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虽然当今大部分人开始依赖网络阅读,但是纸质文献的存在依然具有必要性。阅读纸质文献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提高阅读质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人们的健康,而提供文献借阅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本文将对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优化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结构,提高其读者服水平和服务质量。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1-01
前言: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纸质文献仍旧受到大部分群众的热烈追捧。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建设工作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因此,若想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要将纸质文献的作用进行最大化地开发、利用,满足广大不同年龄、不同层面读者的各种阅读需求。
一、建立特色馆藏,强调重点学科类文献书刊品种的齐全率,不追求学科的覆盖率
前文提及,文献是图书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价值不言而喻。但是,当前我国给予各个图书馆的建设财政支持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文献采访时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条理性,切忌为了表面形式而采购一些价值量很小的图书。
首先,地方公共图书馆一定要有自己合理的馆藏,所谓馆藏就是指该地区的地方性文献资料以及地方规定重点收藏的文献。其中,地方性文献资料是指该地区各个分区地点的相关文献,而重点收藏文献中则应该包括该地区的地理、人文环境以及政治经济一类的图书。因此,相关文献资源建设人员在挑选书刊时,一定要怀有长远的眼光,确定挑选的馆藏文献与地方发展相关,能够应对地方广大读者的需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其次,在挑选书籍时应保证其系统的完整以及品种的齐全。比如,众所周知,沈阳是一座机械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所以在选择沈阳公共图书馆时,可以将机械、化工等书刊作为其馆藏书刊;而深证是一座较为时髦,且外贸与服装行业较为发达,因此可以选择这方面的书籍作为馆藏。
二、注重利用率,选择读者需要的书刊,选择利用价值高的书刊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目的应该是能够满足大众对于阅读的需求,并能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拓展其文化视野。因此,文献资源的建设应该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却是,为了向大众展示出自身的价值,而引进大批量“富有文学内涵”的图书,这些图书虽然价格昂贵,且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是对于读者来说,却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读者不需要這样的书籍,就会直接造成资源浪费。因此相关文献资源采访人员应该选购适合读者并能满足其需求的图书。
首先,图书馆人员在选择图书时,应摒弃庸俗、低级等不适合年龄层次低的读者阅读的书籍;其次,针对于具有研究性以及丰富内涵的图书,公共图书馆可以不对其进行收藏。因为公共图书馆的根本性质是面对大众,然而大众中研究具有极深内涵书籍的读者少之又少。举例说明,当今多数公共图书馆为了显示自身的内涵,纷纷选购诸如《甲骨文全集》以及《四库全书存目》一类的书籍,但是根据调查显示,这类书籍是大部分读者最不愿阅读的书籍,因此满足不了读者的阅读需求,也造成了购书经费的浪费。
三、重视工具书文献资源的建设,保证综合性和重点学科工具书的完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性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为了服务大众休闲,而当今图书馆的建设多数是为了大众对知识的需求。众所周知,我国现在已经逐步成为世界大国,为此我国加大了对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力度。但是由于学生在校能够接触的资源有限,因此纷纷选择去校外寻找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源。所以,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人员在选择图书时,应将这一实际情况也纳入考虑之中。重视工具书的资源建设,为读者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但是此处值得注意的是,工具书一般会对读者造成直接的影响,倘若工具书内容发生错误,就会使读者的思维发生错误,因此,资源建设人员在选购图书时一定要购买正版书籍。
四、坚持以收藏中文书籍文献为主,不追求语种的多样性
公共图书馆与其他高校图书馆或专业图书馆不同,其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大众,因此其文献的选择也应该是适合大众阅读的。但是当今多数公共图书馆在选购书籍时,都会为了表面现象而选购多种外语类书籍。但是从读者需求的角度而言,外语类书籍对其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所以读者通常不会阅读;从购书价格来看,正版外文书籍的价格普遍高于正版中文书籍的价格,通常来说,一整套四大名著的价格是在20-50不等,而一套正版普希金的诗集价格却高达150,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是没有充足资金购买的;从收藏价值来看,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没有条件对外文书籍进行系统收藏,也就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进而使得其没有收藏价值。因此,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人员应该重视中文书籍的地位,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知识书籍,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五、开放保存本书库,让书本与读者接触
当前多数公共图书馆为了彰显自身的价值,而建立了保存本库。所谓保存本库就是将有价值的书籍作为“宝藏”收集,放置于玻璃柜中,作为展品出现。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多数图书馆中都有这样的设施。这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书籍的实际价值,但是却降低其虚拟价值。读者读不到书,对其只可远观不可阅读,就会造成书籍的价值被浪费。因此,相关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人员应该将此类书籍放置于大众中,供大众阅读。倘若担心书籍会被损坏,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建立一定的管理条约。比如规定书库书籍的阅读时间,并且杜绝外借。
六、将信息技术与图书资源相结合,为读者提供更高质的阅读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路逐渐成为大众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同时在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中也可以合理地借助网络的帮助。比如,当某些书籍已经无法找到原版时,读者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对其进行查询阅读;当工作人员担心某些价值较高的书籍会被破坏时,也可以将该本书籍数字化存入数据库,以供读者阅读。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图书的价值不被破坏。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信息化的逐渐深入,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也得到了新的启发。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不仅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能够帮助用户得到新的体验,提高自身的阅读质量。此外,图书馆中的文献都是世界文人的智慧产物,其价值不言而喻,因此,保护图书馆中书籍的完好也是每一位读者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尹泽.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漫谈[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
[2]齐晓辉.地方文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甘肃农业,2015.
