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江财兴卫浴实业有限公司属民营股份制企业,是集机加、弯曲、焊接、抛光及电镀为一体的卫浴铜管件专业制造企业。拥有一流的厂房,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占地面积83000平方米,厂房面积550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2000万套。企业具有很强的铜管深加工和开发能力。目前在进货管理方面公司总体情况良好,但是,在实施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程度的状况,所以在肯定公司自身特色的同时,也需要针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解决。
一、依据ISO9000体系对材料库存在问题进行纠正和预防
问题一:
不符合现象描述:在材料库一货贺上堆入的密封圈等材料未见架上有标识,材料单上也没有,保管员说是前一批订单生产完后剩下的,都是客户指定使用,并由客户提供的,不太清楚这些密封圈的保管要求,估计是在常温下保存。
不符合原因分析:①物料摆放的具体区位只有电子档记录,未做标识。②由于某编号的《仓库管理作业指导书》未明确说明仓储条件,且客户未有明确仓储条件,因此默认为常温保存。
纠正/预防措施:①对仓库区位物料标识卡进行填写完善,并同时作电子档记录。②根据客户的特殊仓储条件及产品的性质,对《仓库管理作业指导书》进行修改。对公司相关的程序文件进行版本更新工作。
问题二:
不符合现象描述:材料库46区标识为“不良品暂放区”,混放有一些不同规格的铜管,没有区别标识,且材料库各区标识卡内容也不能清楚的反映所存在的材料,保管员说他们自己能分清楚。
不符合原因分析:①由于管件品种多,无法就每样规格管件进行分区摆放,造成混放。②由于标识卡内容所限,无法全部反映材料状况,只是有电子档记录。
纠正/预防措施:①同一区域内的管件以绳隔开,并将不良品使用红色标签予以标识,且在物料标识卡上进行填写。②仓库收发料时需仓管员在场,后期需完善设计标识卡内容。对所有三级文件及表单进行更新版本升级。
二、进一步完善进货ERP系统,提高检验速率
公司ERP系统的投入和使用时间较短,目前还不成熟,后期有待进一步改善。
首先,ERP系统相对较为简单,主要是物流控制订单量,没有充分利用该系统的优越性。例如,进料检验组使用的品质报告单是采取传统的在电脑中使用Excel进行编制后打单,然后进行人工传递。这样不仅仅是在时间和人力等方面造成浪费,同时较易产生错误,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返工。所以,在公司后期进行ERP的完善时,可将品质报告单这项加入其中,从而可避免人员之间的奔波,也增加了工作的灵活性。
其次,在由ERP系统输出的配件验收入库单上,我们可以看到有接收数、拒收数、入库数和暂存数这样几列。品管员检验完毕后,便将结果写在任意空白处。为此,应该加上检验结果此项,在该栏中清晰地表明合格与不合格产品的比例,以便更直观地显示验收结果,方便后续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再次,ERP系统输出的配件验收入库单模式统一,不存在产品的区别对待。品管员在对材料进行检验时便不知道轻重缓急,没有明确的先后之分。显然,在特急情况发生时应当首先进行特别标识,这样检验员可以有序地进行工作,有利于该合格材料尽快投入生产。
三、规范进料的库存管理
公司购买的原材料主要包括三种:管材,配件,包材,前两者是主要的原材料。
1、加强对管材的管理
通过观察发现,公司在对运达的管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1)直观性。每捆管材的标识不显眼,只有靠近后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因此,须对管材进行显著性标记,使其型号更加直观。
(2)拥挤度。在原材料仓库周围的场地上随处可见管材的堆放,有些甚至直接放置在草地上。由于库存量较大,在需要之时难以迅速找到对应的材料,使生产过程受到阻碍,不能流畅地进行,进而会对产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对此,应该实行分库管理,在合理的区域内有序摆放管材。
(3)长短不一。在原材料仓库,可以看见参差不齐的管材:5米、2米、1.6米等。因为公司仅仅只向供应商提出了硬度、外径、壁厚和材质这四个方面的规定,没有做出定长的要求,这会在材料的利用时产生各种不同情况的剩余现象。为了避免过多的浪费,节约原材料,降低采购成本,应该对供应商提出定长的规定。一方面可保持管材的美观和一致性,更重要的是使其充分发挥利用空间。例如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的需要将定长设在3米或3.5米。
