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肖钦讲他和鞍马的故事,一开始有些平常,后来惊叹于他的天赋。12岁时,小伙子赢来了“小马神”的封号;他多次出现在世界体操舞台上,却总与个人冠军失之交臂;四个月后,在雅典品尝了苦涩泪水滋味的他走出阴霾,收获了个人第一枚世界杯单项冠军金牌;整整一年,肖钦拿到了所有12场比赛的鞍马冠军,年底世锦赛的金牌更让肖钦的2005年熠熠生辉……他与鞍马的故事如同一,波三折的章回小说,让人读得惊心动魄。
小马识途
“那时候最怕的就是下雨、下雪了。”当肖钦缓缓讲出这段故事时,能想象得出当时的他撑着伞,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模样。说起和鞍马的缘分,除了在选材的最后一天与启蒙教练巧遇外,这段从体操馆到家,每天一个小时的车程,构成了肖钦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童年印象。
刚进体操馆,为保障安全,教练特意叮嘱不能单独接触单杠、吊环等器械,只有鞍马可以随意玩。一些胆大的小孩好奇,越不让接触的器械越偷着练,“那时还不管它叫‘鞍马’,叫‘山羊’。”听话的肖钦乖乖地围着方方正正的鞍马上窜下跳。
肖钦在队里年龄偏小,学新动作时没有年龄大的队友快。“你看人家都学会了,你怎么就不行?”教练的话对好胜心强的肖钦十分管用。记得有一次,肖钦和表哥一块学自行车,父母只顾着教表哥,受到冷落的他愣是把小车的两个辅助轮拆掉,跑到一边自己练。虽然摔得鼻青脸肿,但肖钦一心要证明:“虽然他年龄比我大,但我一样能学会。”
肖钦容易“受刺激”,同样也爱听表扬。
一开始,如果能在“小山羊”上多转一圈,教练就会奖励运动员一块糖。慢慢地,大家发现肖钦总是“最甜蜜”的那一个,“我学鞍马总比他们快。比如他们能做一个全旋我就能做两三个。教练越表扬我,越能激发我的潜力。后来他们说我转的(圈)太多了,没有那么多糖发了。”
一年半后,肖钦的鞍马天赋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
1991年“六一”儿童节,体校的体操队为南京市小朋友做汇报演出,表演“绕山羊全旋”,做得最多的运动员被安排在最后出场。肖钦出场前,有位队员超水平发挥,转了四十几圈。轮到肖钦了,他不紧不慢地转圈,从超过队友的纪录开始,场外的掌声愈发响亮,肖钦竟整整转了100圈!“这小子控制能力好,支撑能力强,那时我就知道他肯定会在鞍马上有所作为。”这也是肖钦7岁打算放弃体操时,启蒙教练朱文元一再挽留的主要原因。
随着训练难度的增加,最初的“十人小分队”只剩下包括肖钦在内的三名运动员,“教练说我鞍马很有潜力,说不定以后能拿世界冠军。当时我根本不明白什么是世界冠军,连‘世界’两个字都不会写。但是我的爸妈、启蒙教练为我想得很远,把我送到八一队就是一个例子。”
1993年5月,小学三年级的肖钦在父母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北京,争取进八一队的最后一个名额。为鼓励肖钦,妈妈答应只要能考上,就给他买最想要的手表,“当时与其说为了进八一队,不如说是为了一块手表。”准备充分的肖钦,征服了前来考核的各位教练,当场就被录取“你这小子不错,回去准备准备来八一队吧。”因为年纪小,8岁的肖钦没能立即穿上军装,但如愿地戴上了皇冠牌手表。
在一颗糖、一块表、一身军装的激励下,肖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
信马由缰
1993年10月7日,搭乘“末班车”的肖钦正式加入八一队。
