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对大学生体质提高的研究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ov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阳光体育活动”下,学校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效果,并为大学生的科学健身提供“量化”指导。方法:对实验组实施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另在本校2008级学生中随机抽选男女学生各60名作为对照组,不实施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只是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实验期为1年,以对比、验证学校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效果。结论:“阳光体育活动”下学校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对增强、改善大学生体质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的健康水平,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
  关键词:阳光体育活动 有组织运动干预 体质 大学生
  
   近年来,学生的体质下降与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有种种原因,但体育运动缺乏无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各国政府努力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石,鼓励人们每天参加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使人们养成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是中共中央2006年向全国亿万大中小学生提出的倡议,每天锻炼1小时,增强青少年体质和健康,从而真正实现“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
  故本研究从运动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方面考虑,采用基于学校有组织的运动干预方式,探讨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旨在帮助大学生形成主动运动的习惯,养成受益终生的健康生活方式,逐步提高体质。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对象为南京晓庄学院2008级学生,随机抽取男女学生各60名为对照组;从2008级自愿报名参加各种体育社团的成员中,随机抽取男女学生各60名为实验组。
  2.方法
  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和有组织的运动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实验为期两个学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检验指标进行测试并进行对比和分析。以验证学校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效果。
  3.运动设计
  运动设计以运动处方的形式进行,主要是有氧运动、抗阻力肌肉力量和肌耐力练习、柔韧性练习等。
  (1)有氧运动的设计。运动形式:运动形式选择以大肌肉群参与的动力性有氧运动,主要有快走、12分钟健身跑、慢跑、跳绳、有氧健身操、功率自行车等形式。运动强度:有氧运动强度是运动效果的关键要素,运动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心肺耐力,充分促进体内脂肪代谢,消耗脂肪。因此,根据每个实验对象的安静心率,计算个体的运动靶心率。教师在训练中随时监控个体的运动心率,使得有氧运动的强度既是有效的,又是安全的。
  (2)抗阻力练习的设计。抗阻力练习以腰部、腹部、大腿、上肢等大肌肉群的肌肉力量好肌耐力练习为主。练习内容主要有:卷腹、仰卧举腿、哑铃体侧屈、俯卧两头起、坐姿推胸训练器、坐姿大腿内收器、胸肌练习、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练习、徒手提踵等。强度:进行3SET(组数)、6RM(RM是最大重复次数)的负荷能有效地增加肌肉的力量。改善肌肉耐力一般采用4~6SET、15~20RM。
  (3)柔韧性练习的设计。对肌肉、韧带的缓慢的、有控制的动力性拉伸;静力拉伸:停留10~30秒,重复2~3次;动力拉伸练习:踢腿、扩胸等;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PNF)练习。
  (4)运动频率。锻炼频率每周不少于3次,运动强度以基本部分心率保持在130~140次/分钟。运动时间每次在80分钟左右。运动负荷根据实验者的性别、体力差异设定。每8周复测一次体质指标以修正运动强度,如加减运动负荷量等。指导者帮助实验学生认真、切实地执行3次有组织运动以外的运动处方,并制定阶段目标,结合健康教育鼓励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自评。
  4.测试指标
  分别由相同测试者用同样仪器在实验前和实验后进行身体形态和机能测试。测试指标 有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身体机能:肺活量、立定跳远、50米、握力、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在实验前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5.数据统计
   以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包和EXECL2003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采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有描述统计、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为无显著性标准,P<0.05为显著性标准,P<0.01为高度显著性标准。
  二、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后组内对比及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分析,对两组实验前的各指标进行均数差异检验。实验后,经方差检验,实验前后对照组组内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实验组则有显著差异,实验后对照组中部分指标呈显著性差异,结果如下:
  1.运动干预前后的身体形态比较
  表2数据显示,实验组经运动干预后的体重、胸围、腰围和臀围都明显优于运动干预之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运动干预前后的身体机能比较
  从表4和表5的结果来看,经过实验后,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体质测试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实验组在心肺耐力的指标上总体显著得优于对照组。
  3.运动干预前后的身体素质比较
  表5的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肌肉力量随运动干预的进行而增大。干预后男生的握力、立定跳远与干预前的成绩均有提高。这表明,有组织的体育锻炼对提高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体育锻炼能够对改善和维持柔韧、协调素质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成绩的纵向对比结果显示(见表3、4、5),实验组各项成绩与实验前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 0.01)。
  三、结论
  本研究结果说明基于学校的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和健康是有效的、可行的。体育运动能够显著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形态,主要表现为改善人体的充实度,优化体脂分布,降低患病危险性。大学生身体机能与运动频度具有明显的依存关系,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的结果都表现出经常锻炼优于不锻炼的趋向。坚持体育锻炼,对提高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改善大学生的柔韧、平衡和协调等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教体艺[2006]6号文件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R].北京:教育部办公厅,2006.
  [2]甄志平,张宝荣,张瑛秋.基于锻炼水平分层理论的研究生体质特征与养成策略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
  [3]冯唯锐,徐蕾.“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高校实施的策略研究 [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4).
  [4]雷芬芳,侯广斌,李群英等. 不同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3).
  
   ※基金项目:2008年度江苏省体育局课题(TY8123)。
  (作者单位:史晓红 南京晓庄学院体育系副教授;周德铨 南京师范大学体科院)
其他文献
11月12日,由深圳市亚太国际公益教育基金会主办的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成立仪式暨“推动公益教育发展”联合行动倡议,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对冲基金教父瑞?达利欧促成慈善家联合行动  在北京达理基金会的创始理事同时在美国享有对冲基金教父之称的瑞?达利欧(Ray Dalio)的大力推动下,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的成立成为中美慈善家对公益教育支持实践的联合行动。在他看来如今中国的慈善事业,资金已经不再缺乏,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