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树人”任重而道远,是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如果教师成为孩子的贴心朋友,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思想动态,注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就一定可以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对症下药 真挚关爱 心理障碍 言传身教 推心置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任重而道远。经过不断地教育实践,我发现,学生身上所发生的一些问题,都是“事出有因”。我们只有找到“病症”,对症下药,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做孩子的贴心朋友,让孩子把你当“自己人”。
一、关心学生身体健康,解决孩子生活上的困难
班集体是个大家庭,教师就是这个大家庭的父母。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学生身体不适、生活有困难的时候,如果教师给予他们真挚的关爱,会使孩子感到莫大的温暖。本学期开学后的第三周,我发现本班男同学黄树一改往日调皮嬉笑的模样,整天无精打采,脸色黄黄的,上课也总是趴在桌上。放学后,我将他叫到办公室。待他坐下后,我倒了杯开水递到他手上,关切地问:“黄树,你这几天怎么了?身体不好吗?”他的眼眶一下子红了。我拍拍他的肩,安慰他:“没关系,有事你说出来,老师和你一起解决。”他抽噎着告诉我事情的缘由:上周他父母已离婚,他现在跟年迈的奶奶住,晚上睡不好,这几天又感冒了。他感到自己被抛弃了,很孤独,很痛苦。我把他家长叫到了学校,跟家长交流了孩子的想法,并与家长一起探讨好的教育方法,尽量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长感慨万分,马上带他去看病,并承诺今后一定多关心孩子。第二天,我又及时找他谈心,教育他要好好生活,学会独立,做个自强的好学生。这样一来,他感到了温暖,思想包袱没有了,病也好得快。后来,我经常关心他,帮助他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一些难题。现在,他已摆脱了父母离异的阴影,重新变得活泼开朗了。
二、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扫除学生心理障碍
现代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孩子,与社会接触面比较广,当他们身边的人和事与我们的教育相违背时,与学生以往受到的教育发生撞击时,学生会很困惑,思想开始动荡不安,形成心理障碍。此时,教师要及时接受反馈,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我班学生陈佳上进心较强,学习也刻苦自觉。但这段时间的作业明显马虎,错处也较多,而且上课也没以前专心。我从她同桌口中得知,这段时间陈佳常说什么“学习不重要”“没文化的人照样赚大钱”等话。下课后,我将陈佳同学叫到一僻静处,笑问她这段时间作业为何不认真时,她低头不语。我又和颜悦色地问她这段时间是否有啥疑惑。在我的引导下,她终于开口了:上周她过生日,她家有钱的伯伯说了,读书没啥用,学历不高的人照样赚大钱。她认为自己这样努力没必要。明白了事情的原因,我引用了许多名人好学的故事:如毛泽东同志,总是挤时间来看书学习。有一次,他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多么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正因为这种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让他成为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听了这些名人事迹,她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错了。我以后一定认真学习!”我欣慰地笑了。从那以后,我又看到了好学勤思的陈佳。
三、注意学生人格培养,加强个别教育
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那么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在学生面前起到很好的“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责问训斥的语气常让学生产生逆反抵抗心理,而和风细雨的亲切教导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甘愿接受教育。同样,教师推心置腹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能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上学期,我班有同学反映,本班蒋同学有小偷小摸的行为。经了解调查后,我也发现此同学确实有点不好的习惯:贪小便宜。我没有当众训斥他,而是将他叫到一边耐心地从旁教育。我例举了著名作家沈从文知错就改的故事:“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第二天,老师惩罚并教育了他:‘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记住这个教训,做个受人尊重的人。从此,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故事讲完后,见他有所感触了,我又亲切地告诉他:“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让他反思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明白犯了错要敢于承认并积极改正,否则,积“小恶”成“大罪”,后悔也晚了。他羞愧地低下了头。后来,我让他管理班级财产和同学们的学习用品。这样一来,分散了他的注意力,加强了他的责任感,让他感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信任。这一年以来,此学生从未有过那样不良的表现了。