刚来北京的头几晚,一想到整年都见不到父母,肖钦忍不住躲在被窝里大哭。后来哭声感染到同屋的师兄,大家一边哭一边互相安慰,友谊的种子在泪水中悄悄发芽。
进入专业队后,肖钦的进步很快。那时候肖钦才明确动作的质量标准,注意脚尖要绷直、腿不能弯曲等动作细节,训练也从依赖教练变得更加自觉。学习鞍马自选动作时,别人学“挺身”用了一两个月,肖钦跃上马试了几次就掌握了要领。“动作学起来特别快,我平时喜欢玩,觉得特别简单。大队员在学单环全旋,我就学他们,然后就会做了,这时候就特别有成就感。”当时的肖钦还在少年组,学的却已是成人的动作,“一个星期后就能做二三十个了。教练担心我学得太快会不扎实,让我一步一步来。”
“肖钦肩宽四肢长,身材匀称,从小对鞍马就有兴趣,具备练习鞍马的基本条件。但实际上,身材好的很多,胳膊长的也很多,但有些运动员没有悟性。悟性很重要,这是肖钦最关键的天赋。”肖钦是教练金卫国在八一队的第一批队员,“学习鞍马时,你给他讲动作,他就在那里琢磨,很快就做出像模像样的动作。这时教练员要能发现他这种悟性,并加以培养。”
肖钦学习鞍马动作很顺利,但其他项目相对就比较慢,“可能是因为我胆子小。”其实,鞍马训练也是充满了危险。
当时全国只有肖钦一人在学“挺身移位”,由于没有录像可供参考,完全靠教练和自己一块摸索。有时同一个地方伤口还没长好又磕破了,不断涌出的血随时会甩到队友的脸上,“别人还在做马头动作时,我已经学会了鱼跃,所以越练越兴奋,一点都不觉得疼。领队说过,伤疤就是财富。”
第二年,肖钦回南京参加省运会以及全国体操业余组儿童二级比赛。“第一次夺冠就是鞍马冠军。”奖状被妈妈贴在了客厅的墙上。肖钦欣喜地发现,从前在业余体校比他厉害的对手如今成了“手下败将”。
1995年主教练刘仕贤去厄瓜多尔援外,作为助教和主管肖钦的金卫国全面负责队里训练。“我尝试过换教练,但是很不适应。金指导更能发掘潜力,不会走弯路。”从1993年算起,金卫国和肖钦的师徒情已有13个年头。
凭借对肖钦的了解,金卫国在训练时更加侧重鞍马动作的指导。1999年3月,肖钦和金卫国一起进入国家体操队。
“2001年是我体操生涯的第一个高峰。当时的心态就是不怕对手,既然我什么都不是,那就比呗!”
年仅16岁的肖钦首次亮相世界大赛——第35届体操世锦赛,虽然不敌罗马尼亚名将乌兹卡,屈居亚军,但他依然震惊了世界体坛。他的全旋动作被国际体联称为“教课书动作”。
回忆起那一年肖钦在鞍马上的表现,金卫国只用了四个字——行云流水。
2003年世锦赛资格赛,肖钦表演完鞍马动作后,加拿大裁判亮出了10分,震惊四座。因为这是自2001年,国际体联改革体操动作难度规定后,世界大赛上打出的第一个10分。
在大家看来,肖钦在鞍马称王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生活并不总是充满了鲜花掌声。曾经站得有多高,就会摔得有多痛。
马失前蹄
雅典一役,期待已久。
从2004年冬训开始,肖钦就开始了 “奥运倒计时”。“每天练得很辛苦,但一点都不觉得累。”惟一让他担心的就是自由操训练时韧带受伤的右脚,“每天睡前就想一遍白天做的动作,然后就是想着这脚什么时候能好,做梦都想。”
2005年3月雅典体操测试赛,临出发前,国家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健“命令”肖钦必须拿冠军:“我当时就是要给他压力,希望他能过心理这一关。”最后,肖钦以9.825分的成绩稳居鞍马冠军,“我要让他记住这一场比赛的感觉。将来在任何场合都以这种心态做这套动作的话,他就天下无敌了,我希望他能记住。”
肖钦怀着满心的希望,踏上雅典征程:“我相信只要我能跳到鞍马上,冠军非我莫属。”然而,肖钦没有想过,如果他掉下来呢?