2、划分配件的放置区域
进料经过第一步检验后,合格材料会放置在良品区,不合格的将留在待检区。然而我们在仓库中只能看到管材的两区域划分,配件仍是一堆堆搁置,没有明显的区域划分。因此,对配件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措施,设置不良品暂放区,以便于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其他相关处置。
四、妥善处理与供应商之间的矛盾
在实际过程中,有时往往会因为将货物直接退还给供应商或者其他的举动而造成与其之间的矛盾,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如果原因主要是来自于供应商方面,他们不能生产出公司规定质量的原材料,就应该按照第四章供应商评价的考核办法,立即解除合作伙伴关系。这样可以避免长期不必要的纠纷,同时留有时间去寻找新的符合要求的供应商,使后续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2)如果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公司本身,因为在之前没有对产品的质量标准进行明确的定位。这时就应该采取相关措施,与供应商进行协商,直到对产品标准认同一致。例如,特别是对于刚刚同公司合作的新供应商而言,他们对产品的质量体系要求比较生疏,这时可对其进行辅导和培训,为今后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奠定基础。
(3)平时在与供应商的业务往来过程当中,对于货物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公司应当适时进行反馈,提醒供应商的注意,也可以使原材料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确保公司生产出优质产品。
(4)对于采购的一些原材料,在不需要退回的情况下,公司会自行对其进行加工完善后再投入生产,便产生了向供应商索取的派工费用,但往往供应商对该做法持反对意见不愿支付而产生矛盾。故公司在处理这类材料时,应及时与供应商取得联系和沟通,以免产生过多自行承担的派工费用而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在不影响最终产品生产和质量的前提下,可以不必对材料进行加工,将其直接投入生产。(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一、依据ISO9000体系对材料库存在问题进行纠正和预防
问题一:
不符合现象描述:在材料库一货贺上堆入的密封圈等材料未见架上有标识,材料单上也没有,保管员说是前一批订单生产完后剩下的,都是客户指定使用,并由客户提供的,不太清楚这些密封圈的保管要求,估计是在常温下保存。
不符合原因分析:①物料摆放的具体区位只有电子档记录,未做标识。②由于某编号的《仓库管理作业指导书》未明确说明仓储条件,且客户未有明确仓储条件,因此默认为常温保存。
纠正/预防措施:①对仓库区位物料标识卡进行填写完善,并同时作电子档记录。②根据客户的特殊仓储条件及产品的性质,对《仓库管理作业指导书》进行修改。对公司相关的程序文件进行版本更新工作。
问题二:
不符合现象描述:材料库46区标识为“不良品暂放区”,混放有一些不同规格的铜管,没有区别标识,且材料库各区标识卡内容也不能清楚的反映所存在的材料,保管员说他们自己能分清楚。
不符合原因分析:①由于管件品种多,无法就每样规格管件进行分区摆放,造成混放。②由于标识卡内容所限,无法全部反映材料状况,只是有电子档记录。
纠正/预防措施:①同一区域内的管件以绳隔开,并将不良品使用红色标签予以标识,且在物料标识卡上进行填写。②仓库收发料时需仓管员在场,后期需完善设计标识卡内容。对所有三级文件及表单进行更新版本升级。
二、进一步完善进货ERP系统,提高检验速率
公司ERP系统的投入和使用时间较短,目前还不成熟,后期有待进一步改善。
首先,ERP系统相对较为简单,主要是物流控制订单量,没有充分利用该系统的优越性。例如,进料检验组使用的品质报告单是采取传统的在电脑中使用Excel进行编制后打单,然后进行人工传递。这样不仅仅是在时间和人力等方面造成浪费,同时较易产生错误,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返工。所以,在公司后期进行ERP的完善时,可将品质报告单这项加入其中,从而可避免人员之间的奔波,也增加了工作的灵活性。
