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游戏教学法的可行性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of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信息素养,而要使教学富有趣味性,课堂教学游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课堂游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利用计算机游戏的精彩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逐渐形成自主探索的好习惯。如果教师只一味地采用讲解、让学生自己打字的单调教学方法,不能适应这些孩子好奇爱动的特点,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那么,他们原有的兴趣和想学好计算机的愿望就会丧失殆尽,甚至不知道学计算机有什么用处。因此,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要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快乐遨“游”,达到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教材内容的目的。
  一、准确把握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是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趣味性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突出特点,是与小学生心智发展密切相关。信息技术学科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表现在教学环境、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对趣味性的挖掘。因此,信息技术的游戏教学法往往围绕着教学目标和学生主体体现出来。
  (一)游戏教学要达到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
  课堂游戏的设置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要打造高效的课堂,就应该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设计由易到难、联系旧知、层层深入的阶梯式关卡系列游戏或需要学生积极探究、反复练习的对抗性竞赛游戏。学生要能在玩游戏的过程里用到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操作,或能在游戏时反复操练教学重难点,以达到边玩边练,玩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效果。
  (二)游戏教学要达到学生“三动”的要求
  信息技术课堂开展游戏活动,除了要帮助学生达成教学预设目标,还要让学生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突出以学生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体现出游戏的价值。课堂游戏设计时,要考虑把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三者结合起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要“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让学生在玩游戏的时候开动小脑筋,玩的过程多动手操作,多与其他同学一起玩,多动口交流,相互提问,相互讨论,进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课堂氛围。
  二、游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运用实践
  (一)游戏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习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导入新課”在课堂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计算机理论教学,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枯燥无味,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容易溜号,而理论性的东西一旦溜号、注意力不集中就可能跟后面的课程断开,学生听不懂就更不愿意听,慢慢的造成恶性循环。导入新课要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运用游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课堂导入时,让学生感到新鲜、好奇、有悬念、有学头,使他们愿意学,老师就会顺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知识的海洋中去。
  例如:鼠标的学习,可以采用游戏导入法,先让学生玩扫雷,比赛谁的挖雷时间用得最少或者跟老师比赛。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只有熟练掌握鼠标的用法才能顺利找到雷区并在雷区作好记号。这时老师再讲解鼠标操作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操作练习后,学生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的游戏既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注意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对知识的记忆。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和记忆是息息相关的。
  (二)游戏的应用性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游戏进行操作练习,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学生刚接触计算机时,对键盘和鼠标还比较陌生,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正确使用键盘和鼠标的方法,让好的使用方法成为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用一些益智性游戏软件,如打字测试、过关练习、考眼力等游戏软件提高学生的盲打兴趣,使学生使用键盘、鼠标的能力在游戏中得到提高,事实证明,这种游戏软件对学生使用键盘和鼠标的能力非常有帮助,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训练课都成为孩子们向往的课程,游戏的应用性训练让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经常是在孩子的尖叫声中听到孩子一次次刷新成绩的惊喜,可谓一举多得、皆大欢喜。
  (三)游戏的竞赛性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促进学生的协作精神与竞赛意识
  根据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各种小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从而巩固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指法教学时,组织青蛙过河比赛、打字速度比赛等活动;在学Windows画图时,在课堂上组织“选美”比赛,看看谁画的图最美;在学习新知识时,举行“猜猜看”比赛,教师事先出示一些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的作品,请学生来猜一猜可能是用什么命令来做的。竞赛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场又一场的比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的教与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或设计游戏软件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游戏过程中贯以“动脑、动手、动口”的主线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玩”成游戏,鼓励在游戏过程中创新,体现了游戏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里“爱学,乐学,要学”。
  参考文献
  [1]曲霞.运用电教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研究[J].成才之路,2016,(36).
  [2]王日超.计算机游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教育,2005,(11).
  [3]张新,赵东岩.游戏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03).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从这四方面做起:①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合理的组建合作小组;②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③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④以评价激励小组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学会合作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合作
小学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
学位
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复习形式,创新复习思路,化已知为新知,激发学生复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复习,激活学生思维把系统归纳和化学实验探究结合起来,让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这不仅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株化集团应该把发展放在首位。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本要求和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更是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期刊
极限作为数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是用以描述变量在一定变化过程中的极端状态,是一种将事物无限逼近某一状态的概念.极限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反映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对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数学教学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驾驭课堂,教学工作者则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督促学生自主探究,并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情境中去,教学工作者则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