的重难点问题开展针对性教育,因此成为了地理教育教学技术创新中的主要方法。
  2.2 建立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是当前地理教学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果成为了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在有效课堂建立过程中,其主要工作包括了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着力于建立学生为教学主导地位的课堂体系,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如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而发挥出其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育者提高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掌控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合理设置提问解答内容与时间,是其既不占用过多的课时,同时又可以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就是课堂教学节奏掌控的重要内容。
  2.3 建立良性的教学后期工作体制
  在新型地理教学模式构建中,良性的教学后期工作机制建立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创新中,其后期工作应包括以下内仍然。
  (1)教学反思机制,既教育者通过调研分析过程,对教学内容、效果、质量等因素进行反思,获取到教学数据,进而为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2)教学评价,既对教学方法与技术创新、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教师教学措施等内容进行客观评价,为教学改革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3)对应的绩效机制,既对教学工作者成绩与失误进行奖励与惩罚,形成良好的绩效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吴雪.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2]柳会先.高中地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學,2014.
  作者单位
  山西省宁武县高级中学 山西省宁武县 03670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