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丙种球蛋白无反应评分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hbl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数字科研(E-Science)模式下,通过上海市儿童医院和上海俊泽软件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临床数字科研平台分析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者初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无反应的可能危险因素,并通过对危险因素加权积分建立数学模型,探讨有效预测IVIG无反应的方法,为及时有效治疗及判断疾病预后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住院的595例川崎病患儿数据,采集指标包括患儿性别、年龄、发热至第一次使用IVIG时间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进行IVIG无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预测模型中的指标根据逻辑回归方程的自变量系数进行赋分,对新的预测模型做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截断值的选取采用约登指数最高的点,并根据截断值计算新的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后将新建模型与Kobayashi和Egami评分模型进行比较。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川崎病患儿595例,其中CRP、NLR、LDH、ALB、FDP水平是川崎病患儿IVIG无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逻辑回归方程系数建立评分模型,该模型预测丙球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7%和80.4%,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95%CI:0.769-0.882),将得分为6分设置为截断点,大于或等于6分为阳性,小于6分为阴性。用Kobayashi和Egami评分模型进行测试,发现新的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以及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

结论

本研究发现新的评分模型对于预测川崎病患儿IVIG无反应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并以大规模数据进行验证和调整。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拟编制适用于我国炎性肠病患者的特异性优势与韧性量表,分析患者疾病管理过程中克服困难相关的适应性行为和态度,为发掘患者管理优势,获得韧性结局提供思路。方法对15例炎性肠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主题,结合文献分析构建量表理论维度及条目池;通过德尔菲法、项目分析法、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筛选条目、确定量表维度,形成正式版量表。结果编制的炎性肠病优势与韧性量表包括疾病自我管理、应对困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照顾者的心理体验。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的12例肝癌合并乙肝患者的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题:知晓诊断时应激反应舒缓、亏欠与自责、对可能失去亲人的恐惧和悲伤、压力性焦虑(经济压力、角色功能丧失的压力、担心被传染的压力)、连带病耻感。结论肝癌合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主观记忆抱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记忆满意度量表评估社区老年人主观记忆抱怨状况;采用听觉词语学习测验量表(AVLT)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分别评估客观记忆功能和总体认知功能;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抑郁情绪;结合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结果本研究中社区老年人主观记忆抱怨发生率高达76%,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老年抑郁量表(GDS)得分(β=-0.522,
目的探讨回馈教学法在脑胶质瘤术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病房收治的功能区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将2016年7-8月入选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9-11月入选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术后常规护理与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回馈教学法。分别于患者术后第3天、术后2周末、术后4周末,评估2组患者的四肢肌力情况、日常生活活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肺纤维化是影响早产儿存活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微小RNA(microRNA)通过作用于靶mRNA,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影响肺微血管的生发及肺泡的成熟,参与肺损伤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近年来,miRNA检测手段逐步提升,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测指标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54例确诊NEC病例(Bell分期Ⅱ期以上),根据预后不同分为治愈组(40例)和预后不良组(14例),回顾性分析与NEC不良预后的相关指标。结果54例NEC病例,病死率25.9%(14/54)。发病前3~7天血红蛋白及最低血红蛋白、发病后血小板减少(第1天、第2~3天、第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骨梗死是SLE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SLE致残的主要原因。SLE并发骨梗死可表现为局部关节疼痛或行走困难,也可无任何症状。骨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外,SLE疾病本身、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基因学背景也是SLE并发骨梗死的重要因素。该文就SLE并发骨梗死的临床表
期刊
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血液系统疾病。HLH多因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非控制性增生及活化,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在原发性HLH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知12种基因突变及已报道4种未知基因突变参与原发性H
低血压是早产儿生后2周常见的并发症。早产儿此时正处于胎儿循环向正常循环过渡的复杂阶段,心血管系统发育不成熟,早产使循环压力骤增,易出现低血压、循环灌注不足。目前早产儿低血压定义、治疗及预后缺乏共识,且不同新生儿机构对其管理差异很大。临床上的管理方案包括液体疗法,使用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包括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等,以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关闭动脉导管等。而这些治疗方法能否改善预后尚无统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