8月15日,雅典。肖钦展示着“高、难、轻、灵”的鞍马技艺,在动作快要结束时,莫名其妙地从鞍马上跌了下来,落地的腿还没有站直,他的脸色霎时变了,肖钦明白命运已在刹那间改变。
“一上马,前面的动作完成得很顺利,但从交叉开始,突然满脑子只想着:‘赶紧做完.赶紧做完,做完后就下来。’顿时感觉身体发僵,还没来得及调整,就落马了。”
“眼前一片空白,什么都看不清楚。”回想起雅典惨烈的一幕,声音有些颤抖的肖钦仿佛从噩梦中醒来,心有余悸。
当晚开完总结会,已经是凌晨12点。肖钦走出驻地,想一个人冷静冷静。
午夜时分的奥运村依旧灯火通明,偶尔从身边经过的运动员显得兴高采烈,此刻的星空下仿佛只有肖钦独自一人品味着苦涩的泪水。
“我要退役!”当忧心忡忡的金卫国在一个小时后找到肖钦时,他满脑子只盘旋着一句话。“他坐了下来,没有骂我一句,而是说理解我在比赛中承担的压力。教练问我还能不能接着比。我回答不知道,因为当时自己真的什么都不愿想,那时我已经彻底崩溃了。教练就说,那你明天再答复我。”
在异国他乡冰冷的木凳子上,两个男人长谈了一宿。也许男人的成熟,需要的不过是一次契机。第二天,肖钦决定“豁出去了,比吧。如果再逃避,就真是个懦夫了。”
一马当先
金卫国说的是2004年10月8号在湖北仙桃举办的国际体操精英邀请赛。
这对教练、对运动员来说,都是一次超越实力的心理较量。
预赛时,金卫国棋行险招,第一次在看台上观战。
决赛时,肖钦面无表情,稳稳地在鞍马上旋转,交叉……肖钦飘逸地完成了整套动作,以9.875分夺得鞍马冠军。“那段时期,他很低落。奥运会的失利对运动员的打击是平常人无法想象的,他能很快转变过来,说明这孩子具备优秀运动员所需的意志品质。”此时,又是金卫国在鼓励他,“我跟他说你的实力在这,眼光应该放长远些。”
毁誉之间,年轻的肖钦游移不定。此时,又一重大比赛来临了——两年一度的世界杯总决赛于2004年底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男子鞍马的争夺,聚集了世界顶尖高手。除奥运冠军滕海滨外,罗马尼亚老将乌兹卡、世锦赛冠军日本选手鹿岛丈博、欧洲冠军罗马尼亚选手苏休悉数到齐。
率先出场的乌兹卡以完美的表现征服了裁判,得到9.812分的高分,在最后出场的肖钦之前,这一分数无人企及。此时,顶着巨大压力和强烈求胜愿望的肖钦只能背水一战。肖钦上马了,依然是奥运会那套曾经失误的动作,高飘轻灵、幅度大而优美。赛后肖钦仍然心中没底,他紧张地看着计分牌,9.825分!老将乌兹卡将脚下的垫子踢了好远,肖钦赢了!赢得了他个人首枚单项世界冠军金牌。
“站在领奖台上我好像突然看清了很多事,也终于认识了自己,肖钦你还是行的。”这一次,肖钦如愿将自己的照片挂在了国家队体操训练馆的冠军墙上,曾经失去的信心被坚强的肖钦一点点拾起。
“不是一定要第一不可的,我努力了拿第二也很好啊。”怀着这样的心态.去年的众多赛事中肖钦没有让鞍马金牌旁落他人,在墨尔本举行的体操世锦赛更为肖钦的2005年添上了一抹完美的亮色。
大赛开始前的两三周,是运动员例行减肥的时间,肖钦也不例外。
鞍马项目尤其讲究高和飘,身体肌肉不均衡的队员在美感上要逊色很多,“减肥就是少吃、多练。每天就只是早上吃一点,中午吃两片肉,其余的时间就饿着。”这样的日子,要持续到比赛结束。
平时肖钦110斤左右的体重,到了比赛前一般要降下来十多斤。由于去年下半年的十运会、东亚运动会和世锦赛接踵而来,他也一口气减了下来。三个月一直处于减肥状态的他说:“在墨尔本时,我才90多斤,感觉身上特别轻。但训练时特别辛苦,前两天提不起劲来,练不动。”
中国体操队提前一周来到墨尔本,金卫国也察觉出一丝异常,但他完全相信肖钦自身的调节能力,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他“快练快走”,临近比赛时,肖钦已经恢复到了竞技状态。
11月26日的墨尔本,肖钦再次上马。世界仿佛都为主旋转……肖钦在鞍马上流畅的全旋动作,总是让人产生如此的幻觉。
他是最后一个出场的选手。在他之前,日本卫冕的鹿岛丈博拿到9.687分,罗马尼亚名将苏休拿到9.700分。所有的观众屏住呼吸,等候着肖钦的出场。
9.850,这是开赛以来该项目出现的最高分数。
成功了!
