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用收蚁袋使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及体会

来源 :江苏蚕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ne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蚕种的补催青收蚁,通常采用纸包收蚁和网收法。传统方法摊种麻烦,费工、且不易将种粒粒摊平,稍有不慎还会将蚕种泼撒掉。蚕卵孵化后,蚁蚕容易四处逸散,采用画黑框效果不理想,用防僵粉堆圈又费工。使用收蚁袋进行补催青收蚁,既安全、快速,又能将蚕种能粒粒摊平,方法简单,可减少收蚁操作过程中对蚁蚕蚕体的伤害和损失1%以上。有利于补催青,可提高一日孵化率2个百分点,提高小蚕共育的工效60%,为小蚕规模化共育开辟了新路,张种可提高单产2kg。我镇从1998年开始推广应用收蚁袋,10年共推广了50万个,在全县起到了试验示范作
其他文献
本文报导太湖南岸湖州、嘉兴两市的野桑蚕年发生三代。并对各代的卵、幼虫、蛹、成虫发生的始、盛、末期进行了研究。野桑蚕产越冬卵时间越早,其越冬期越长,越冬期为164—277天
宿豫区地处江苏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17~118度,北纬33—34度,属黄淮气候区,境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合栽桑养蚕。宿豫蚕桑产业历史悠久,是江苏省茧丝绸生产的重点基地
淮安市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原蚕基地,一代杂交种年生产量已达35万张左右,承担了江苏省近15%的蚕种生产任务,在全省蚕种业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原蚕生产也是淮安市蚕桑业的重要组成部
长期以来,我国的蚕业发展速度缓慢,新技术推广覆盖率普遍较低,各地的蚕桑资源不能共享,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蚕桑生产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蚕业产业信息化,提升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