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学生课堂易生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dz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课堂生成环节提出思考,认为课堂不能有效生成的原因在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体现不够充分。如果老师时时考虑到学生的存在,善于听到学生的声音,则容易出现较好的课堂生成。为此,本文结合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深入分析课堂生成的条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更好地促进课堂生成。
  关键词:课堂生成;学生;主体;设计;参与意识;个性化
  一、课堂生成是指根据课堂学情变化,师生共同及时接纳弹性、灵活、创新的成分、因素、信息,采取积极措施、有效的应对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点线、教学方法,从而推动更高水平的互动,使课堂产生质变、飞跃的过程。
  由此可见,课堂生成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和即时性。它和老师的预设不同步,就像教育家杜威所说:“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迫使它饮水。”既然这样,我们要如何有效应对学情的变化并进而达到一种质的飞跃呢?
  我认为老师心中有学生,才能有效处理好课堂生成问题;也只有老师心中有学生,才能促成高质量的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达到质的飞跃。
  老师心中有学生,便会破除对学生的不信任,避免在课堂上面面俱到,避免“包办”,避免“遮蔽”学生的声音。
  另一种情况是课堂设计过于具体,限制了学生的课堂生成。比如《声声慢》这首词,如果老师课前设计了详细的课件,每一步不仅有明确的问题,还有详细的答案,如词中有哪些景物(意象),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风格异同比较,感情中“愁”的具体内涵等等,全部由老师告诉学生并在课件中一一呈现,这样学生便来不及思考也不需要思考,或者即使思考了,也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呈现不完全一致而轻易否定自己。久而久之,学生就“懒得”思考了,因为他在课堂上没有思考的机会,更谈不上思考的乐趣。这样的课堂何来生成呢?
  二、学生的课堂存在感降低,他们充其量只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做出一些简单的回应,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或者在老师的提示下给予几次并不由衷的掌声,这种缺少学生有效参与的课堂,最多也就是一种虚假繁荣。还以《声声慢》为例,假令老师能用学案或者课件给学生提供一定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首词的意象及其特点,并能通过和刚学的《醉花阴》进行比较来体会作者南渡前后心境的差异,那么学生对《声声慢》中“愁”情的内涵和词的意境,则会把握得更具体而深刻,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探究出来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需要适当引导就可以了。可以说,老师放手发动学生,不仅可以使教学目标的打成度高,而且效果远胜于老师大量的课件和说教。
  三、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促进师生对话和课堂生成,并不是不要老师的预设,相反,是对预设的要求更高了。预设体现在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研读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思索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程序,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预设又必须是弹性的、灵动的,留有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态生成的时间。在实施教学时,还要根据教学实际,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和经验积累,充分利用稍纵即逝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时调整、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先肯定学生的睿智,鼓励他善于勾连前后所学知识,合理联想的优点;然后就此展开,引导同学们比较祥林嫂和小团圆媳妇命运的异同,以及围绕在她们周围的人们如柳妈和婆婆、鲁镇的人们和围观小团圆媳妇的人的相似之处,进而比较萧红和鲁迅在批判“国民性”方面的异同。这样既很好地完成了教学预设,也借学生的思想花火不仅点燃了一堂课,而且对此类有关“批判国民性”主题的小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现了一次精彩的课堂生成。
  四、课堂生成需要氛围,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和习惯需要培养。“一堂好课往往源于一个好的问题”,好的问题将有利于学生的课堂生成。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也是思维活动的起点。问题设得实,设得巧,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说课堂生成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比如《定风波》的学习,要把握作者的感情态度,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从“莫听”“何妨”“谁怕”“也无风雨也无晴”等角度来把握诗人的感情。这样的问题角度便于学生联系诗人经历和写作背景,进而推想出诗人傲对人生风雨,傲对人世浮沉宠辱,具有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等。如果这个时候能启发学生由苏轼的遭遇和心境联系到自己的人生,思考如何看待人生的坎坷、挫折等问题,学生的回答必将异彩纷呈,若适度引导,则又实现了对写作技能的锻炼。
  课堂生成是需要老师引领的。我们的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肯定学生的个性化思考,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但是不等于否定老师的引领性作用。教学是教育目的实现的手段,也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的课堂生成,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既要注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也要体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老师一味地追求课堂生成,对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加引领不加限制,那么这样的课堂即使可能有生成,可能也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这不仅有悖于教学的目的和教育价值的体现,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健康学习方式的指导,也是无益的。
  总之,我们强调的课堂生成,是以学生为前提,基于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生成,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有效性的课堂生成,这样的课堂生成无论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还是长远发展,无论是主动学习还是有效学习,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它也对老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促使老师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要积极更新,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适应学生和课堂的灵活需要,只有心中有学生,才更容易促成課堂生成。
  参考文献:
  [1]创设教学情境,打造灵动语文课堂[J]. 朱永明.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5年11期
  [2]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 白振峰.教育教学论坛. 2013(37)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作为初中学习模块中的重点学科,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初中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方向。伴随着素质教学新需求的提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因而,学校必须革新教学理念以及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导入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英语课程探索过程中。本文就如何透过情感的贯穿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热忱和自主性。  关键词:
摘要:二十一世纪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我国教育改革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作为改革的重点,要求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之学会学习,为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个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形成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就
摘要: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熟悉学生,重视心理教育;注意培养学生骨干,开展多种活动。  关键词:班主任;学识水平;关爱;心理教育  一、多了解学生,要有威信,赢得学生的心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赢得学生的心。要全面了解学生,就要多观察,多谈话,多访问
摘要:数学史是数学发展的历史,它是数学在发展过程中真实的详细记录,是前人们智慧的结晶。现在高中所教授的都是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是在其思维与认知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在认识的过程。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沿着前人的足迹,体悟他们的研究思维与过程,对学生来说是自然的认知产生过程,更是学习好数学知识的最便捷途径。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教学;融合  一、引言  数学史是数学发展的历史,它是数学在发展过程中真实的详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中小学教育逐步的从应试教育向着素质化教育转变。各地已经逐渐开展了新的教育课程改革,班级学生自主化管理教育这一方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我国中学实施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原因说起,介绍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的必要性,并提出恰当的解决意见。  关键词:自主管理;独立自主;奖罚制度  引言:在教育观念变革的大潮之下,许多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工作者都已经开始转变观念,把学生看作是班级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生关系;数学教学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使学生的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初中数学教学已经开始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加侧重知识点的教学,对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有所缺陷,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还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教学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一直未得到顺利的实施,近年来,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