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与乌龟之兜圈子

来源 :数学大王·趣味逻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shan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龟老哥,最近每天都在学逻辑,我想放松一下!听说最近有一部电影不错,一起去看看?
  好啊,说不定电影里也会有一些逻辑知识呢。
  盗贼分赃
  阿基里斯与乌龟一起来到了电影院,津津有味地看着电影。
  电影讲的是一个盗贼团伙偷盗珍珠的故事。三个贼偷盗了七颗价值连城的珍珠,正在争论如何分赃。其中有一个人递给他右边的人两颗珍珠,接着又递给他左边的人两颗珍珠。他说:“我留下三颗。”他右边的人问:“你为什么留下三颗?”“因为我是老大。”“噢,但是,凭什么说你是老大呢?”“因为我的珍珠多。”
  看到这,乌龟露出了意味深长的微笑,而阿基里斯却皱了皱眉头。
  阿基里斯越想越不对,也没有心思看电影了。电影一结束,阿基里斯便迫不及待地问乌龟:“老哥,刚刚那电影里的盗贼一定是犯了什么逻辑谬误吧?我听着怪怪的。”
  乌龟开心地回应道:“阿基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个小毛贼犯了‘循环论证’这一谬误。”
  什么是“循环论证”谬误?
  “循环论证”是一种不合理的论证方式。如果在论证时,人们所要证明的结论已经在前提中得到陈述或预设,那就犯了“循环论证”的谬误。
  伟人与天才
  阿基里斯听得糊里糊涂,说道:“老哥,我还是没听懂。”
  乌龟答道:“那我再给你举个例子吧。你还记得那天我们在茶馆喝茶时遇到的事吗?”
  那天阿基里斯请乌龟喝茶。他们的隔壁桌坐着一只青蛙和一只蛤蟆,西装革履,像是商业人士。
  青蛙:“蛤蟆先生,您是伟人!”
  蛤蟆:“青蛙老板,您是天才!”
  这时店小二过来插话:“两位客人,你们为什么一个是伟人、一个是天才呢?”
  青蛙:“我是天才。蛤蟆可以为我作证。蛤蟆说了,我是天才。”
  蛤蟆:“我是伟人。青蛙可以为我作证。青蛙说了,我是伟人。”
  乌龟讲完这件事,对阿基里斯说:“青蛙和蛤蟆相互吹捧,相互作为对方的论据,你觉得他们说的可信吗?”
  阿基里斯:“当然不可信!听了他们的话,我只会觉得他们是不学无术的骗子、痞子,不会认为他们是伟人、天才。”
  乌龟:“没错,那是因为他们的论证也犯了‘循环论证’的谬误。他们的论证就是在兜圈子—— 青蛙是天才,因为伟人蛤蟆这样说;蛤蟆是伟人,因为天才青蛙这样说。”
  乌龟继续解释道:“循环论证有很强的迷惑性,有不少人被说服时,都没注意到对方在使用循环论证。比如,有人说神是存在的,因为神话上这样写,而神话上写的东西是可信的,因为神话是神的言语。这样的论证一开始就先预设了神是存在的,然后再绕了一个大圈子去证明神是存在的。这样其实不过是在兜圈子罢了。不过,当这个圈子足够大时,就会有迷惑性,会让人搞不清楚,容易被欺骗。”
  阿基里斯:“原来如此!”