男队教练组组长陈雄走上来,蹦下赛台的肖钦正撞在他的怀里。不远处,肖钦的教练金卫国还在原地站着,肖钦上前一把抱住了他。
落地刹那间的情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肖钦大吼一声,喊出4年来积压在胸中的渴望;他昂首向天,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全世界。
责编/柏强
小马识途
“那时候最怕的就是下雨、下雪了。”当肖钦缓缓讲出这段故事时,能想象得出当时的他撑着伞,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模样。说起和鞍马的缘分,除了在选材的最后一天与启蒙教练巧遇外,这段从体操馆到家,每天一个小时的车程,构成了肖钦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童年印象。
刚进体操馆,为保障安全,教练特意叮嘱不能单独接触单杠、吊环等器械,只有鞍马可以随意玩。一些胆大的小孩好奇,越不让接触的器械越偷着练,“那时还不管它叫‘鞍马’,叫‘山羊’。”听话的肖钦乖乖地围着方方正正的鞍马上窜下跳。
肖钦在队里年龄偏小,学新动作时没有年龄大的队友快。“你看人家都学会了,你怎么就不行?”教练的话对好胜心强的肖钦十分管用。记得有一次,肖钦和表哥一块学自行车,父母只顾着教表哥,受到冷落的他愣是把小车的两个辅助轮拆掉,跑到一边自己练。虽然摔得鼻青脸肿,但肖钦一心要证明:“虽然他年龄比我大,但我一样能学会。”
肖钦容易“受刺激”,同样也爱听表扬。
一开始,如果能在“小山羊”上多转一圈,教练就会奖励运动员一块糖。慢慢地,大家发现肖钦总是“最甜蜜”的那一个,“我学鞍马总比他们快。比如他们能做一个全旋我就能做两三个。教练越表扬我,越能激发我的潜力。后来他们说我转的(圈)太多了,没有那么多糖发了。”
一年半后,肖钦的鞍马天赋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
1991年“六一”儿童节,体校的体操队为南京市小朋友做汇报演出,表演“绕山羊全旋”,做得最多的运动员被安排在最后出场。肖钦出场前,有位队员超水平发挥,转了四十几圈。轮到肖钦了,他不紧不慢地转圈,从超过队友的纪录开始,场外的掌声愈发响亮,肖钦竟整整转了100圈!“这小子控制能力好,支撑能力强,那时我就知道他肯定会在鞍马上有所作为。”这也是肖钦7岁打算放弃体操时,启蒙教练朱文元一再挽留的主要原因。
随着训练难度的增加,最初的“十人小分队”只剩下包括肖钦在内的三名运动员,“教练说我鞍马很有潜力,说不定以后能拿世界冠军。当时我根本不明白什么是世界冠军,连‘世界’两个字都不会写。但是我的爸妈、启蒙教练为我想得很远,把我送到八一队就是一个例子。”
1993年5月,小学三年级的肖钦在父母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北京,争取进八一队的最后一个名额。为鼓励肖钦,妈妈答应只要能考上,就给他买最想要的手表,“当时与其说为了进八一队,不如说是为了一块手表。”准备充分的肖钦,征服了前来考核的各位教练,当场就被录取“你这小子不错,回去准备准备来八一队吧。”因为年纪小,8岁的肖钦没能立即穿上军装,但如愿地戴上了皇冠牌手表。
在一颗糖、一块表、一身军装的激励下,肖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
信马由缰
1993年10月7日,搭乘“末班车”的肖钦正式加入八一队。
