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TEN基因缺失激活核因子-κB介导肺泡上皮细胞衰老参与肺纤维化发病
【机 构】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
【出 处】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发表日期】
:
2020年43期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究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和恢复的相关皮质下区域。方法纳入大脑中动脉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10例(吞咽障碍组)和未发生吞咽障碍的大脑中动脉梗死后患者10例(非吞咽障碍组)。选取胼胝体等11个感兴趣区(ROIs),比较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病灶侧与健侧的扩散张量参数扩散各向异性(FA)的比值rFA的差异,以及吞咽障碍组1个月和3个月吞咽障碍恢复时的rFA值的变化,
目的通过观察舌压和吞咽造影时吞咽器官的形态学动态变化,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舌肌及舌骨运动与咽期咽腔活动的相互影响。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条件的13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对所有患者进行舌压测定(日本JMS舌压测定器),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舌压测定后即刻行吞咽造影检查,使用吞咽功能影像数字化采集与分析系统以30帧/秒的速率记录吞咽过程,截取目标图像。使用吞咽造影分析软件进行吞咽时吞咽器官
目的探讨吞咽专科培训后护士的核心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健全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内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69名参加首届吞咽专科护士培训并取得资格证的吞咽专科护士基本资料及核心能力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吞咽专科护士主要在三级公立综合医院(88.41%)的康复科(43.50%)病房工作,以本科学历(84.06%)为主。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护士核心能力均有显著提升(P<0.001),各维
目的观察间歇性管饲技术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气管切开合并吞咽障碍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针对吞咽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留置鼻饲管技术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组采用间歇性管饲技术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治疗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估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并记录治疗期间2组
少肌性吞咽障碍是指因全身骨骼肌减少和吞咽肌群质量和功能减退引起的吞咽功能紊乱,高发于有急性和慢性疾病老年人,严重影响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少肌性吞咽障碍的定义、评估流程、主要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营养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措施,帮助临床医疗人员提高对少肌性吞咽障碍的认识,做好其预防、评估和康复治疗工作。
目的探索改良容积粘度测试(VVST-CV)在吞咽障碍安全性、有效性指标的灵敏性、特异性。方法对容积粘度测试(VVST)中溶剂、容积、粘度、测试指标进行改良,使用改良容积粘度测试对吞咽障碍患者89例进行评估,记录其安全性指标(咳嗽、声音变化、血氧饱和度下降≥3%)、有效性指标(唇闭合不良、口腔残留、咽腔残留、分次吞咽)的阳性率,并与吞咽造影检查(VFSS)的渗漏、误吸、残留的阳性率对比,计算改良容积
吞咽障碍患者的膳食营养被认为是康复治疗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目前尚缺乏对吞咽障碍患者食品的分级及营养管理标准。为了建立健全吞咽障碍膳食中国标准,推动吞咽障碍特殊食品产业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共同牵头,推出2019版《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共识包括定义和概述、吞咽障碍食品的分级、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管理等三个部分,明确的界定了适合中国吞
目的探讨肾上腺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0例肾上腺腺瘤样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肾上腺腺瘤样瘤与生殖系统的腺瘤样瘤组织学形态相似,部分病例可见包膜,多数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分界不清,可呈腺管样、管囊状、血管瘤样、小梁状及实性排列,常见印戒细胞样细胞;个别病例出现不典型的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
期刊
目的通过在三维打印诊断性全冠上运用功能引导路径(functional generated path,FGP)技术获得修复体功能性面形态,探索减少修复体面调改量以及避免干扰的临床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需行下颌第一磨牙全冠修复的患者1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9.6±7.4)岁;进行基牙预备体模型扫描并获得数字化模型;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