  你是卖国贼
  阿基里斯与乌龟边走边说,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家书店门口。阿基里斯对乌龟说:“老哥,不如进书店逛逛吧,你也可以给我推荐几本学逻辑的书。”乌龟欣然答应:“好啊。”
  阿基里斯与乌龟走进书店,逛了逛,看到书架上摆了一套鲁迅的书。乌龟突然想起了什么,便转头向阿基里斯说道:“阿基,你读过鲁迅的书吗?鲁迅的一本书中也有一段‘循环论证’。”
  阿基里斯答道:“鲁迅的书这么难读,老哥你都能读懂,真厉害。不如你给我讲讲吧。”
  乌龟拿起鲁迅的《华盖集》这本书,翻到了《论辩的魂灵》一文,说道:“你看,这里有一段仿照诡辩者的语气,向我们展示了诡辩者的‘循环论证’。”
  我骂你是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
  阿基里斯一脸疑惑,乌龟解释道:“我们仔细看看这一段论证,其实这段论证就是说—— 你是卖国贼,因为我说你是卖国贼;我是爱国者,因为我骂你是賣国贼;我的话是不错的,因为爱国者的话是有价值的;你是卖国贼,因为我的话是不错的。在这里,‘你是卖国贼’既是需要证明的结论,又是被提前预设了是对的前提。所以这是‘循环论证’。”
  阿基里斯恍然大悟:“老哥,你这样一解释我就清楚了,刚刚差点被绕晕了呢!”
  乌龟语重心长地说:“面对诡辩者的胡搅蛮缠,我们可要小心了。”
  松树和松果
  听完了乌龟的讲解,阿基里斯叹了口气,说道:“看来,在生活中,‘循环论证’的谬误还是很常见的。”
  乌龟笑着说道:“那当然!你还犯过这个谬误呢。那天我问你为什么跑得快,你的回答就是在兜圈子——你跑得快,因为你是全希腊最能跑的人;你是全希腊最能跑的人,因为你跑得快。”
  阿基里斯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笑着说道:“嘿嘿,我知道错了。以后不会再犯了!”
  乌龟继续说道:“那好,让我来考考你,你还能再举出一个‘循环论证’的例子吗?”
  阿基里斯:“当然可以!比如别人问,什么是松树?你答,松树就是能结出松果的树。别人又问,什么是松果?你答,松果就是松树结的果。这样的论证就是‘循环论证’。老哥,我说的没错吧?”
  乌龟欣慰地说道:“不错!这个例子中松树和松果相互定义,对我们了解到底什么是松树、什么是松果没有任何帮助。”
  乌龟说完后,挑了几本与逻辑有关的书,带着阿基里斯到收银台结账。乌龟把包好的书递给阿基里斯,说道:“这几本书送你!希望你以后也能像今天一样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逻辑,尊重逻辑,探索逻辑!”
其他文献
小军、小丽和小明三人去逛庙会,他们在一个烧烤摊上每人买了5串烧烤。其中有5串烤羊肉、4串烤玉米、3串烤鸡翅、2串烤牛肉和1串烤鱼,而且他们每个人都吃了至少两种烧烤。  已知:  ①三人都买了烤羊肉;  ②只有小丽买了烤牛肉,而且她买的烤羊肉最多;  ③有两人买了同样数量的烤玉米;  ④买烤鱼的人只买了1串烤鸡翅;  ⑤小军没有买烤鱼。  你能推理出他们三人各买了哪些烧烤吗?  根据线索②可知,__
传说在一处世外桃源,有一位旷世奇才,他不仅懂得治理国家,而且精通军法谋略,据说还能掐会算,通晓天文地理。他厌倦了各国之间的阴谋和争斗,于是不去做官,隐居在清溪旁的山谷里。许多青年才俊都跑来要拜他为师,不过他挑选弟子的标准十分严格,只有天资聪慧、性格纯良的人才能通过考验,成为他的学生。  一日,幽静的山谷中来了两位年轻人:其中一位身材修长,面部棱角分明,叫孙生;另一位身材略矮,脸上圆润丰满,叫庞生。
一、要点聚焦    [重点、难点、考点]  议论文阅读能力常见的考查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感知文章观点;②评价、补充论据;③辨析议论的语言;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⑤议论文的结构分析;⑥联系生活,发表见解。    [误区警示]  在解答议论文阅读类试题时,考生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1.不能完整地概括文章的观点,也就是观点的表述不够全面,没有一定的针对性。特别是分论点的分析概括不够全面。如200