刚来北京的头几晚,一想到整年都见不到父母,肖钦忍不住躲在被窝里大哭。后来哭声感染到同屋的师兄,大家一边哭一边互相安慰,友谊的种子在泪水中悄悄发芽。
进入专业队后,肖钦的进步很快。那时候肖钦才明确动作的质量标准,注意脚尖要绷直、腿不能弯曲等动作细节,训练也从依赖教练变得更加自觉。学习鞍马自选动作时,别人学“挺身”用了一两个月,肖钦跃上马试了几次就掌握了要领。“动作学起来特别快,我平时喜欢玩,觉得特别简单。大队员在学单环全旋,我就学他们,然后就会做了,这时候就特别有成就感。”当时的肖钦还在少年组,学的却已是成人的动作,“一个星期后就能做二三十个了。教练担心我学得太快会不扎实,让我一步一步来。”
“肖钦肩宽四肢长,身材匀称,从小对鞍马就有兴趣,具备练习鞍马的基本条件。但实际上,身材好的很多,胳膊长的也很多,但有些运动员没有悟性。悟性很重要,这是肖钦最关键的天赋。”肖钦是教练金卫国在八一队的第一批队员,“学习鞍马时,你给他讲动作,他就在那里琢磨,很快就做出像模像样的动作。这时教练员要能发现他这种悟性,并加以培养。”
肖钦学习鞍马动作很顺利,但其他项目相对就比较慢,“可能是因为我胆子小。”其实,鞍马训练也是充满了危险。
当时全国只有肖钦一人在学“挺身移位”,由于没有录像可供参考,完全靠教练和自己一块摸索。有时同一个地方伤口还没长好又磕破了,不断涌出的血随时会甩到队友的脸上,“别人还在做马头动作时,我已经学会了鱼跃,所以越练越兴奋,一点都不觉得疼。领队说过,伤疤就是财富。”
第二年,肖钦回南京参加省运会以及全国体操业余组儿童二级比赛。“第一次夺冠就是鞍马冠军。”奖状被妈妈贴在了客厅的墙上。肖钦欣喜地发现,从前在业余体校比他厉害的对手如今成了“手下败将”。
1995年主教练刘仕贤去厄瓜多尔援外,作为助教和主管肖钦的金卫国全面负责队里训练。“我尝试过换教练,但是很不适应。金指导更能发掘潜力,不会走弯路。”从1993年算起,金卫国和肖钦的师徒情已有13个年头。
凭借对肖钦的了解,金卫国在训练时更加侧重鞍马动作的指导。1999年3月,肖钦和金卫国一起进入国家体操队。
“2001年是我体操生涯的第一个高峰。当时的心态就是不怕对手,既然我什么都不是,那就比呗!”
年仅16岁的肖钦首次亮相世界大赛——第35届体操世锦赛,虽然不敌罗马尼亚名将乌兹卡,屈居亚军,但他依然震惊了世界体坛。他的全旋动作被国际体联称为“教课书动作”。
回忆起那一年肖钦在鞍马上的表现,金卫国只用了四个字——行云流水。
2003年世锦赛资格赛,肖钦表演完鞍马动作后,加拿大裁判亮出了10分,震惊四座。因为这是自2001年,国际体联改革体操动作难度规定后,世界大赛上打出的第一个10分。
在大家看来,肖钦在鞍马称王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生活并不总是充满了鲜花掌声。曾经站得有多高,就会摔得有多痛。
马失前蹄
雅典一役,期待已久。
从2004年冬训开始,肖钦就开始了 “奥运倒计时”。“每天练得很辛苦,但一点都不觉得累。”惟一让他担心的就是自由操训练时韧带受伤的右脚,“每天睡前就想一遍白天做的动作,然后就是想着这脚什么时候能好,做梦都想。”
2005年3月雅典体操测试赛,临出发前,国家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健“命令”肖钦必须拿冠军:“我当时就是要给他压力,希望他能过心理这一关。”最后,肖钦以9.825分的成绩稳居鞍马冠军,“我要让他记住这一场比赛的感觉。将来在任何场合都以这种心态做这套动作的话,他就天下无敌了,我希望他能记住。”
肖钦怀着满心的希望,踏上雅典征程:“我相信只要我能跳到鞍马上,冠军非我莫属。”然而,肖钦没有想过,如果他掉下来呢?