教育中时时关心孩子,处处为孩子着想,当孩子的贴心朋友,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真心、真情,教育效果才会更佳。
关键词:对症下药 真挚关爱 心理障碍 言传身教 推心置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任重而道远。经过不断地教育实践,我发现,学生身上所发生的一些问题,都是“事出有因”。我们只有找到“病症”,对症下药,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做孩子的贴心朋友,让孩子把你当“自己人”。
一、关心学生身体健康,解决孩子生活上的困难
班集体是个大家庭,教师就是这个大家庭的父母。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学生身体不适、生活有困难的时候,如果教师给予他们真挚的关爱,会使孩子感到莫大的温暖。本学期开学后的第三周,我发现本班男同学黄树一改往日调皮嬉笑的模样,整天无精打采,脸色黄黄的,上课也总是趴在桌上。放学后,我将他叫到办公室。待他坐下后,我倒了杯开水递到他手上,关切地问:“黄树,你这几天怎么了?身体不好吗?”他的眼眶一下子红了。我拍拍他的肩,安慰他:“没关系,有事你说出来,老师和你一起解决。”他抽噎着告诉我事情的缘由:上周他父母已离婚,他现在跟年迈的奶奶住,晚上睡不好,这几天又感冒了。他感到自己被抛弃了,很孤独,很痛苦。我把他家长叫到了学校,跟家长交流了孩子的想法,并与家长一起探讨好的教育方法,尽量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长感慨万分,马上带他去看病,并承诺今后一定多关心孩子。第二天,我又及时找他谈心,教育他要好好生活,学会独立,做个自强的好学生。这样一来,他感到了温暖,思想包袱没有了,病也好得快。后来,我经常关心他,帮助他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一些难题。现在,他已摆脱了父母离异的阴影,重新变得活泼开朗了。
二、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扫除学生心理障碍
现代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孩子,与社会接触面比较广,当他们身边的人和事与我们的教育相违背时,与学生以往受到的教育发生撞击时,学生会很困惑,思想开始动荡不安,形成心理障碍。此时,教师要及时接受反馈,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我班学生陈佳上进心较强,学习也刻苦自觉。但这段时间的作业明显马虎,错处也较多,而且上课也没以前专心。我从她同桌口中得知,这段时间陈佳常说什么“学习不重要”“没文化的人照样赚大钱”等话。下课后,我将陈佳同学叫到一僻静处,笑问她这段时间作业为何不认真时,她低头不语。我又和颜悦色地问她这段时间是否有啥疑惑。在我的引导下,她终于开口了:上周她过生日,她家有钱的伯伯说了,读书没啥用,学历不高的人照样赚大钱。她认为自己这样努力没必要。明白了事情的原因,我引用了许多名人好学的故事:如毛泽东同志,总是挤时间来看书学习。有一次,他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多么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正因为这种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让他成为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听了这些名人事迹,她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错了。我以后一定认真学习!”我欣慰地笑了。从那以后,我又看到了好学勤思的陈佳。
三、注意学生人格培养,加强个别教育
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那么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在学生面前起到很好的“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责问训斥的语气常让学生产生逆反抵抗心理,而和风细雨的亲切教导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甘愿接受教育。同样,教师推心置腹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能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上学期,我班有同学反映,本班蒋同学有小偷小摸的行为。经了解调查后,我也发现此同学确实有点不好的习惯:贪小便宜。我没有当众训斥他,而是将他叫到一边耐心地从旁教育。我例举了著名作家沈从文知错就改的故事:“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第二天,老师惩罚并教育了他:‘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记住这个教训,做个受人尊重的人。从此,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故事讲完后,见他有所感触了,我又亲切地告诉他:“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让他反思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明白犯了错要敢于承认并积极改正,否则,积“小恶”成“大罪”,后悔也晚了。他羞愧地低下了头。后来,我让他管理班级财产和同学们的学习用品。这样一来,分散了他的注意力,加强了他的责任感,让他感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信任。这一年以来,此学生从未有过那样不良的表现了。
教育中时时关心孩子,处处为孩子着想,当孩子的贴心朋友,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真心、真情,教育效果才会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