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语文教研 推动教学发展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sy8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研活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日常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学校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语文教研活动,对于推动语文教学质量提高,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更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上饶县第二小学历来重视语文教学,在语文教研活动中更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学校组织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组成教研团队,以国学教育为主导,以创建“特色校园文化”为抓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富有特色的语文教研活动,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坚持“立特色人文二小,创和谐精品校园”的学校愿景下,上饶二小将特色语文教研活动逐步推向深入,用智慧谱写“特色教研”的新篇章,用执着感受课堂教学改革的律动。具体讲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的:
  1.革新语文教研机制,推进教学活动运行
  在上饶二小人的心中,“不必扬鞭自奋蹄”一直是我们教研工作追求的最理想状态。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我们以“摘桃子”理念,变“强压”制为“牵引”制,不但有效调动了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我们一直遵守“三有”规定:课课有反思,随案而写,及时记录,一点或一滴即可;周周有收录,将一周内体会最为深刻的反思收藏在《我的反思录》;月月有评比,选择一篇完整深邃的反思文章上交到教研处参加月反思评比。获奖者可得购书券20元。期末时,教研处择优录用编成《二小反思集》。这样,借物化的成果激励教师们“再反思”。教师可以不分资质,分期分批外出参加教育之旅。在我们的教室文化建设中,实行班级布置评比,规定每学期2-3次评比,每次都需按“量化评分—全‘屏’展示(全体教师会上播放)—专人点评—自我修正”的操作流程进行。
  学校制定了严格的竞争制度,就是为了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每年都会举办语文教学学案设计大赛、课堂教学大赛,还有不定期的辩论赛、专题论坛赛等,竞选过程严格把关,层层筛选,只以评分为依据。对于老教师,我们设有许多的特殊奖励,如特殊创新活动资金、成为“青蓝工程”师傅团中的成员、享受外出考察学习的待遇等。这些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机会,促使教师们从一个成功走向了另一个成功。
  2.创新主题教研模式,实现教育教研系统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教育教研活动更需要创新,这样方能紧跟时代潮流,才能用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上饶二小努力创新主题教研模式,在探索中求进步,逐步实现了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化和整体化。
  学校改变了原来的散打教研模式,实行备、研、训“三合一”的集智备课,具体运行流程为:集体研讨,确定主备(假期完成)—个人初备,对子组合(假期完成)—梳理问题,确定月研讨主题(开学初完成)—大组论坛,策略小议(双周进行)—同课异构,小组尝试(单周进行)—示范展示,大组完善(双周进行)—个人复备,展现个性(当周完成)—续补结合,课后修订。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做到直面问题,一个月锁定一个问题,让主体教研活动变为问题解决。发现问题后,教师开始聚焦课堂,通过“个人备课”与“论坛小议”寻找策略;经过选用策略,尝试教学,同课异构,打磨课堂;最后展示课堂,共享策略。这样在备中学,学中论,论中教,教中研,研中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行动研究。
  在整个集智备课活动中,我们的教师不是单兵作战,而是以备课组为合作学习小组参与活动,“雁阵”式地共同奋战。他们在“共同体”中互动互研,互惠共赢;他们在集体攻关中协调作战,搂抱发展。这种立体拓展式的集智备课,解放了教师,保障了教师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真正实现了备、研、训的“三合一”效应。
  3.开拓教师培训范围,创建快速成长环境
  教师素质关乎教学质量的优劣,为了做好语文教研工作,我们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开展富有成效的针对性培训指向,以“菜单式”选择的方式引领着不同起跑线上的教师竞相奔跑。
  学校将教师按级别分为成长型、成熟型、成就型三种,不同的教师按照不同的培训模式进行提升。首先,我们坚持说好话,写好字,严过“双关”强素质。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基本功提升培训,通过全体培训对教师进行基本功补课,并全面考核,力求人人过语言表达关、规范书写关。同时开设各种“展台”,让“英雄有用武之地”,激发教师自我学习的劲头。
  学校让每个成长型教师加入“青蓝工程”,并在师傅的指导、帮扶下上好“过关课”;而对于成熟型教师,我们则提供各种舞台,每学期一次的展示课,平时的推门课,反复打磨让他们走向校外上参赛课。我们定期举办名师引领、专家导航、同伴互助三级“他训”,以“微课研究”“课题研究”为“自训”,让教师在自研自悟中觉醒、提升。
  为了提升教师在语文教研活动中的思想深度和广度,我们努力培养教师的“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意识。学校经过探索与实践,成功开发了自己的校本教材,让教师在享受校本教研幸福与快乐的同时,促使他们继续前进。学校积极为教师搭建外出交流学习平台,定期安排教师参与文化教师培训会、校园文化建设交流会、国学教育交流会等,让广大教职工开阔眼界,提升思想,让偶然性的发展变为教师有梦想的长足发展,让成功教师依然潜心实践,形成文化自觉。
  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和教研活动,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江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市级先进学校”“文明单位”,受到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赞誉。
  上饶二小不断坚持语文教研活动的研究与创新,在行动中改进,在实践中创新,用智慧谱写着“特色语文教研”的新篇章,用执着感受课堂教学改革的律动,为实现教育教学的新突破,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其他文献
