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高校汽车专业的学生将不可避免地接触大量有关汽车英语方面的资料。汽车英语在高职教育中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社会对英语语言的需要,汽车专业都无一例外地将汽车专业英语安排在教学计划体系当中。通过有效的学习,学生可以扩大汽车专业英语的词汇量,提高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和应用能力,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和交流汽车专业所需要的信息。
对于非英语类高职高专学生能力构成而言,英语应用能力扮演辅助和工具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必须为专业能力培养服务,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但在汽车英语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上采用的是阅读和翻译原文,容易把重点放在词语讲解等语言技巧方面的训练上。
2. 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汽车类专业中,专业英语的教学也应该引入实践性教学内容。
3.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差的学生居多,这给专业英语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汽车英语教学必须结合上述特点总结出自己独特的一套教学模式和方法,合理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增强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1. 因材施教,扩充教材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本身的内容,而应该以教材为基础,融入、穿插初中阶段的语法、句式,力图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句型、基本语法。对于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内容,首先要熟悉专业词汇,在此基础上对照专业课上所学的相应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语序和文章段落上理解和领会该原理和方法在英语中的表达方法、描述手段以及内容的异同之处。
2. 积累总结词汇记忆方法,使学生轻松记住汽车专业英语常用词汇,与专业实践相结合。首先要熟悉专业词汇,在此基础上对照专业课上所学的相应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语序和文章段落上理解和领会该原理和方法在英语中的表达方法、描述手段以及内容的异同之处。汽车英语课教学上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显著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能够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语篇中要学的专业词汇,并能加深对语篇的理解。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能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依据。因此,必须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有效手段,在互动式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愉快的情感体验、和谐的创新学习环境是关键所在。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才会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教师也可设置一些汽车方面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去探索不同的答案,培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通过启发讨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 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放手多让学生来实践,比如在传统上每次课堂听写全部由老师全批全改,我们也可以改变形式,以抽学号或者分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检查批阅,并督促学生及时纠错,同样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动向,进行“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鼓励他们建立信心。
5. 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课堂增添活力。在汽车英语课堂教学上,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显著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还能够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的特点,把词的音、形同时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专业词汇。比如使用大量的汽车零部件实物、图片资料,录像幻灯片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汽车零部件及其位置,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学习汽车专业知识,汽车专业教师要加强英语方面的学习与培训。汽车专业英语教师之间本身就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基于此可成立汽车专业英语教研室或者教研组,组织规律性的专业英语培训班,使得汽车专业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培训标准化、规范化,从深度和广度上研究自己要讲授的课程,从而使汽车专业英语更具特色。
大学英语教育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高层次人才的素质, 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只有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前大学生的实际, 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学英语教育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始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生专业能力需求入手,更新英语教育教学的方式和理念,抓住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要点,针对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汽车专业学生的英文水平,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宏.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09.
[2]李晓. 课程设计新理念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D]. 广西师范大学, 2003.
[3]温科秋.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模式[D]. 广西大学, 2004(01) .
[4]李长安. 专门用途英语透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套路 [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2(01) .
[5]章洋. 专门用途英语中课程设计的分析[D]. 黑龙江大学, 2006(12) .
[6]林詹花. 高职会计专门用途英语理论与对策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10.
对于非英语类高职高专学生能力构成而言,英语应用能力扮演辅助和工具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必须为专业能力培养服务,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但在汽车英语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上采用的是阅读和翻译原文,容易把重点放在词语讲解等语言技巧方面的训练上。
2. 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汽车类专业中,专业英语的教学也应该引入实践性教学内容。
3.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差的学生居多,这给专业英语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汽车英语教学必须结合上述特点总结出自己独特的一套教学模式和方法,合理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增强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1. 因材施教,扩充教材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本身的内容,而应该以教材为基础,融入、穿插初中阶段的语法、句式,力图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句型、基本语法。对于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内容,首先要熟悉专业词汇,在此基础上对照专业课上所学的相应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语序和文章段落上理解和领会该原理和方法在英语中的表达方法、描述手段以及内容的异同之处。
2. 积累总结词汇记忆方法,使学生轻松记住汽车专业英语常用词汇,与专业实践相结合。首先要熟悉专业词汇,在此基础上对照专业课上所学的相应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语序和文章段落上理解和领会该原理和方法在英语中的表达方法、描述手段以及内容的异同之处。汽车英语课教学上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显著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能够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语篇中要学的专业词汇,并能加深对语篇的理解。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能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依据。因此,必须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有效手段,在互动式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愉快的情感体验、和谐的创新学习环境是关键所在。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才会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教师也可设置一些汽车方面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去探索不同的答案,培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通过启发讨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 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放手多让学生来实践,比如在传统上每次课堂听写全部由老师全批全改,我们也可以改变形式,以抽学号或者分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检查批阅,并督促学生及时纠错,同样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动向,进行“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鼓励他们建立信心。
5. 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课堂增添活力。在汽车英语课堂教学上,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显著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还能够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的特点,把词的音、形同时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专业词汇。比如使用大量的汽车零部件实物、图片资料,录像幻灯片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汽车零部件及其位置,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学习汽车专业知识,汽车专业教师要加强英语方面的学习与培训。汽车专业英语教师之间本身就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基于此可成立汽车专业英语教研室或者教研组,组织规律性的专业英语培训班,使得汽车专业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培训标准化、规范化,从深度和广度上研究自己要讲授的课程,从而使汽车专业英语更具特色。
大学英语教育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高层次人才的素质, 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只有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前大学生的实际, 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学英语教育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始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生专业能力需求入手,更新英语教育教学的方式和理念,抓住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要点,针对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汽车专业学生的英文水平,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宏.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09.
[2]李晓. 课程设计新理念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D]. 广西师范大学, 2003.
[3]温科秋.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模式[D]. 广西大学, 2004(01) .
[4]李长安. 专门用途英语透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套路 [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2(01) .
[5]章洋. 专门用途英语中课程设计的分析[D]. 黑龙江大学, 2006(12) .
[6]林詹花. 高职会计专门用途英语理论与对策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