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的青云小学位于江苏省最西南,毗邻浙江,是一所江南水乡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学校现有18个班级,学生734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2名。而其帮扶结对的桃源镇蒲公英思源小学是一所民工子弟学校,有少数民族学生百余名。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青云小学自2017年起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发出的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校师生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有效推动各族师生发扬“石榴”精神,让“和合与共,多元共融”的人本民族思想在学校情智文化特色建设中得以发展。学校以“民族团结进步进学校”创建工作为契机,努力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民族团结特色教育之路。
一、 明确工作职责,健全民族团结活动管理机制
为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青云小学制订了“民族团结进步进学校”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青云小学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学校校长室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各班班主任为组员。学校的年度计划安排中将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列为重点内容之一,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保障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二、 建设融合文化,营造民族团结活动教育氛围
1. 为营造民族团结创建氛围,大力宣传各民族兄弟是一家,青云小学专门开辟建设“民族融合文化墙”,让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加强民族知识、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了解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增强各民族认同感,促进各民族师生间相互尊重,包融共进。
2. 学校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和红领巾小广播等舆论宣传工具,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进一步培养全体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也大大增强,一股“民族团结”的浓厚教育氛围在校园里形成。
三、 开展多彩活动,提高民族团结活动工作成效
(一)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晨会课
班主任组织学生每周进行宣传教育,围绕“民族团结”“多民族融合发展”等主题集中学习,激励学生立志成才、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民族团结一家亲》《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中华民族大家庭》等主题班队会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中国各民族的灿烂文化,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专题讲座
学校利用“青儒大讲堂”邀请有关教师给各年级学生开展“民族知识”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学生阅读“民族团结一家亲”校本教材,广泛了解各民族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组织各学科有机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例如:美术课上,教师指导学生欣赏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设计,学习他们特有的文化特色;音乐课上,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学唱民族团结歌曲和学跳民族舞蹈,以最好的姿态展现各族人民团结统一、共创和谐的精神面貌。
(四)组织家长们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各年级的家长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广泛宣传民族团结内容。结合家长学校活动,学校一方面引导家长科学的教育观,一方面多次开展“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我们的家”等主题活动,面向家长们广泛渗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和民族关系,让每一个家庭都深入了解中国56个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 举办特色活动,丰富民族团结活动教育内涵
(一)“青荷秀”展演融入少数民族表演
每周二举行的“青荷秀”展演已初步成为学校的德育品牌项目,我校有机整合活动内容,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其中,鼓励更多的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登上“青荷秀”的舞台,展示自我,提升自信,促进个性发展。在2018年和2019年桃源镇政府主办的“桃源日”主题活动中,少数民族孩子们精心准备了节目,作为小小“文化大使”融入“桃源日”主题活动,他们激动地登上文化舞台,通过走秀、朗诵和歌咏等活动向当地群众展示少数民族特有的风采,进一步增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也呈现了桃源人民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二)走訪少数民族家庭,架设更多的沟通桥梁
青云小学充分发挥关工委作用,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与温暖。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班主任定期走访少数民族家庭,倾听家长心声,了解少数民族家庭的居住情况,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些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对当地针对外来民工子女的积分入学政策不是很了解,学校教师在家访时尽可能多提供这方面的材料,帮助孩子能留在桃源继续读初中。学校还邀请少数民族家长代表来家长学校座谈交流,鼓励家长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日常教育中,结合专长为孩子们开设讲堂,使他们多方位地接受国情和民族团结教育。
(三)“好苗苗”携手“一家亲”,打造少数民族孩子的“第二课堂”
每周六上午,是青云小学民族团结活动室最热闹的时间,由青云小学关工委和青云社区关工委联合举办的“一家亲”好苗苗班每周准时在此开班,成为30多名来自青云小学和蒲公英思源小学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精神家园”。青云小学在2019年3月新辟了“民族团结活动”专用教室,设置了一个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专用场所。每周六,青云小学选派骨干教师担任义务辅导员,来自青云社区的少数民族孩子们欢聚在“民族团结活动室”里。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所以我们对原有的好苗苗班假日学校进行升级,为这些少数民族家庭减轻负担,营造一个各民族其乐融融的“第二课堂”。每周的“一家亲”好苗苗班都会开展不同内容的主题活动,有传统节日、文明礼仪、安全教育、学科辅导等。丰富的活动、贴心的照顾,深深吸引了少数民族孩子们,也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 (蒲公英思源小学有一个苗族小男孩杨启贤,家里住得比较远,而且父母经常上夜班,一大早送他过来也不方便,大家都劝他不要来了,但他坚决不肯,宁可早上咬着馒头,气喘吁吁地走了3公里来到活动室。他的坚持对我们的触动很大,也激励着我們要把活动坚持开展好。)
