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洛阳才子他乡老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happy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韦庄少年时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却屡试不第,辗转于长安、洛阳、越中、江西还有湖南一带。晚年的韦庄终是没能回到故乡,一直羁留在四川一带,直到75岁卒于成都花林坊。自古都说蜀道艰难,甚至难过登上那高不可攀的九霄,而他,却到魂断的那一天才真正明白。
  他的心、他的魂都断在那始终未能迈出的崇山峻岭上,日日孤影徘徊,遥望着长安日落,山月初升,却又有子规啼血,愁绝空山!
  洛阳才子他乡老,原是如此的无奈,如此的悲凉。
  韦庄曾经流落江南一带,晚年曾作五首连章体的《菩萨蛮》回忆那一段生活,也可以说是回忆他一生的经历。本篇题目中的“洛阳才子他乡老”就摘自第五首。这五阕小令一气流转,相互缀连,首尾呼应。其风如清朗疏淡的依依烟柳之中夹杂着飞红点点,宛如不知何人滴在士子青衣上的红泪,哀婉而清艳。
  我最爱的是这组词中的第二首: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历来,江南春色就是文人墨客笔下最爱的主题,经历了南朝乐府后,已然有滥觞之感,又经过盛唐繁华的涤荡,再到晚唐,却是一片凄怨幽冷之音,难出清远悠长之语。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人在瘦西湖的小船上,静听着黄昏细雨,游人早已散去,所以潇潇飒飒的雨声格外的清晰,一滴一滴的,滴进了我的心里,别样的悠闲之中却有着一抹莫名的淡淡涩然、淡淡无奈。
  “绿树藏莺莺正啼,柳丝斜拂白铜堤。弄珠江上草萋萋。”我想,“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种句子,如果不是在江南真正生活过的人,是写不出的。区区十字,就将那种诗情画意的步调铺展在眼前,宛如一幅江南烟雨图,极尽风流闲雅之能事。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不仅如此,还有当垆煮酒的美人,明媚柔软如春月,知心解语如林花。“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种无奈,用浅浅的话淡淡勾过,如风中的尘沙,钻入了游子的眼,刺痛了游子的心。
  我是喜欢韦庄的,喜欢他的“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喜欢他遗留在金陵台城上的清幽孤寂,如月光一般空明,黯然而纯粹。他的疏狂不拘,终是被时代的潮水冲退了,化成了一片通达的哀伤。如春月下的依依杨柳,柔软中挺立着别样的傲骨,疏朗中氤氲着淡淡的落寞。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六朝已然远去,大唐也已消散,下一个在繁华里重生破灭的,会是谁呢?
其他文献
虚与实是一切文学艺术广为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虚,多指空灵超脱或引人生发联想、补充的笔墨,其形式主要有三:一种是虚幻、虚拟的表现,如写人物的想象、梦境和幻觉等;一种是侧面的记叙和描写,如场景烘托、人物对比、他人评价、客观影响等;一种是议论抒情,即作者对人和事物直接发表看法和吐露情怀。实,则指真实具体地描绘的文字,也就是对人或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实实在在的摹写。它们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体,虚并非虚
爱是人类最真挚的真情的花朵,是人类和谐的纽带。爱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我爱你”的真情告白,也可以是爱意的鲜花,也可以是亲密的拥抱,也可以是浪漫的約会,还可以是珍贵的礼品。但更多的是放在心里,用行动一点一点去表达。  我听说过一个感人的爱的故事,一对从同一个学校毕业的中专学生,男孩没有出去闯荡,选择了在家创业,自己在郊区办了个家庭农场。女孩和几个姐妹办了个绣花厂。每天晚饭后,男孩用自己的摩托车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主治中风后遗症之气虚脉络瘀阻所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方中重用黄芪,以大补元气、长肌肉、壮筋骨,用为主药,意在气行则血行;辅以当归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