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腰椎皮质骨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S)联合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对融合节段应力的影响.方法:采集1例正常成年人腰椎三维重建CT数据,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L3/4节段PS固定(A组)、CBTS固定(B组)和联合固定(C组)腰椎融合模型.固定L5椎体下表面,对模型施加7.5N·m力矩模拟脊柱在生理负荷状态下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运动.分析3组内固定、椎间融合器和椎间植骨的应力峰值,并测量各组在生理运动下L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 100020北京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腰椎皮质骨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S)联合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对融合节段应力的影响.方法:采集1例正常成年人腰椎三维重建CT数据,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L3/4节段PS固定(A组)、CBTS固定(B组)和联合固定(C组)腰椎融合模型.固定L5椎体下表面,对模型施加7.5N·m力矩模拟脊柱在生理负荷状态下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运动.分析3组内固定、椎间融合器和椎间植骨的应力峰值,并测量各组在生理运动下L3/4节段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模型在腰椎六维运动下螺钉和连接棒的应力显著增加.其中,在前屈时L3螺钉应力B组较A组增加84.7%,C组较A组增加79.7%;在后伸时L3螺钉应力C组较A组增加47.7%,较B组增加46.3%;在左侧屈时,L3螺钉应力C组较A组增加72.5%,较B组增加30.5%;在右侧屈时,L3螺钉应力C组较A组增加71.9%,较B组增加30.0%.前屈时L4螺钉应力B组较A组增加11.6%,C组较A组增加18.9%;后伸时L4螺钉应力B组较A组增加40.1%,C组较A组增加109.3%.在左右旋转时,L3和L4螺钉应力总和C组较A组增加37.9%,较B组增加1.4%.在左侧屈时,连接棒应力C组较A组增加48.8%,较B组增加13.0%;在右侧屈时,连接棒应力C组较A组增加8.8%,较B组增加4.9%.A、B、C组固定模型Cage的应力总和分别为318.8 MPa、319.6MPa和311.4MPa.在L3/4节段ROM方面,B组在屈、伸方向ROM最小,而在侧屈和侧旋方向ROM最大.结论:CBTS固定技术可增加腰椎融合节段的内固定结构的力学强度.CBTS和PS的联合应用可进一步增加手术节段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同时获得相似的椎间融合应力环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肢体功能康复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本院100例行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持续性护理干预3个月.干预前、后分别用Harri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定,比较术后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升高(t>45.98,P<0.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15.03,P1
目的 观察腹部电刺激联合高频胸壁振荡对气管切开重症患者气道廓清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气管切开重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试验A组(n=28)和试验B组(n=28).三组均接受常规措施和早期活动,试验A组增加高频胸壁振荡治疗,试验B组联合应用腹部电刺激和高频胸壁振荡治疗,共2周.治疗前后使用非自主咳嗽峰流速(ICPF),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膈肌移动度(DE)、膈肌增厚分数(DTF)和腹部肌肉厚度(Tab)评估疗效.结果 试验B
目的 分析术前6分钟步行试验(6MWT)在肺叶切除术前评估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对术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肺二科住院的580例患者,筛查出符合条件的274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手术且手术方式均为肺叶切除术.通过术前6MWT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临界值通过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最大面积(AUC)获得,分析两组术后恢复及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6MWD>449 m的患者比较,6 MWD≤449 m的患者年龄显著增加(P<0.
目的:探究原发性骨质疏松与多发性骨髓瘤继发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分析总结其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1月来我院脊柱脊髓外科就诊的132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经骨髓穿刺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38例(骨髓瘤组),原发性骨质疏松94例(骨质疏松组),均经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