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年来对东南亚宗教组织的公共外交

来源 :宗教与美国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bin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提出以“普世价值”作为美国核心战略利益兼对外合作共识,既不违背立国时代传承至今的清教徒思想,又构成拉拢全球不同宗教/文化组织沟通的基础;美国由此总结与延续其近年奉行的公共外交,说到底就是为了在各国政府以外结交民间盟友.美国在东南亚重视直接听取民间声音,联系当地信仰群体的意见领袖,交往各国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宗教组织,已经替本身“重返亚洲”作好准备.深入基层合作,除了确保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建立在“兼听则明”基础之上,也使美国能移借重各国宗教组织的关系网络来影响所在国以至第三国的民间或政府.这其中的具体例证,就是美国国际开发署走进拥有东盟半数人口的印尼,支持这个以穆斯林为主国家的世界最大伊斯兰组织进行社区建设以及推动民主选举意识;2010年以后更由印尼积极配合,架构东盟与美国宗教组织的跨国跨教合作机制.到2012年末,奥巴马连任总统没几天,就在首次访问缅甸期间会见当地成立不足三月的“宗教为了和平”组织,显见他关注这个总部设在纽约的国际组织在缅甸的分支.美国在印尼和缅甸支持宗教合作,有助于争取东盟地区宗教界的民间力量,覆盖的地缘势力范围包括东盟的最南与最北方,一直到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以及南中国海航道的海岸.另一方面,美国重视建立沟通各国宗教组织的民间联系渠道,也是基于美国长期经历各种宗教组织游说与影响政府政策的历史背景,作为美国关注全球宗教人权依据的“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案”,即是起源于美国基督教呼吁政府关注他们在他国的联系组织或个人的命运.最终是美国国会赋予政府就维护国际宗教自由议题监视、评判与制裁其他国家的权力,并逐年出版对各国宗教状况综述评点的所谓“国际宗教自由报告”.从大的方面说,美国针对东南亚宗教组织的公共外交,确实是有利于美国与当地人民建立政府以外的有效沟通.但与此同时,美国听取所在国非政府盟友对当地政府的监督与建议,以及为民间盟友带来各种利益,虽说有助于促进人民的责任和民主意识,但也必然会削弱当地政府不论对美交流或对内施政的话语权威,并可能开启误解或刻意干涉他国的机缘.
其他文献
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虽然该计划在她卸任前并未得到落实,但在其可能参与总统竞选的背景下,这一趋势仍值得重视并做一定的解
期刊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带动着很多行业的进步,新技术的应用为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城市三维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本文基于倾斜摄影
理解伊斯兰世界政治观的形成不仅需要基于“自我层面”的理性认知,还必须参考他者的认识.因此,伊斯兰世界政治观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三方面内容:自我认知层面从文化本质观出发
期刊
期刊
质量管理箴言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 The quality management rumors service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satisfaction has no end.
“牢骚”一词,顾名思义就是一些人对某种事物不满、不平,但又无可奈何,遇到适合的环境条件便如鲠在喉,非一吐为快不可。对“牢骚”人们常取贬意,认为“牢骚”无非是大话、空
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以及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不仅为国家建设以及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近年
2006年7月上旬,由民革广东省中山市委、中山市台湾事务局主办,中山市中港英文学校承办的、为期两天的.主题为“爱中山、爱中华”的首届中山市台商子弟夏令营在中山隆重举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