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培养考试机器、解题高手,还是培养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具有公民意识的公民,最大限度地实施人的教育呢?再循抗战前后的重庆南开中学的足迹,也许我们能感受到另一种味道。
南开中学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1945年,南开中学举行作文比赛,题目是“论述南开精神”。一位高一学生想到的南开精神就是“五四”精神,“允公”即“民主”,“允能”即“科学”,“日新月异”即破旧立新,他“越想越激动,字迹潦草,墨迹斑斑,卷面肮脏”,结果竟获得了第二名。若是今天,“字迹潦草,墨迹斑斑,卷面肮脏”,你还想得第二名?不把你试卷撕了,那叫饶你黄瓜二两——手下留情!而当年南开中学的喻传鉴主任,竟亲自找到这位“激动哥”,“你知道你写得这样乱,为什么还得第二名吗?”“就因为你论述南开精神有独到之处……可见你肯于思索,有头脑……现在的中国就是需要民主、需要科学啊!”
公民教育的特点就是开放、多元、兼容,允许自由讨论。1943年1月,南开中学的少年学子曾就真理标准展开过一场无拘束的讨论。在每周的周会上,学校经常会邀请各种不同观点的社会名流来演讲,周恩来、冯玉祥、马寅初、翁文灏、老舍以及访华的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等都参与其中。结社、演出、办壁报,这一切都是自发的,是他们兴趣、才华、理想的萌动,活跃了他们青春的生命,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表达,学会独立思考。他们在校园里获得的这些训练,对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世界眼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南开中学学子中有不少国民党政要的子弟,他们在校园里未受到任何特殊待遇,他们也从不拿自己的家庭背景在同学之间逞威风,一样的穿校服,一样的吃食堂。学校自编的国文课本,蒋介石所喜欢的王阳明的文章一篇也未能入选,曾国藩家书也只选了一篇。蒋介石几次来看望张伯苓,但张伯苓在权势面前不卑不亢,保持学府尊严;学校从不趋炎附势,校园里绝对没有任何特权的气氛,葆有自身傲然独立的精神气质。
南开中学的老师不拘泥于本本,没有成见,往往没有现成的框架、整齐划一的答案。一位同学作文开头第一句写道:“远远的东方,太阳正在升起。”国文老师陶光改成:“远远的,东方,太阳正在升起。”这才叫醍醐灌顶的作文讲评!
在南开中学,考试不是衡量一个学生的绝对标准,课业授受也不是衡量一个老师的绝对标准,人本身始终是目的、是尺度、是根本,其他的一切都是从属的、次要的。1941年毕业的谢邦敏富有文学才华,但数、理、化成绩不佳。他在毕业考时物理交了白卷,即兴在卷上填了一首词。以教学态度严谨著称的物理老师魏荣爵评卷时却在卷上赋诗一首:“卷虽白卷,词却好词。人各有志,给分六十。”使谢邦敏顺利毕业,并考入西南联大法律专业。
如今别说交白卷,分数低一点,你都没好果子吃。2013年4月9日晚,广东省佛山市某小学学生家长,一同收到该校林老师指名道姓的群发信息:“xx73.5分,xx78分,这些连80分都不到的是垃圾成绩。xx53分,xx51分,更是垃圾中的垃圾……”(xx为学生姓名)信息曝光后,该地教育局取消了林老师评先评优的资格。困惑的是,是什么让我们的老师变成了风箱里的老鼠?
经济学家吴敬链说:“就我的亲身感受而言,南开教育之所谓的‘高贵’,指的并不是生活上的奢侈和安逸,也不是目中无人和颐指气使,而是对于德、智、体、美四育并进的高素质要求。”
至此,我不禁感叹——南开古风,几时方能吹进今天的校园?
责任编辑:陈 顺
南开中学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1945年,南开中学举行作文比赛,题目是“论述南开精神”。一位高一学生想到的南开精神就是“五四”精神,“允公”即“民主”,“允能”即“科学”,“日新月异”即破旧立新,他“越想越激动,字迹潦草,墨迹斑斑,卷面肮脏”,结果竟获得了第二名。若是今天,“字迹潦草,墨迹斑斑,卷面肮脏”,你还想得第二名?不把你试卷撕了,那叫饶你黄瓜二两——手下留情!而当年南开中学的喻传鉴主任,竟亲自找到这位“激动哥”,“你知道你写得这样乱,为什么还得第二名吗?”“就因为你论述南开精神有独到之处……可见你肯于思索,有头脑……现在的中国就是需要民主、需要科学啊!”
公民教育的特点就是开放、多元、兼容,允许自由讨论。1943年1月,南开中学的少年学子曾就真理标准展开过一场无拘束的讨论。在每周的周会上,学校经常会邀请各种不同观点的社会名流来演讲,周恩来、冯玉祥、马寅初、翁文灏、老舍以及访华的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等都参与其中。结社、演出、办壁报,这一切都是自发的,是他们兴趣、才华、理想的萌动,活跃了他们青春的生命,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表达,学会独立思考。他们在校园里获得的这些训练,对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世界眼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南开中学学子中有不少国民党政要的子弟,他们在校园里未受到任何特殊待遇,他们也从不拿自己的家庭背景在同学之间逞威风,一样的穿校服,一样的吃食堂。学校自编的国文课本,蒋介石所喜欢的王阳明的文章一篇也未能入选,曾国藩家书也只选了一篇。蒋介石几次来看望张伯苓,但张伯苓在权势面前不卑不亢,保持学府尊严;学校从不趋炎附势,校园里绝对没有任何特权的气氛,葆有自身傲然独立的精神气质。
南开中学的老师不拘泥于本本,没有成见,往往没有现成的框架、整齐划一的答案。一位同学作文开头第一句写道:“远远的东方,太阳正在升起。”国文老师陶光改成:“远远的,东方,太阳正在升起。”这才叫醍醐灌顶的作文讲评!
在南开中学,考试不是衡量一个学生的绝对标准,课业授受也不是衡量一个老师的绝对标准,人本身始终是目的、是尺度、是根本,其他的一切都是从属的、次要的。1941年毕业的谢邦敏富有文学才华,但数、理、化成绩不佳。他在毕业考时物理交了白卷,即兴在卷上填了一首词。以教学态度严谨著称的物理老师魏荣爵评卷时却在卷上赋诗一首:“卷虽白卷,词却好词。人各有志,给分六十。”使谢邦敏顺利毕业,并考入西南联大法律专业。
如今别说交白卷,分数低一点,你都没好果子吃。2013年4月9日晚,广东省佛山市某小学学生家长,一同收到该校林老师指名道姓的群发信息:“xx73.5分,xx78分,这些连80分都不到的是垃圾成绩。xx53分,xx51分,更是垃圾中的垃圾……”(xx为学生姓名)信息曝光后,该地教育局取消了林老师评先评优的资格。困惑的是,是什么让我们的老师变成了风箱里的老鼠?
经济学家吴敬链说:“就我的亲身感受而言,南开教育之所谓的‘高贵’,指的并不是生活上的奢侈和安逸,也不是目中无人和颐指气使,而是对于德、智、体、美四育并进的高素质要求。”
至此,我不禁感叹——南开古风,几时方能吹进今天的校园?
责任编辑:陈 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