8月15日,雅典。肖钦展示着“高、难、轻、灵”的鞍马技艺,在动作快要结束时,莫名其妙地从鞍马上跌了下来,落地的腿还没有站直,他的脸色霎时变了,肖钦明白命运已在刹那间改变。
“一上马,前面的动作完成得很顺利,但从交叉开始,突然满脑子只想着:‘赶紧做完.赶紧做完,做完后就下来。’顿时感觉身体发僵,还没来得及调整,就落马了。”
“眼前一片空白,什么都看不清楚。”回想起雅典惨烈的一幕,声音有些颤抖的肖钦仿佛从噩梦中醒来,心有余悸。
当晚开完总结会,已经是凌晨12点。肖钦走出驻地,想一个人冷静冷静。
午夜时分的奥运村依旧灯火通明,偶尔从身边经过的运动员显得兴高采烈,此刻的星空下仿佛只有肖钦独自一人品味着苦涩的泪水。
“我要退役!”当忧心忡忡的金卫国在一个小时后找到肖钦时,他满脑子只盘旋着一句话。“他坐了下来,没有骂我一句,而是说理解我在比赛中承担的压力。教练问我还能不能接着比。我回答不知道,因为当时自己真的什么都不愿想,那时我已经彻底崩溃了。教练就说,那你明天再答复我。”
在异国他乡冰冷的木凳子上,两个男人长谈了一宿。也许男人的成熟,需要的不过是一次契机。第二天,肖钦决定“豁出去了,比吧。如果再逃避,就真是个懦夫了。”
一马当先
金卫国说的是2004年10月8号在湖北仙桃举办的国际体操精英邀请赛。
这对教练、对运动员来说,都是一次超越实力的心理较量。
预赛时,金卫国棋行险招,第一次在看台上观战。
决赛时,肖钦面无表情,稳稳地在鞍马上旋转,交叉……肖钦飘逸地完成了整套动作,以9.875分夺得鞍马冠军。“那段时期,他很低落。奥运会的失利对运动员的打击是平常人无法想象的,他能很快转变过来,说明这孩子具备优秀运动员所需的意志品质。”此时,又是金卫国在鼓励他,“我跟他说你的实力在这,眼光应该放长远些。”
毁誉之间,年轻的肖钦游移不定。此时,又一重大比赛来临了——两年一度的世界杯总决赛于2004年底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男子鞍马的争夺,聚集了世界顶尖高手。除奥运冠军滕海滨外,罗马尼亚老将乌兹卡、世锦赛冠军日本选手鹿岛丈博、欧洲冠军罗马尼亚选手苏休悉数到齐。
率先出场的乌兹卡以完美的表现征服了裁判,得到9.812分的高分,在最后出场的肖钦之前,这一分数无人企及。此时,顶着巨大压力和强烈求胜愿望的肖钦只能背水一战。肖钦上马了,依然是奥运会那套曾经失误的动作,高飘轻灵、幅度大而优美。赛后肖钦仍然心中没底,他紧张地看着计分牌,9.825分!老将乌兹卡将脚下的垫子踢了好远,肖钦赢了!赢得了他个人首枚单项世界冠军金牌。
“站在领奖台上我好像突然看清了很多事,也终于认识了自己,肖钦你还是行的。”这一次,肖钦如愿将自己的照片挂在了国家队体操训练馆的冠军墙上,曾经失去的信心被坚强的肖钦一点点拾起。
“不是一定要第一不可的,我努力了拿第二也很好啊。”怀着这样的心态.去年的众多赛事中肖钦没有让鞍马金牌旁落他人,在墨尔本举行的体操世锦赛更为肖钦的2005年添上了一抹完美的亮色。
大赛开始前的两三周,是运动员例行减肥的时间,肖钦也不例外。
鞍马项目尤其讲究高和飘,身体肌肉不均衡的队员在美感上要逊色很多,“减肥就是少吃、多练。每天就只是早上吃一点,中午吃两片肉,其余的时间就饿着。”这样的日子,要持续到比赛结束。
平时肖钦110斤左右的体重,到了比赛前一般要降下来十多斤。由于去年下半年的十运会、东亚运动会和世锦赛接踵而来,他也一口气减了下来。三个月一直处于减肥状态的他说:“在墨尔本时,我才90多斤,感觉身上特别轻。但训练时特别辛苦,前两天提不起劲来,练不动。”
中国体操队提前一周来到墨尔本,金卫国也察觉出一丝异常,但他完全相信肖钦自身的调节能力,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他“快练快走”,临近比赛时,肖钦已经恢复到了竞技状态。
11月26日的墨尔本,肖钦再次上马。世界仿佛都为主旋转……肖钦在鞍马上流畅的全旋动作,总是让人产生如此的幻觉。
他是最后一个出场的选手。在他之前,日本卫冕的鹿岛丈博拿到9.687分,罗马尼亚名将苏休拿到9.700分。所有的观众屏住呼吸,等候着肖钦的出场。
9.850,这是开赛以来该项目出现的最高分数。
成功了!
男队教练组组长陈雄走上来,蹦下赛台的肖钦正撞在他的怀里。不远处,肖钦的教练金卫国还在原地站着,肖钦上前一把抱住了他。
落地刹那间的情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肖钦大吼一声,喊出4年来积压在胸中的渴望;他昂首向天,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全世界。
责编/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