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市场化为方向的改革是大势所趋,从供给端入手,通过要素价格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破除垄断和去行政化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市场化改革金融先行,金融市场化的过程中,风险溢价上行,市场整体估值将继续承压。地方融资平台清理,银行同业资产清理等金融去杠杆活动使经济波动风险扩大,股票市场风险溢价上升;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无风险利率提升正在体现,对风险的差异化定价也将使股票市场风险溢价整体上行,银行、地产等蓝筹近年来估值重心的下移已部分反映了这一点,但新兴成长股的风险溢价仍然较低;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与海外市场的联动性提高,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将通过外汇占款变化影响国内无风险收益率。
上半年“三个10%”营造结构牛市。上半年市场冰火两重天,创业板和主板的分化历史罕见,市场核心交易特征:“转型,经济不好,主板周期品没机会,在代表未来的新兴成长中寻找希望,哪怕只有10%的成功率,”贯穿始终。“中国梦”相关成长股投资逻辑均为3-5年的市值成长大故事,短期难以证伪,只要有10%的人相信,边际交易者的推动就足以令股价上涨; 10%业绩高增长的创业板权重公司支撑起创业板指数,形成做多成长股的心理上的标杆效应,并通过股价正反馈,不断自我强化。
当前,分子与分母的博弈,我们建议,以中性与平衡的策略应对。从分子角度说,更多支撑投资者乐观的原因来自于经济复苏的期待,毕竟7月数据有自发复苏的力量,而联储敢于退出QE也恰恰说明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正在开向光明的一面。从分母角度说,如果真的是外部流动性冲击,央行不可能再让6月底的流动性紧张出现,那么乐观的人会憧憬是否后续有货币政策“微调”?分子向好,分母短期看不好,中期或许有微调,这里面充满了博弈,保持相对中性的姿态是投资者现在的最佳选择,仓位中性,风格配置相对平衡化。
这和主流预期可能有所偏差,如果医药消费和少量真正成长股未来可期,投资者还是会趁调整买入,我们更愿意探讨消费成长股的调整幅度与时间问题,而不是乌龙事件对市场的影响。从中期来看,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是大部分伪成长股难逃的宿命,去伪存真很重要,当小市值股票完成风险溢价上修之后,我们对主板将变得不那么悲观。
下半年,系统性风险溢价上行过程中,相对确定的投资主线和标的将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下半年,结构性机会比上半年更难把握。在下半年系统性风险溢价上行过程中,成长股行情将出现分化,看好业绩确定性强的医药、大众消费品以及少量“真成长”个股。
“市场化”改革是下半年相对确定的投资主线,相关标的代表“市场新中坚”,将享受更高的估值溢价:1.在“市场化”竞争环境中可能胜出的高运营效率、品牌优势明显的民营企业龙头;2.可能受惠于治理结构改善、低市销率和竞争优势明显的国企;3.手握现金有能力实施外延式扩张的企业;4.具有国际竞争力、有能力通过国际并购拓展海外市场的优秀国内企业。
同时,消费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领域之一,我们更加偏向看好业绩确定性强的医药、大众消费品以及少量“真成长”个股。
此外,我们建议聚焦新股,炒小不如炒新:虽然IPO重启屡遭变故,但IPO重启的脚步确实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近了。回顾此次IPO从暂停到重启的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已过会企业都至少经历了“三道鬼门关”:一是证监会2012年11月暂停IPO审批以来一直从严审核;二是IPO重启一拖再拖,使得过会企业经历了近年来少有的经济低潮期考验;三是2013年年初,证监会为了处理IPO堰塞湖,要求企业在3月31日前提交自审报告。
作者为申银万国证券
研究所证券分析师
市场化改革金融先行,金融市场化的过程中,风险溢价上行,市场整体估值将继续承压。地方融资平台清理,银行同业资产清理等金融去杠杆活动使经济波动风险扩大,股票市场风险溢价上升;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无风险利率提升正在体现,对风险的差异化定价也将使股票市场风险溢价整体上行,银行、地产等蓝筹近年来估值重心的下移已部分反映了这一点,但新兴成长股的风险溢价仍然较低;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与海外市场的联动性提高,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将通过外汇占款变化影响国内无风险收益率。
上半年“三个10%”营造结构牛市。上半年市场冰火两重天,创业板和主板的分化历史罕见,市场核心交易特征:“转型,经济不好,主板周期品没机会,在代表未来的新兴成长中寻找希望,哪怕只有10%的成功率,”贯穿始终。“中国梦”相关成长股投资逻辑均为3-5年的市值成长大故事,短期难以证伪,只要有10%的人相信,边际交易者的推动就足以令股价上涨; 10%业绩高增长的创业板权重公司支撑起创业板指数,形成做多成长股的心理上的标杆效应,并通过股价正反馈,不断自我强化。
当前,分子与分母的博弈,我们建议,以中性与平衡的策略应对。从分子角度说,更多支撑投资者乐观的原因来自于经济复苏的期待,毕竟7月数据有自发复苏的力量,而联储敢于退出QE也恰恰说明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正在开向光明的一面。从分母角度说,如果真的是外部流动性冲击,央行不可能再让6月底的流动性紧张出现,那么乐观的人会憧憬是否后续有货币政策“微调”?分子向好,分母短期看不好,中期或许有微调,这里面充满了博弈,保持相对中性的姿态是投资者现在的最佳选择,仓位中性,风格配置相对平衡化。
这和主流预期可能有所偏差,如果医药消费和少量真正成长股未来可期,投资者还是会趁调整买入,我们更愿意探讨消费成长股的调整幅度与时间问题,而不是乌龙事件对市场的影响。从中期来看,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是大部分伪成长股难逃的宿命,去伪存真很重要,当小市值股票完成风险溢价上修之后,我们对主板将变得不那么悲观。
下半年,系统性风险溢价上行过程中,相对确定的投资主线和标的将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下半年,结构性机会比上半年更难把握。在下半年系统性风险溢价上行过程中,成长股行情将出现分化,看好业绩确定性强的医药、大众消费品以及少量“真成长”个股。
“市场化”改革是下半年相对确定的投资主线,相关标的代表“市场新中坚”,将享受更高的估值溢价:1.在“市场化”竞争环境中可能胜出的高运营效率、品牌优势明显的民营企业龙头;2.可能受惠于治理结构改善、低市销率和竞争优势明显的国企;3.手握现金有能力实施外延式扩张的企业;4.具有国际竞争力、有能力通过国际并购拓展海外市场的优秀国内企业。
同时,消费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领域之一,我们更加偏向看好业绩确定性强的医药、大众消费品以及少量“真成长”个股。
此外,我们建议聚焦新股,炒小不如炒新:虽然IPO重启屡遭变故,但IPO重启的脚步确实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近了。回顾此次IPO从暂停到重启的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已过会企业都至少经历了“三道鬼门关”:一是证监会2012年11月暂停IPO审批以来一直从严审核;二是IPO重启一拖再拖,使得过会企业经历了近年来少有的经济低潮期考验;三是2013年年初,证监会为了处理IPO堰塞湖,要求企业在3月31日前提交自审报告。
作者为申银万国证券
研究所证券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