统编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是一个学习活动单元,对应的是“语言的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该单元从词语的积累、词义的理解入手,最后归结于词语的选择、锤炼与运用。现代作家的经典作品是语言运用的典范,所以教材建议师生选择经典作家的作品片段,体会作家是如何选择“最恰当、最合适的语言”,是怎样运用不同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词语进行精准表达的。  本文以两位经典作家为例,结合课内外文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小的动手练笔,它有别于传统的读写结合。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习写一些小片段、小段落。与读写结合相比,小练笔的内容更广泛,内涵更丰富,它认真挖掘文本资源,开辟练笔天地,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也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训练活动。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单凭一个学期的六七篇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在语文教学中应进行一些小练笔。  一、仿
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存在与发展,其重要标志之一,是拥有并自尊自豪地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我国古代非学科化的语文教育,早就融汇一体地存在于子史经集之类的综合教育之中。这样的旧式教育虽然也曾一度辉煌,保存、传承我国的文化国粹,然而由于主宰文士命运的八股文、科举制的长期异化,旧式教育越来越背离时代发展和科学进步,越来越成为文人学士的精神桎梏。  一百多年前的戊戌维新人士们,已经思索过类似我们今
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都是语言的书面表现形式。与拉丁字母、基里尔字母等只表音不表义的文字不同,汉文字既表音又表义,每一个字都有其固定的读音和特定的含义。  汉文字发明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曾经与之比肩的古文字:北非的圣书字、西亚的楔形字、北美的玛雅文,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唯独中国的汉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当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当非汉文字莫属。除了
如何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来训练习作技能呢?笔者就人教课标本高段教材,结合实践感受,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挖掘课文资源,驰骋想象天地宽    课本是我们主要的习作资源。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或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或叙述蕴含人生哲理的往事,或描绘祖国壮丽山河,或勾勒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或讲述世界的多姿多彩……优美的语句,奇妙的构思,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推陈出新、举一反三。 
这次综合性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有效地进行感恩自然的教育。    一、回顾课文,欣赏文本里的美丽田园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本组课文选文都是名家名篇。我结合本单元导入语的提示,在开展“走进田园热爱家乡”综合性学习伊始,首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本组的文章、古诗、“阅读链接”中戴望舒写的《在天晴了的时候》及“日积月累”中的诗句,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悠扬深远的背景音乐中,带领学
写话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写话教学地位在备受肯定的同时也陷入了功利性的困境:盲目的积累、机械化的大量练习、对技巧的过分追求,使学生不堪重负。新课标提出的“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的要求更是无从谈起。写话教学如何走出困境,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写话,真正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值得我们深思。  一、有效积累,构建言语库  1.
阅读在当今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语文阅读是发展其他各项语言能力和获得大量信息的重要途径。目前,小学的语文教学似乎太过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比如字词的记忆、文段的背诵等,而忽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和思想性。而对阅读的整体性和思想性,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教,也容易流于“技”的层面,突出的也是支离破碎的分析。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合作学习的理论,既让学生较好较快地掌握了语言基础,又引导学生
古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遗产。它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细腻生动的语言描写,使读者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快乐。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史记》、《西游记》等各类名著章节,让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初见这些文学名著的端倪。读这些古典作品,对于认识古代社会,对于认识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于提高某方面的文学修养,对于提高语文能力都有积
【缘起事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所以,我们的课堂活跃了起来,学生们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片天空,还能基本上得到老师赞许的肯定。也因此,我们的课堂开始闹起来。在学校的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我听了学校两位教师上的课,感触颇深。  镜头回放一:在学成语故事《守株待兔》时,教师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