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的清泉流进语文课堂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hi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课堂;音乐:氛围:思维;情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2-0051-01
  在古代,怀素见公主与樵夫争道而大悟书道,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草书长进”,可见,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间往往是相通的。教学中,取其他学科之长为语文学科所用,变“单行道”为“立交桥”,变“自古华山一条路”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引源头活水,可激活语文课堂。近年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引进音乐的“活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接受、反馈和处理信息特别迅速、敏锐,创造思维的火花也会在“同频共振”的过程中竞相进发,相映生辉。学生都喜欢音乐,那意境优美的歌词,婉转起伏、抑扬顿挫的旋律,千变万化、具有无限表现力的节奏,丰满悦耳的声色,能唤起他们对美的感受,令他们陶醉其中、浮想联翩。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配置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优美乐曲,便能很自然地带动学生在中国文化的浩瀚海洋中畅游,能使课文直接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并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
  “感人深者,莫先乎情”,要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从音乐情境设计人手,选择适当的音乐,营造出适合课文的氛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学习《草原》一文时,可选择《草原赞歌》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使学生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想象草原上骏马奔驰的景象,从而对草原产生向往之情。
  启迪思维,激发想象
  从接受信息的生理机制上讲,音乐凭借人的听觉,语文(主要指阅读)凭借人的视觉,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而从处理信息的角度讲,二者又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是借助想象和联想,引起情感的共鸣。而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代语文教学的重点。
  当有人问到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是什么对他的思维帮助最大时,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认为对自己思维帮助最大的,既不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也不是数学家。而是音乐家。正是那些美妙而飘然的音乐,使他的思维活跃起来,产生了各种奇异的想法,有了许多惊人的发现。爱因斯坦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巨大魅力,音乐可以使人喜,使人怒,使人哀,使人乐;音乐可以把人带人浪漫的回忆,绚丽的现实,美妙的未来;音乐可以启迪人的思维。拓展人的想象,激活人的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引进音乐,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驰骋想象,放飞思想,
  学生自然会兴味盎然。
  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前,我先播放了《百鸟朝风》和《花香鸟语》的片断,让学生闭目想象群鸟在一起时的欢乐情景,并将自己想象的情景说出来;然后,再让他们进行配乐朗读,这样,“鸟的天堂”便成了学生“欢乐的天堂”!学习完课文后,我又继续进行迁移训练,让学生进行“听音乐作文”。音乐,创造了美妙的写作环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陶冶情操,培养美感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新大纲与旧大纲的区别之一。而音乐是语文美育的桥梁之一。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把“乐”列为“六艺”之一。他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荀子也十分重视音乐的美育功能,他认为“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而现代作家陈村也说:“语文首先是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引进音乐,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能紧紧地吸引学生步入文学知识的海洋,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从而提高其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如,《观潮》一文的语言本身就具有美感,如果配以刚柔相济的乐曲就会让学生体会到两种意境:大海壮阔的美博大而浩瀚,吐纳天地之灵气;大海宁静的美犹如似水的月光,勾画出梦境般的人间仙境。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历史教学;课程改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0—0061—01  新课程改革已在我省实施多年,结合本地区教学改革的实践,笔者认为,虽然我省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就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存在的问题  1.新旧两种
摘要:针对藏族学生这一特殊的教育对象,把藏族民歌的欣赏作为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的必修课,为全面提高藏族学生素质奠定基础。  关键词:藏族民歌;欣赏;美育    笔者供职的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是贯彻国务院“继续办好内地西藏中学和西藏班,要求长期坚持、不断完善、适当扩大规模,为西藏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建设者”的批示,经江苏省批准,于1997年成立的一所特殊学校。2000年,学校增设高中部,成为华
“文集传记”是指文人别集或文章总集中,以传为名的人物纪事或拟人纪事作品。宋代文集传记颇有不同于前代之处,传记书写的重心已由人物的外在事迹转向内心世界:叙事的主次差
〔关键词〕 数学教学;经历;知识;发生过程;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5—0089—01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反思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领悟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必会逐渐形成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能力和创新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能
〔关键词〕 高效课堂;导向;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2—0058—01  一、教师的博学多才是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把语文课教活,教师本身就要有一眼常流常新的清泉。语文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靠传授教材的知识来应付考试,那就远远不够了。一个学识浅薄的教师
〔关键词〕 小学;生本教育;课堂  教学;生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1—0060—01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由此衍生出生本教育的伦理观、行为观等。伦理观为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在这种理念下,决定了教师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在生本教育教学
〔关键词〕 生物教学;学习兴趣;语言;生物现象;生  活实际;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7—0081—01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而且有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那么,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校本教研作为推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全国各地全面实施。在研究的过程中各地获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各种成果也不断得到认可和推广。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学校领导、教研人员,还是一线的教师头脑中都有一些疑惑,对校本教研的内涵还缺乏深刻的了解。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探讨,直接关系到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