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障碍个体认知功能异常及神经机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5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游戏障碍(internet gaming disorder,IGD)是指个体在玩游戏过程中出现对游戏的极度依赖,无法合理控制其游戏时间,通常情况下IGD个体在不玩游戏时还会伴随戒断症状。结合以往行为学、神经电生理及神经影像学研究,本文从执行功能、奖赏系统以及情绪调节功能异常三个方面探讨IGD个体认知功能异常及其神经机制。首先,执行功能作为涉及认知和行为过程的高级认知加工能力,其中认知控制常常与个体的目标导向行为及灵活应用高级认知功能的能力相联系,IGD个体反复且过度的游戏行为可能与其认知控制及决策功能异常存在联系,而注意过程作为执行功能的另一重要组成成分,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的持续性发作常常与其对游戏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相关,此外,IGD个体在决策、优势反应抑制等执行功能异常表现出差异,则提示其"冷""热"执行功能异常存在分离,而这一特点也可能与其他认知功能异常存在联系;其次,奖赏刺激在个体动机学习、目标导向性行为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多种类型的赏罚刺激中IGD个体对于奖赏刺激的敏感性增高提示其奖赏系统异常;最后,情绪调节作为执行功能存在紧密联系的重要认知功能,IGD个体所表现出的焦虑、抑郁情绪往往与其无法灵活应用情绪调节策略存在联系,不恰当的情绪调节策略及情绪反应则提示其情绪调节功能异常。综上所述,认知功能异常不仅是IGD成瘾症状产生的基础,也是其症状维持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本文也针对既往研究不足进一步从拓宽被试群体、深化神经机制研究及物理干预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初中生使用哥伦比亚自杀筛选问卷(Columbia suicide screen,CS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方便取样,对902名初中生进行CSS和Beck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问卷测试,计算CSS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奇偶分半系数及2周后重测信度,专家法和敏感性分析评估内容效度,计算CSS与BDI的关联效度,检查CSS与另一种自杀风险筛查的聚合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医学应对、社会支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方法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
目的探讨胃促生长素(Ghrelin)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小鼠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电子脑皮质撞击仪(eCCI)构建C57BL/6小鼠TBI模型。24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TBI组、Ghrelin干预组(Ghrelin组),每组8只。Sham组仅开骨窗但不进行撞击损伤,TBI组和Ghrelin组小鼠建立TBI模型,Ghr
粘附G蛋白偶联受体(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aGPCRs)在认知障碍相关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脑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brain-specific angiogenesis inhibitor 1,BAI1)作为aGPCRs中重要一员,具有抗血管生成、抗肿瘤及参与免疫吞噬的作用。近来的研究发现BAI1在突触形成和突触可塑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单链非编码RNA-25-3p(miR-25-3p)的表达水平及与舍曲林疗效的关联性。方法纳入60例惊恐障碍患者(病例组)及6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收集人口学资料及治疗前后外周血样;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接受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以及惊恐障碍严重程度量表(panic disorder severity scal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