[3]张雅欣.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访原则[J].河南图书馆学刊,207.
[4]宋丹.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路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7.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1-01
前言: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纸质文献仍旧受到大部分群众的热烈追捧。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建设工作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因此,若想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要将纸质文献的作用进行最大化地开发、利用,满足广大不同年龄、不同层面读者的各种阅读需求。
一、建立特色馆藏,强调重点学科类文献书刊品种的齐全率,不追求学科的覆盖率
前文提及,文献是图书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价值不言而喻。但是,当前我国给予各个图书馆的建设财政支持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文献采访时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条理性,切忌为了表面形式而采购一些价值量很小的图书。
首先,地方公共图书馆一定要有自己合理的馆藏,所谓馆藏就是指该地区的地方性文献资料以及地方规定重点收藏的文献。其中,地方性文献资料是指该地区各个分区地点的相关文献,而重点收藏文献中则应该包括该地区的地理、人文环境以及政治经济一类的图书。因此,相关文献资源建设人员在挑选书刊时,一定要怀有长远的眼光,确定挑选的馆藏文献与地方发展相关,能够应对地方广大读者的需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其次,在挑选书籍时应保证其系统的完整以及品种的齐全。比如,众所周知,沈阳是一座机械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所以在选择沈阳公共图书馆时,可以将机械、化工等书刊作为其馆藏书刊;而深证是一座较为时髦,且外贸与服装行业较为发达,因此可以选择这方面的书籍作为馆藏。
二、注重利用率,选择读者需要的书刊,选择利用价值高的书刊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目的应该是能够满足大众对于阅读的需求,并能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拓展其文化视野。因此,文献资源的建设应该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却是,为了向大众展示出自身的价值,而引进大批量“富有文学内涵”的图书,这些图书虽然价格昂贵,且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是对于读者来说,却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读者不需要這样的书籍,就会直接造成资源浪费。因此相关文献资源采访人员应该选购适合读者并能满足其需求的图书。
首先,图书馆人员在选择图书时,应摒弃庸俗、低级等不适合年龄层次低的读者阅读的书籍;其次,针对于具有研究性以及丰富内涵的图书,公共图书馆可以不对其进行收藏。因为公共图书馆的根本性质是面对大众,然而大众中研究具有极深内涵书籍的读者少之又少。举例说明,当今多数公共图书馆为了显示自身的内涵,纷纷选购诸如《甲骨文全集》以及《四库全书存目》一类的书籍,但是根据调查显示,这类书籍是大部分读者最不愿阅读的书籍,因此满足不了读者的阅读需求,也造成了购书经费的浪费。
三、重视工具书文献资源的建设,保证综合性和重点学科工具书的完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性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为了服务大众休闲,而当今图书馆的建设多数是为了大众对知识的需求。众所周知,我国现在已经逐步成为世界大国,为此我国加大了对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力度。但是由于学生在校能够接触的资源有限,因此纷纷选择去校外寻找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源。所以,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人员在选择图书时,应将这一实际情况也纳入考虑之中。重视工具书的资源建设,为读者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但是此处值得注意的是,工具书一般会对读者造成直接的影响,倘若工具书内容发生错误,就会使读者的思维发生错误,因此,资源建设人员在选购图书时一定要购买正版书籍。
四、坚持以收藏中文书籍文献为主,不追求语种的多样性
公共图书馆与其他高校图书馆或专业图书馆不同,其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大众,因此其文献的选择也应该是适合大众阅读的。但是当今多数公共图书馆在选购书籍时,都会为了表面现象而选购多种外语类书籍。但是从读者需求的角度而言,外语类书籍对其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所以读者通常不会阅读;从购书价格来看,正版外文书籍的价格普遍高于正版中文书籍的价格,通常来说,一整套四大名著的价格是在20-50不等,而一套正版普希金的诗集价格却高达150,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是没有充足资金购买的;从收藏价值来看,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没有条件对外文书籍进行系统收藏,也就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进而使得其没有收藏价值。因此,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人员应该重视中文书籍的地位,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知识书籍,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五、开放保存本书库,让书本与读者接触
当前多数公共图书馆为了彰显自身的价值,而建立了保存本库。所谓保存本库就是将有价值的书籍作为“宝藏”收集,放置于玻璃柜中,作为展品出现。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多数图书馆中都有这样的设施。这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书籍的实际价值,但是却降低其虚拟价值。读者读不到书,对其只可远观不可阅读,就会造成书籍的价值被浪费。因此,相关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人员应该将此类书籍放置于大众中,供大众阅读。倘若担心书籍会被损坏,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建立一定的管理条约。比如规定书库书籍的阅读时间,并且杜绝外借。
六、将信息技术与图书资源相结合,为读者提供更高质的阅读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路逐渐成为大众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同时在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中也可以合理地借助网络的帮助。比如,当某些书籍已经无法找到原版时,读者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对其进行查询阅读;当工作人员担心某些价值较高的书籍会被破坏时,也可以将该本书籍数字化存入数据库,以供读者阅读。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图书的价值不被破坏。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信息化的逐渐深入,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也得到了新的启发。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不仅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能够帮助用户得到新的体验,提高自身的阅读质量。此外,图书馆中的文献都是世界文人的智慧产物,其价值不言而喻,因此,保护图书馆中书籍的完好也是每一位读者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尹泽.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漫谈[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
[2]齐晓辉.地方文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甘肃农业,2015.
[3]张雅欣.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访原则[J].河南图书馆学刊,207.
[4]宋丹.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路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