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途径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h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因此,要想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师就要潜心研读教材,研读学生,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体会。
  找准教学起点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认真与教材展开对话,深入分析教材,更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例如,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你们打乒乓球时,一般用什么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然后出示场景图。问:你知道图中两名运动员在用什么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吗?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小结。猜对和猜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是1/2。并模拟了这个情境:一是上课地点在海门市六匡小学,这是一所江苏省乒乓球传统特色学校,孩子们对比赛规则定是了如指掌,二是若学生意见有分歧,教师可适时介绍国际比赛中的一般规则,以拓宽其视野。这样教学,立足“尊重教材”的观念底线,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有效探究
  要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充分释放,从而获得“自然生长”的力量。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出示例题: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涂色表示它的二分之一。而后提供自学提示,放手让学生去探究。
  问题1:请同学们继续对折,找出和二分之一相等的分数,并用等式表示出来。
  问题2:观察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看看它们的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友情提醒:如有困难,可参考书本上面的填空)?
  问题3:从上面的变化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教师充分放权,让学生带着问题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并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学习,理解新知,解决问题,自己“发现”知识的真谛,进而获得数学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合作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
  关注个性发展
  教学中情感激励、多元评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利用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敢于思考、敢于展示、敢于质疑,个性得到发展,思维得以锻炼,智慧得以分享。
  如教学《年、月、日》时,在认识了大月、小月的基础上,教师抛出问题: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很快地记住大小月?有介绍“儿歌记忆法”;有介绍“民间歌谣”;有介绍“拳头记忆法”;有一名学生大喊一声:“我又发现了一种方法,我是‘数手指记忆的’”。同学们满脸疑惑。师问:“谁理解这种方法?”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出现不同声音。学生争论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教师没有立即评价对或错,而是请这位学生介绍他的方法。“伸出左手的四个手指(除大拇指),伸出的手指表示大月,两指之间表示小月。从食指开始数起,一月大、二月……八月大、九月小……”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呢?”生答:“因为我的手胖乎乎的,凹凸部分不明显,所以就想到了数手指。”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啊,对于胖乎乎的小手而言,“伸直的手指记忆法”不是比“拳头记忆法”更为形象、更为直观吗?教师延迟评价,学生就多一些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独特见解。
  创造思维空间
  教学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的重要保障。有效练习的质量与学习质量成正比。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时机,将习题改编成开放题,供学生思考与探索,以求精练高效。
  出示习题:某超市一天上午运进300袋大米,下午比上午少运进五分之二,( )?让学生根据条件自主提问,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兴致很浓,很快便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下午运进多少袋?
  2.一天共运进多少袋?
  3.下午比上午少运进多少袋?
  4.上午运进的袋数是下午运进袋数的几倍?
  5.下午运进的袋数是上午运进袋数的几分之几?
  6.上、下午运进的袋数分别是总袋数的几分之几?
  此时,学生探究的问题是开放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他们的思维在不断出现的问题中被深化。所以,练习设计多渗透开放题,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自我对话,提升学习能力
  布鲁纳曾言:“如果没有回归性,任何关于思想的理论都是无用的。”其实,这是一种与自我对话的能力。例如《倒数的认识》课尾,教师出示“令你最高兴的是( );令你稍头疼的是( );令你最思索的是( )……”引导学生简明扼要地分析哪部分知识学得较满意,哪部分知识学得不够扎实,还存在什么疑惑等。学生通过自我对话、自觉反思、深入思考,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万年小学)
其他文献
“两法衔接”有助于发挥行政执法权与刑事司法权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治理上的优势和长处.实践中,由于“两法衔接”面临行政机关执法不力不作为、监督缺失、地方政府干预
现代英语教育研究认为,一个人的词汇量越大,其阅读准确率越高,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也越高。词汇量不足的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英语词汇教学的内容,探寻科学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英语词汇;教师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从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方法;教师要调动
语文课应具有哪些特点?在听了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凤的公开课后,答案在笔者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语文课堂的率真、灵慧、精透,具体表现为“通”“活”“味”等特点,而这也正是优秀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教学境界。  特点一:通  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都是这样累积成的。“通”恰是好语文课的首要特征。这样,课堂教学的小环境才能与语文的大环境珠联璧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主线双线联通
在学习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时,他的一句话特别震撼笔者:“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  每一个人都有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关系。尊重学生,就能发现他们身上积极美好的东西,就能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爱,学生就容易接受教育。在美好的青春期,不让青苹果过早成熟变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不容忽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既是一切教育的
在江苏新高考模式下,作为政治学科应定位准确,要做到既不抢又不让,既不掉队又不越位。如果说打造高效课堂是必由之路,那么编制质量上乘的学案则是制胜的法宝。以下是笔者对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编制的几点思考。  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整体认知  本轮复习建议以一个单元为一个专题,4本书可以做成16个专题。每个专题的知识结构就以单元为范围,抓住关键考点,层层分解,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使
近年来,“任务驱动”已逐渐被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熟知与喜爱,几乎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看似热闹,但效果平平,呈现的问题也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认识与操作层面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一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违背了它的本质意义,过于随意或盲目。笔者认为,只有把握了任务设计的有效性,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任务设计应适当、合理  任务设计——服务教学目标 一位教师在教学《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