其次,在由ERP系统输出的配件验收入库单上,我们可以看到有接收数、拒收数、入库数和暂存数这样几列。品管员检验完毕后,便将结果写在任意空白处。为此,应该加上检验结果此项,在该栏中清晰地表明合格与不合格产品的比例,以便更直观地显示验收结果,方便后续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再次,ERP系统输出的配件验收入库单模式统一,不存在产品的区别对待。品管员在对材料进行检验时便不知道轻重缓急,没有明确的先后之分。显然,在特急情况发生时应当首先进行特别标识,这样检验员可以有序地进行工作,有利于该合格材料尽快投入生产。
三、规范进料的库存管理
公司购买的原材料主要包括三种:管材,配件,包材,前两者是主要的原材料。
1、加强对管材的管理
通过观察发现,公司在对运达的管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1)直观性。每捆管材的标识不显眼,只有靠近后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因此,须对管材进行显著性标记,使其型号更加直观。
(2)拥挤度。在原材料仓库周围的场地上随处可见管材的堆放,有些甚至直接放置在草地上。由于库存量较大,在需要之时难以迅速找到对应的材料,使生产过程受到阻碍,不能流畅地进行,进而会对产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对此,应该实行分库管理,在合理的区域内有序摆放管材。
(3)长短不一。在原材料仓库,可以看见参差不齐的管材:5米、2米、1.6米等。因为公司仅仅只向供应商提出了硬度、外径、壁厚和材质这四个方面的规定,没有做出定长的要求,这会在材料的利用时产生各种不同情况的剩余现象。为了避免过多的浪费,节约原材料,降低采购成本,应该对供应商提出定长的规定。一方面可保持管材的美观和一致性,更重要的是使其充分发挥利用空间。例如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的需要将定长设在3米或3.5米。
2、划分配件的放置区域
进料经过第一步检验后,合格材料会放置在良品区,不合格的将留在待检区。然而我们在仓库中只能看到管材的两区域划分,配件仍是一堆堆搁置,没有明显的区域划分。因此,对配件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措施,设置不良品暂放区,以便于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其他相关处置。
四、妥善处理与供应商之间的矛盾
在实际过程中,有时往往会因为将货物直接退还给供应商或者其他的举动而造成与其之间的矛盾,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如果原因主要是来自于供应商方面,他们不能生产出公司规定质量的原材料,就应该按照第四章供应商评价的考核办法,立即解除合作伙伴关系。这样可以避免长期不必要的纠纷,同时留有时间去寻找新的符合要求的供应商,使后续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2)如果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公司本身,因为在之前没有对产品的质量标准进行明确的定位。这时就应该采取相关措施,与供应商进行协商,直到对产品标准认同一致。例如,特别是对于刚刚同公司合作的新供应商而言,他们对产品的质量体系要求比较生疏,这时可对其进行辅导和培训,为今后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奠定基础。
(3)平时在与供应商的业务往来过程当中,对于货物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公司应当适时进行反馈,提醒供应商的注意,也可以使原材料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确保公司生产出优质产品。
(4)对于采购的一些原材料,在不需要退回的情况下,公司会自行对其进行加工完善后再投入生产,便产生了向供应商索取的派工费用,但往往供应商对该做法持反对意见不愿支付而产生矛盾。故公司在处理这类材料时,应及时与供应商取得联系和沟通,以免产生过多自行承担的派工费用而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在不影响最终产品生产和质量的前提下,可以不必对材料进行加工,将其直接投入生产。(作者单位: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