(四)带领少数民族孩子们走出校园,了解当地文化特色
除了每周六的固定活动外,学校关工委还与青云社区关工委假日学校联手,组织少数民族孩子走出校园,走进严墓党史馆、青云实验中学航模训练基地、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苏州法诗菲服饰文化园等地,帮助这些“新吴江娃”了解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生活。
五、 从学校教育向外辐射,深化民族团结活动创建主题
(一)帮扶民工子弟学校,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风尚
本着“和合一家亲”的理念,青云小学辅助蒲公英思源小学办学多年。两校努力丰富结对的内容,比如共庆传统节日、与蒲小学生“六一”联谊、组织“爱心书递”捐书活动等。通过校际之间互助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两校携手共筑民族团结。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上半年蒲公英思源小学的学生无法来到青云小学参加活动。端午前夕,学校少先队带领队员代表来到蒲公英思源小学开展联谊活动,为少数民族孩子们带去了青小小伙伴亲手制作的爱心香囊,和由爱心人士捐赠的端午香粽。
(该爱心人士是某粽子品牌吴江门店的负责人,他在无意中看到青云小学推送为少数民族孩子组织活动的信息,发现原来在自己身边还有这么一群需要被关注的孩子,还有这么一个学校如此关心少数民族孩子的成长。于是从2018年起,他自掏腰包,为青小每个少数民族孩子捐赠粽子。今年,他的善举更是覆盖到蒲公英思源小学。他说:“每个孩子4个粽子,其实花不了多少钱,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表达我对少数民族孩子的关心,也是对青云小学民族团结工作的一种肯定。”)
(二)众志成城抗疫情,谱写新时代“彝汉情深”的佳话
以青云小学为代表,桃源镇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各社区和校园内外都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感情。今年2月,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键阶段,位于桃源镇的苏州三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28名留守彝族员工自愿支援苏州工业园区某口罩厂生产,并主动承接了午夜12点半至清晨8点的工作时段,谱写了新时代“彝汉情深”的佳话。
几年来,学校以“民族团结进步进学校”创建工作为契机,坚持从娃娃抓起,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并从不同层面多维度地展开辐射,在家庭、社区和社会广泛宣传,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根植于每个孩子、每个家长的心间,在校园内外形成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教育氛围。国家民委、省民委多次到校调研指导“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学校”活动,省民委还将学校经验在《江苏民族宗教》杂志上刊文推广。当然,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在学校情智特色建设中创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关键的问题。学校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让少数民族孩子们真正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到桃源镇的每一个角落,让红石榴花在水乡森林小镇绚丽绽放,结出饱满的民族团结之果。
作者简介:
李育红,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小学。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青云小学自2017年起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发出的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校师生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有效推动各族师生发扬“石榴”精神,让“和合与共,多元共融”的人本民族思想在学校情智文化特色建设中得以发展。学校以“民族团结进步进学校”创建工作为契机,努力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民族团结特色教育之路。
一、 明确工作职责,健全民族团结活动管理机制
为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青云小学制订了“民族团结进步进学校”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青云小学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学校校长室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各班班主任为组员。学校的年度计划安排中将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列为重点内容之一,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保障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二、 建设融合文化,营造民族团结活动教育氛围
1. 为营造民族团结创建氛围,大力宣传各民族兄弟是一家,青云小学专门开辟建设“民族融合文化墙”,让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加强民族知识、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了解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增强各民族认同感,促进各民族师生间相互尊重,包融共进。
2. 学校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和红领巾小广播等舆论宣传工具,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进一步培养全体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也大大增强,一股“民族团结”的浓厚教育氛围在校园里形成。
三、 开展多彩活动,提高民族团结活动工作成效
(一)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晨会课
班主任组织学生每周进行宣传教育,围绕“民族团结”“多民族融合发展”等主题集中学习,激励学生立志成才、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民族团结一家亲》《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中华民族大家庭》等主题班队会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中国各民族的灿烂文化,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专题讲座
学校利用“青儒大讲堂”邀请有关教师给各年级学生开展“民族知识”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学生阅读“民族团结一家亲”校本教材,广泛了解各民族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组织各学科有机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例如:美术课上,教师指导学生欣赏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设计,学习他们特有的文化特色;音乐课上,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学唱民族团结歌曲和学跳民族舞蹈,以最好的姿态展现各族人民团结统一、共创和谐的精神面貌。
