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不祝寿的故事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yang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一贯倡导并身体力行“不做寿”。1943年,延安各界提议给毛泽东的50寿辰搞庆贺典礼,中央一部门的负责同志写信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回信说:“生日决定不做,做生日太多了,会生出不良影响,目前是最困难的时候,时机也不好。”
  到毛泽东54岁生日时,正值1947年党中央“十二月会议”期间,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又想给他做寿,但是他坚决不答应,并且讲出了三大理由:“一是战争时期,许多同志为革命流血牺牲,应该纪念的是他们,为我祝寿,太不合情理;二是部队和群众粮食紧缺,搞庆祝活动会造成浪费,脱离群众;三是我才五十四岁,往后的日子长着哩,做寿是不会使人长寿的。”
  1948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55岁生日。此时淮海战役激战正酣,毛泽东日夜操劳,密切注视着前方的战局变化。由于战局紧张,五位书记吃不好,睡不好,已经两天没有合眼了,中央机关的一些同志考虑到他们工作太劳累了,想趁毛泽东生日时让他们放松一下。于是,中央机关食堂准备杀头猪,给毛泽东祝寿,做一顿他喜欢吃的红烧肉。
  可毛泽东听到消息后,马上叫来了行政处的伍云甫处长,说:“云甫同志,听说你们要准备给我过生日,谢谢同志们对我的关心。生日不要过了,还是勤俭节约的好,希望你们今后再也不要给党的领导人过生日做寿,这样影响不好。这要定为制度,谁也不能违反。”毛泽东的一席话语重心长,使伍云甫又感动,又惭愧。
  从此以后,“不做寿”就成为党的一条纪律。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把它写入党的文献规定了下来。
  尽管毛泽东不主张给自己祝寿,可他却曾经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身来,为一位“革命母亲”夏娘娘做寿。
  夏娘娘是江苏武进人,原名黄发梅。1922年曾在中共武汉市党支部、湖北地委等机关做地下工作。1926年调上海中共江苏省委和中央机关工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敗后,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她继续掩护党的秘密机关,保护革命同志,被誉为“革命母亲”。夏娘娘曾三次被捕,受尽折磨,但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后被营救出狱。
  1948年5月,她随同党中央、毛泽东一起来到西柏坡。10月9日这一天,是“革命母亲”夏娘娘的78岁生日。这天,中央机关的同志张罗着为她过生日,地点就设在西柏坡中央“工校”的一个大伙房里。房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人们来来往往,脸上洋溢着喜气。夏娘娘坐在屋子中央的一把椅子上,露出了幸福慈祥的笑容,毛泽东也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为夏娘娘祝寿。只见他健步走到夏娘娘跟前,向夏娘娘恭恭敬敬鞠了一躬。
  夏娘娘见毛泽东为她鞠躬祝寿,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慌忙站起来,毛泽东赶忙又搀扶她坐下。在场的其他书记和中央机关工作人员,随后依次向夏娘娘鞠躬祝福。机关的孩子们欢天喜地地向夏娘娘磕头。此时,夏娘娘激动地向大家说:“这是我有生以来最隆重、最幸福,也是最难忘的一次生日。”
  (责编/郭建民)
其他文献
人才是强国之本,是第一资源。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并强调,“我们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这一重要论述,既指出了人才的重要性,又科学回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媒介技术的升级,中国已逐步进入新媒介时代,作为社会构成因素的大众传播,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今中国,社会矛盾凸显,突发事件不断,群体性事件多发,媒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个别官员缺乏媒介素养,应对舆论不当,使得政府形象受损。加强政府官员媒介素养,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使用的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府引导舆论、维持
近年来,公车改革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其实,这并不是个新话题。  公车,是公务用车的简称,是党政机关、司法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利用政府财政拨款方式或动用单位“小金库”购买、用于执行公务活动的机关内部车辆,司机工资、用油、修理等全部由公款支付。公车,是与私车相对而言的,属于公家,用于公务,花费公款。可以说,有了公务,就有了形形色色供公务使用的交通工具。比方说,古人用轿子,马车,甚至在节俭时期还用
当今时代,文化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产业也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展开竞争的新兴领域和战略支点。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这是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目标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的新定位和新要求。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产业规模小、实力弱、链条短、布
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在这20年中,俄罗斯经历了曲折而艰辛的转型进程。2011年,也是俄罗斯当代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在遭受了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之后,梅德韦杰夫与普京“王车易位”,力图继续引领俄罗斯实现强国复兴,几年来始终困扰俄罗斯的“2012年悬念”终得破解。但时空转变,人是物非。普京“王者归来”在俄罗斯引发了空前的异议,杜马选举后的抗议浪潮凸现了俄罗斯社会因各种原因而积聚的不满,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