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教学“美”起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yea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以细节品读体悟“勇敢”之美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描写的人物性格坚强勇敢,行动敏捷机智,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养成。勇敢是美的,它具有崇高的精神之美,它是一种敢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的、不怕死不怕苦的气概和精神。课文中描写的很多勇敢者形象值得我们敬佩,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雨来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的意志;《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灯光》中的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灯光底下学习而英勇献身的光辉形象……这一个个人物都富有强烈的道德震撼力量,产生激荡人心的美感。
  很多“勇敢之美”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勾画的,如《灯光》一文可以通过细节品读,感受郝副营长的勇敢之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一找“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每一次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这个革命理想,在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与突击连失去联系时,郝副营长有怎样的壮举呢? 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 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描写,感受到郝副营长英勇的献身精神。
  二、以语言训练挖掘“善良”之美
  我们提倡的“善”,主要是就人性修养而言,它能体现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与人为善”,是人性美的真实再现。这种心灵的善良之美,应该让学生从小潜移默化受到熏陶。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蕴含“善良”之美的文章,如《穷人》中的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残疾青年知道“我”爱看书,便用“善意的谎言”,让“我”继续在他的书摊看书的善良之举;《唯一的听众》中老教授谎称自己耳聋,一直用平静的眼神,鼓励“我”拉琴的高尚品质;《用心灵去倾听》中苏珊用母亲般的温暖关爱“我”…… 这一篇篇体现“善良”之美的文章,读完之后令人深受感动。
  如教学《唯一的听众》一文时,教师可以围绕“老人为什么要谎称自己耳聋?”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先让学生找出人物的神态、语言等描写,细细品读,探究老人“善意的谎言”背后的良苦用心。学生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一步一步了解事情的真相。当老人第一次听到“我”拉小提琴的时候,一定是听出了“我”对拉琴缺乏信心。她用“诗一般”的语言打动“我”,鼓励“我”,让“我”慢慢找回自信,渐渐提高琴技。学完本文,学生体会到老人用特别的方式爱护和鼓励年轻人。
  三、以专题研读感受“诚信”之美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让人感受“诚信之美”的文章,如《比金钱更重要》, 让我们从刮破车窗这件小事中感受到原来诚实比金钱更重要;《去年的樹》中让我们感受到朋友之间信守诺言的诚信美;《我不能失信》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不失信于小伙伴的事。对于这类文章的教学,教师如果过分注重正面灌输的话,会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情的流露。光靠教师说教是无法让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诚信的人性之美的,只有通过研读课文,通过反复咀嚼语言,感悟人物真实的心灵,才能真正感受到“诚信”之快乐,“诚信”之美丽。
  如《去年的树》描述的是一个关于诚信的童话故事。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冬天时鸟儿要飞到南方去,和树约好了明年回来唱歌给它听。春天当鸟儿回来,树却不见了踪影。当鸟儿得知树变成了火柴,而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它便对着灯火唱起了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鸟儿是怎样信守诺言的?”这个问题研读课文,通过反复揣摩语言,在与文本的碰撞中,进一步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的美好。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处处体现着深刻的人文性。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并运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陶冶学生的心灵。我们要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努力探索如何进一步让美好品行永远定格在学生心中,让学生自始至终受到课文人文之美的熏陶。
  语文教师应成为美的传播者,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我们要好好把握语文美育的特质,打开学生心中的美育之门,绽开学生心灵的美育之花,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好纯净的心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英语写作(书面表达)在全国高考英语科中占了25分,是學生比较难得高分的题目之一,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试题的设置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提示和要求进行书面表达,在充分领会提示的前提下,用自己掌握的英语语言,组织成一篇内容完整充实、句子合理连贯、用词妥当的作文。本文以高考书面表达的要求为准则来衡量目前粤北山区高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层次状况。  一、 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着“更清楚客观地了解粤北
长期以来,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五步教学法”,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教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都遵循的教学模式: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学生的学习行为大体是被动听课、回答问题、做题背诵、完成作业等。人们习惯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这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表现。传统的课堂力求通过40分钟的高强度灌输,将知识“复制、粘贴”到学
【摘要】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律能力有限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应付。学困生的转化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把这些学生拉回边缘,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用关爱来鞭策和激励这些学生。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方法;关爱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核心理念,素质教育要求教
【摘要】新课标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理念,更是一种学习方法和态度。而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更是现代公民不可少的素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把握适当时机,激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动机;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探究过程,培养探究能力;通过拓展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探究体验,进一步提升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摘要】在数学中,“数”与“形”是两大研究对象,这两者在一定条件下是互相联系,互相结合,互相转化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抽象数学问题简单化、具体化,让学生容易理解,从而使解题直观明了,便于学生解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其解题思维能力,从而到达喜人的成效。  【关键词】数形结合;教学;应用  在数学中“数”与“形”是两大研究对象,这两者在一定条件下是互相联系,互相结合,互
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解决生活中的事情,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科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从“看、说、想、写”四个环节引导。  一、把习作的自主权给学生  低年级学生面对看图写话,常常不知该如何写起,东看看,西看看,抓不到重点。因此,在
摘 要: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我国对基础教育中的英语教学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小学作为打好英语基础、巩固英语思维的重要阶段,必须在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具有创造性的英语学生。基于此,针对影响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主要三个因素,即教学内容、形式、方法进行现状及问题的探析,以此提出相应的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策略,推进小学英语教育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策略  2018教育部《中
梦见你  深夜,你披上洁白的月光  从窗口飘进来,右手拿一支玫瑰  左手提上红灯笼  笑咪咪,神态如一尊观音  你用带血的玫瑰驱散空气中的尘埃  为我祈福,慈祥的笑容  在夜幕笼罩的云雾中,若隐若现  清新的月光,淡淡的薄雾缓缓的清泉徐徐地涂抹成我的素像,在虚幻的山谷里开出一朵莲花  月光里的思绪  我的目光曾触及躁动的春天火热的夏天,多情的秋天  但是,没有人知道它们蓄谋已久了  蓄谋冬天一潭死
童谣,是长期流传于儿童间一种用韵语创作,无音乐相伴的口头短歌。顾名思义,潮汕童谣就是以潮汕方言吟唱的,它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音韵,而且所反映的靠海吃海、出洋过番、敬神事鬼等充满海洋气息的民俗风情,彰显着潮汕独特的地域色彩,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潮汕童谣除了具有口头性、民间性、歌谣性和儿童性等一般童谣的共同特征外,所涵盖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如过番歌、生活歌、滑稽歌、摇篮歌、劳作歌、亲情歌、常
【摘要】时政资源是承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时政资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本文以新课标和新高考为背景,从时政资源的含义和特点、高中政治课堂时政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时政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与实施路径分析等角度,指出了高中课堂时政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渠道和辅渠道。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时政资源  一、时政资源的含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