(四)组织家长们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各年级的家长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广泛宣传民族团结内容。结合家长学校活动,学校一方面引导家长科学的教育观,一方面多次开展“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我们的家”等主题活动,面向家长们广泛渗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和民族关系,让每一个家庭都深入了解中国56个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 举办特色活动,丰富民族团结活动教育内涵
(一)“青荷秀”展演融入少数民族表演
每周二举行的“青荷秀”展演已初步成为学校的德育品牌项目,我校有机整合活动内容,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其中,鼓励更多的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登上“青荷秀”的舞台,展示自我,提升自信,促进个性发展。在2018年和2019年桃源镇政府主办的“桃源日”主题活动中,少数民族孩子们精心准备了节目,作为小小“文化大使”融入“桃源日”主题活动,他们激动地登上文化舞台,通过走秀、朗诵和歌咏等活动向当地群众展示少数民族特有的风采,进一步增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也呈现了桃源人民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二)走訪少数民族家庭,架设更多的沟通桥梁
青云小学充分发挥关工委作用,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与温暖。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班主任定期走访少数民族家庭,倾听家长心声,了解少数民族家庭的居住情况,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些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对当地针对外来民工子女的积分入学政策不是很了解,学校教师在家访时尽可能多提供这方面的材料,帮助孩子能留在桃源继续读初中。学校还邀请少数民族家长代表来家长学校座谈交流,鼓励家长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日常教育中,结合专长为孩子们开设讲堂,使他们多方位地接受国情和民族团结教育。
(三)“好苗苗”携手“一家亲”,打造少数民族孩子的“第二课堂”
每周六上午,是青云小学民族团结活动室最热闹的时间,由青云小学关工委和青云社区关工委联合举办的“一家亲”好苗苗班每周准时在此开班,成为30多名来自青云小学和蒲公英思源小学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精神家园”。青云小学在2019年3月新辟了“民族团结活动”专用教室,设置了一个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专用场所。每周六,青云小学选派骨干教师担任义务辅导员,来自青云社区的少数民族孩子们欢聚在“民族团结活动室”里。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所以我们对原有的好苗苗班假日学校进行升级,为这些少数民族家庭减轻负担,营造一个各民族其乐融融的“第二课堂”。每周的“一家亲”好苗苗班都会开展不同内容的主题活动,有传统节日、文明礼仪、安全教育、学科辅导等。丰富的活动、贴心的照顾,深深吸引了少数民族孩子们,也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 (蒲公英思源小学有一个苗族小男孩杨启贤,家里住得比较远,而且父母经常上夜班,一大早送他过来也不方便,大家都劝他不要来了,但他坚决不肯,宁可早上咬着馒头,气喘吁吁地走了3公里来到活动室。他的坚持对我们的触动很大,也激励着我們要把活动坚持开展好。)
(四)带领少数民族孩子们走出校园,了解当地文化特色
除了每周六的固定活动外,学校关工委还与青云社区关工委假日学校联手,组织少数民族孩子走出校园,走进严墓党史馆、青云实验中学航模训练基地、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苏州法诗菲服饰文化园等地,帮助这些“新吴江娃”了解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生活。
五、 从学校教育向外辐射,深化民族团结活动创建主题
(一)帮扶民工子弟学校,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风尚
本着“和合一家亲”的理念,青云小学辅助蒲公英思源小学办学多年。两校努力丰富结对的内容,比如共庆传统节日、与蒲小学生“六一”联谊、组织“爱心书递”捐书活动等。通过校际之间互助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两校携手共筑民族团结。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上半年蒲公英思源小学的学生无法来到青云小学参加活动。端午前夕,学校少先队带领队员代表来到蒲公英思源小学开展联谊活动,为少数民族孩子们带去了青小小伙伴亲手制作的爱心香囊,和由爱心人士捐赠的端午香粽。
(该爱心人士是某粽子品牌吴江门店的负责人,他在无意中看到青云小学推送为少数民族孩子组织活动的信息,发现原来在自己身边还有这么一群需要被关注的孩子,还有这么一个学校如此关心少数民族孩子的成长。于是从2018年起,他自掏腰包,为青小每个少数民族孩子捐赠粽子。今年,他的善举更是覆盖到蒲公英思源小学。他说:“每个孩子4个粽子,其实花不了多少钱,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表达我对少数民族孩子的关心,也是对青云小学民族团结工作的一种肯定。”)
(二)众志成城抗疫情,谱写新时代“彝汉情深”的佳话
以青云小学为代表,桃源镇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各社区和校园内外都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感情。今年2月,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键阶段,位于桃源镇的苏州三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28名留守彝族员工自愿支援苏州工业园区某口罩厂生产,并主动承接了午夜12点半至清晨8点的工作时段,谱写了新时代“彝汉情深”的佳话。
几年来,学校以“民族团结进步进学校”创建工作为契机,坚持从娃娃抓起,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并从不同层面多维度地展开辐射,在家庭、社区和社会广泛宣传,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根植于每个孩子、每个家长的心间,在校园内外形成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教育氛围。国家民委、省民委多次到校调研指导“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学校”活动,省民委还将学校经验在《江苏民族宗教》杂志上刊文推广。当然,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在学校情智特色建设中创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关键的问题。学校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让少数民族孩子们真正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到桃源镇的每一个角落,让红石榴花在水乡森林小镇绚丽绽放,结出饱满的民族团结之果。
作者简介:
李育红,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