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效预防报复社会型犯罪的法治思路r——基于实证案例的分析

来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n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和反思报复社会型犯罪的特点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在学术上和现实中具有重要价值.以102份已公开的判决文书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报复社会型犯罪案件不仅难预防,而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有关.报复社会型犯罪的发生,常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造成人员重大伤亡.为预防这类犯罪,我国采取了设置申诉渠道、重点区域安全检查、施加法律责任等三种传统预防方式.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了报复社会型犯罪的发生,但已接近了自身作用的极限.有鉴于此,我国应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尝试采取建立重点人员清单制度、提升公民预防能力、进行专项立法等措施,以有效预防这类严重破坏社会和谐氛围、造成社会恐慌案件的发生.
其他文献
律赋作为赋体之一,是唐宋时期重要的科举文体,由唐入宋后呈现出法度日趋严密、内容专尚理趣的特点.宋代律赋大家及流传至今的作品不少,但苏轼以后几乎只有楼钥一人.他是南宋
宋南渡词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故土与新都的书写成为宋南渡词人创作中的鲜明印记,构成了南渡词的“双城现象”.故土与新都负载了家国乱离之际南渡词人的特殊心理.立足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