不要只根据事物的来源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阿基里斯问三月兔:“你为什么总戴着帽子?”三月兔得意地回答道:“这是我们部落的传统。”阿基里斯向三月兔推荐自己的墨镜,说:“我这有个墨镜,你戴上肯定特别帅,试试吧。”三月兔连忙摆手拒绝道:“我才不要你的墨镜呢。”  戴帽子是我们部落的传统。所以我肯定要戴帽子,我还要在森林里推广戴帽子,让所有人都戴帽子。  戴帽子是你们部落的传统,就该让所有人都戴帽子吗?墨
春秋时期,秦穆公派秦国大将孟明视率大军偷袭郑国。秦国派出精锐队伍千里奔袭,悄悄接近了郑国,郑国却一无所知。  郑国有个商人叫弦高,是个牛贩子,正赶着一群牛去做生意。他在路上无意间看到了秦国的军队,心想:咦,为什么会有秦国的人马出现在我国边界呢?最近并未听闻两国要交战啊!  弦高再仔细一想,大惊失色:“不好,秦国一定是要偷袭我们郑国!”  于是弦高慌忙叫来随从:“快!你快赶回郑国报信!”  随从也紧
肖肖、薇薇、妮妮、玥玥、涛涛五人各买来一本新书。他们约定读完后互相交换,进行一个五人的图书漂流。  经过数次交换后,他们五人每人都读完了这五本书。现已知:  (1)肖肖最后读的书是薇薇读的第二本;  (2)妮妮最后读的书是薇薇读的第四本;  (3)妮妮读的第二本书是肖肖读的第一本;  (4)玥玥最后读的书是妮妮读的第三本;  (5)薇薇读的第四本书是涛涛读的第三本;  (6)玥玥读的第三本书是妮妮
听说小黄鸭搬进了奇妙泡泡屋。奇怪 ,别人一碰泡泡屋,泡泡屋就破了,小黃鸭是怎么搬进泡泡屋的呢?我们一起来动手试试吧!  实验步骤  首先,拿出水盆,往水盆中倒入清水,再倒入洗洁精或洗衣液。然后,请使出你的“洪荒之力”——把它们搅拌均匀,直到看到水里出现小泡泡为止哟!这样,我们的泡泡水就做好了!  双手浸入水盆中,像洗手一样,让双手裹满泡泡水。  此时,你需要先做一个小实验,看看泡泡水是否已经调制成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五月是个美好的季节,作为旅游爱好者的小雨当然不会辜负这好时光,背起行囊,出门去看大好河山了。  当小雨带着旅途的疲惫到达酒店时,办理入住手续的柜台已排满了人。突然,一伙人在前台吵了起来。小雨打听后才知道,原来四位外国游客都订了酒店第33层的房间,但是前台负责登记的人犯迷糊,把房间弄混了,现在只能让他们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房间,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无法正常交流,
你还在为“炸厨房”而苦恼吗?那就快来看看本期特别策划——美食的奥秘,一起来探秘姜撞奶和炒酸奶制作背后的奥秘吧!  广州特色小吃姜撞奶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可能不少小伙伴还有过制作失败的经历。这道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却时常遇到“滑铁卢”的美食隐藏着什么奥秘呢?跟我一起来动手做一做就知道啦!  姜、全脂牛奶、水、白糖、榨汁机或刨刀、纱布、碗、锅、食品温度计  1.制作姜撞奶,首先当然要有姜!我们要先把姜
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师,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一批典型的人物形象。在中学语文课本《孔乙己》一文中,鲁迅成功塑造了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形象,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教学之余,反思社会,今天我们的社会也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孔乙己,其中一种,就是把学生育成了孔乙己。这样的例子很多,举一个最新的版本:王远。  王远何许人也?9月7日《广州日报》报道说,王远本是一个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