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数学概念“三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內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学为中心”的课堂上,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知、理解、内化,要强调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自主建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 自主构建 数学概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81
  数学概念是提高学生的数感,培养其几何直观能力,推动思维快速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数学概念的了解和熟悉,对学生建构良好的数学思维有着重要意义。
  一、联系生活实际,形成概念表象
  感知材料,创建表象,虽然只是初步了解事物的外部情况和特点,但是这样的感性认识,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基础。数学概念基于生活,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
  例如,“分数”的概念是在“平均分”上建立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同桌二人准备一袋学具,里面有4个正方形、2个长方形、1个圆、1支笔,让同桌二人分配学具,感知“平均”。这里的学具是学生学习分数的感性材料,因为学生分学具的过程刚好是现实生活中分东西的三种典型,4个正方形、2个长方形都可以平均分,1支笔不能分,所以只能共用,当分到1个圆时,学生发现不能用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分数的必要性产生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就产生了,然后引导学生认识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
  二、强化动手操作,理解概念本质
  动手操作学习是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虽然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但通过动手操作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内涵,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例如,
  以上案例,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分数的本质内涵进行理解。这样的操作活动富有开放性,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且使学生牢固掌握了分数的读法、写法和表示的意义等知识。
  三、借助变式教学,把握概念外延
  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引导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而缺乏了对概念外延的拓展,从而导致了学生的概念理解游离了概念本质。借助变式教学让学生掌握定义的外延,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摒弃让学生背诵百分数定义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下面的分数进行分类。
  使用变式题对百分数和分数进行区分,让学生对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完成从点到线的转变。
  总之,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自主化构建。
  (责编 罗 阳)
其他文献
1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条件农村土地流转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冒进,更不能不考虑中国实际盲目推进,急于求成,应在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坚守基本条件的前提下,逐步实施。1.1保证
步入新时代以后,我国建筑工程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对于社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各界也就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中,造价管理作为关
课堂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提升课堂训练内容设计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层次性,为不同群体学生提供适宜的训练契机,让"人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
地处峨边彝族自治县的黑竹沟,是块尚未开发的旅游胜地.它像一颗熠熠闪亮的绿色明珠,一直隐藏在小凉山深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