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与启示

来源 :福建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_3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邵武市南武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着力于横向规模扩张和纵向产业延伸,在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彰显了合作社在创新发展上的潜力和优势。文章以该社为案例,探讨了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与启示。
  【关键词】:合作社 中药材种植 产业化经营 实践 启示
  邵武市南武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2月,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科技开发等生产经营,共有社员307人,带动农户3700多户,注册资本1160万元,固定资产4237万元,对外投资1750万元,2013年销售收入达3200万元,盈余总额 181万元。该社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专业合作社等多项荣誉称号,已发展成为闽北地区中药材行业的产业龙头和物流中心。
  一、推进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一)参股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合作社成立之初,由社员出资收购南平市属唯一取得中药饮片《药品生产许可证》与《药品GMP证书》的福建瑶理药业有限公司35%股份。随着合作社的逐步发展壮大,继续致力于推广“合作社+药品生产企业+基地+社员与农户”的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先后受让并控股邵武市南武夷投资有限公司(占100%),南平市延平区惠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占83.3%)、光泽县甲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占80%)等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股份,工商备案的总投资达1750万元。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社与公司之间通过产权融合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构筑了比较完整的产业化经营链条,从而有效提升了合作社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了合作社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二)强化服务带动,拓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合作社设立基地部、市场部等部门,为社员和种植户提供各项生产性服务,包括:产前的筛选品种,签订种植合同,制定全套种植技术方案;产中的技术跟踪服务,对种植户的技术、技能培训,统一采购农资;产后的按合同回收产品,中药材仓储和加工、销售等。如2013年仅统一采购农资就为社员减少成本约118万元,社员产品统一销售率达90%以上;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专项技能培训基地,先后开办31期厚朴、茯苓、瓜蒌、白术等种植与加工技能培训班,免费发放与赠阅技术资料31000余份,使近4000户社员或农户从中受益。目前,合作社以邵武为核心,实施跨区域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辐射到南平、三明、福州、泉州等地的14个县市,总面积达62760亩,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左右,有力带动了闽北乃至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农户创业增收。
  (三)加大科技投入,打造核心竞争力。合作社以科技研发为产业支撑,专门设立科研项目部,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关系,被列为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外教学基地。先后承担省、市各类科研项目6项,其中省科技厅“沙氏鹿茸草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填补国内研究空白)、“中药材瓜蒌规范化种植及产业化技术示范推广(获2010年度南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4项,省财政厅“南武夷区域道地中药材瓜蒌产业一体化建设”1项,南平市质监局“邵武瓜蒌栽培农业规范化示范区”1项,对提升中药材种植技术和产品品质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合作社还围绕将邵武市打造成为“闽北现代中医药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计划投资2亿元,实施福建省医药工业“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南武夷区域中药材产业一体化建设”项目。
  (四)注重品牌和市场建设。为加强产品品牌推广和市场建设,合作社成立之初就注册了“南武夷”商标。为搭建中药材产业拓展海外业务新平台,合作社还取得进出口贸易经营权,成为南平市首家取得进出口经营权的合作社。近期还投资8000万元,建设海西特色农产品(地产中药材)现代物流中心,项目占地35亩,将打造成为福建省“中药材集散中心”、“闽北现代中医药产业中心”。
  (五)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坚持以《章程》为核心,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如:选举出16名社员代表,组成社员代表大会,代表全体社员行使权力与参与议事,有效地减化议事程序、降低议事成本,提高议事办事效率;由监事会组建成立财务监察小组,确保每一笔帐目公开、透明;各年度均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账目进行审计,理事会再将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向全体社员进行公示;依法规范设立财务账簿,建立成员账户, 65%的盈余返还给社员。
  二、几点启示
  (一)合作社能够在农业产业化中大有作为。一些合作社随着规模扩大,已不满足于初级产品生产,开始向产后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储运、营销等纵向一体化,使原来通过契约方式建立起来的外部服务关系内化于合作社之中,谋求效益最大化。南武夷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在基地建设、中药产品加工、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构筑起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并在合作社、公司、社员或农户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这种组织体系有别于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彰显了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中的独特优势。
  (二)兼并重组是合作社推进产业化经营的捷径。由于合作社发展起步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直接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南武夷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依托种植基地规模大、原料保障能力强的优势,通过参股或控股龙头企业,直接嫁接企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等优势资源,实现了公司与合作社的互补和双赢,也有效规避了合作社依靠自身力量寻求发展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
  (三)科技和品牌是提升合作社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助推剂。相对于初级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环节对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要求更高。同样,对于农产品深加工后的市场营销来说,品牌更有普适性、专属性,品牌价值也更具差异性。南武夷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能够成功实践产业化经营,与一批高校、科研机构的支持及其承担的大量科研项目分不开,也与围绕“南武夷”品牌的一系列市场体系建设分不开。
  (四)多方共赢的利益联接机制是合作社推进产业化经营的独特优势。合作社遵循“民有、民治、民享”的组织原则,其重要特征是民主控制、盈余按交易量返还,各成员之间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无论是上游的农户成员,还是下游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成员,都可以通过参股合作社,或者由合作社参股农产品加工企业等股权融合方式,使合作社、公司和农户之间成为紧密的利益相关者。南武夷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采取的农户社员认购合作社股金、合作社再参股龙头企业方式,以及实行按交易量返还为主、兼顾股份分红的盈余分配方式,对于其他合作社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中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