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视角 推陈出新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sk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视角转变入手,以两篇文章为例,浅谈如何将简短简单的文章教出新意,从而实现老师自我能力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转变视角; 推陈出新; 朗读品味; 情境再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25-001
  
  初中语文课本中,经常有一些简短通俗的文章,如何将简短的文章教出新意,也就是“将短文章变成长文章”,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新课程标准对老师的具体要求之一。本文仅以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本中《七颗钻石》和《天上的街市》两篇文章为例,浅谈简短文章的教法探究。
  对于《七颗钻石》这样一篇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学生都能对文章的主题——爱,有比较初步的了解。那么如何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如何能够从新颖的角度去挖掘?我在教授这课的时候,要求学生通过几次讲故事的方法去挖掘。主要围绕以下步骤。
  一、关于教学目标选择的非常化
  既然是童话故事,那我们主要定位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文章的内涵。初定目标如下:
  1.引领学生把握文章主要情节,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
  2.通过分角色讲故事,引导学生加强对“爱”的体验。
   在教学形式上,主要课堂阅读教学,多媒体辅助,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以期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推进化
   我在导入课文的时候,从美丽星空的传说导入,导入大熊星座,并配以图片,给学生以初步直观的印象。在接下来的整体感知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总体感知作者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故事由不同人来讲,从不同角度来讲。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是爱的力量让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三、探究过程深入化
  既然是爱的力量使得水罐发生几次变化,我接下来引导学生去探究都是哪些爱使得水罐发生变化的。通过同学的讨论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爱里面包含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对小狗的爱,母亲对女儿的爱,以及母女俩对陌生人的爱。接着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最为推崇哪种爱。我们可以发现母女对陌生人的爱最有感染力,因为在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中,我们得知河流都干涸了,生命都因为缺水而死亡了,这时的水就是生命之水。在每一次的让水过程中,小姑娘的爱心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且作者对这种爱的表现是逐层推进的。直到最后,母女将生命的权利让给陌生人,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爱,人间之大爱。
  四、情感体验真实化
  在对文本充分挖掘的基础上,我再次安排学生讲故事。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不同角色讲故事,可以以小姑娘的口吻,或者以小狗的口吻,或者以母亲的口吻,或者以陌生人的口吻,关键是引导学生感受当时人物的心理感受,从而领略到爱的力量。然后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讲生活中的感人故事,或者用一句话来谈谈对爱的理解或感受,从而達到一种推波助澜的效果,增强学生对爱的理解与感悟。
  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现代诗歌。如何将简短的诗歌教出内涵,教出新意,这是每个老师所追求的。下面我想以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贯穿创新意识。我在设计这篇文章的时候以“五读法”为主,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去领悟文章的内涵。
  一读:整体感知
  在由美丽的星空导入本文后,我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使得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而后,指明一名同学朗读,让他读出自己的感受。很多的同学都会认为文章很美,但刚开始上课时候,并不是所有同学都能够读出美的意境。
  二读:初探文本
  在初步了解文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跟随音乐,品读文章并且发挥想象,想象天上的街市有什么能够吸引我们。学生可能说出的答案是街灯、美好的物品等等。我们还可以接着让学生给这部分诗句的结尾补上两句,对物品的美好进行加工。比如,有学生说:“悬挂的是绚烂的五彩衣,摆放的是闪亮的水晶鞋。”这部分的想象是建立在对文本进行初步探究的基础上的,补充的内容贴切而自然,也符合新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当然,紧接着我又问学生,为什么作者没有具体写明物品的美好,而是给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
  三读:深入探究
  在前面两度阅读对文本进行初步探究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读出对牛郎织女的祝福,这应该是一种欢快的语调。那么,为什么作者不写在人间的美好呢?学生将进行深入阅读,感受作者笔下的天上街市是美好、自由、幸福的象征,也要求学生联系当时的实际情况,并结合郭沫若同期作品《凤凰涅磐》,感受这篇作品中饱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作者笔下的天上街市是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将来能够实现吗?这需要引导我们学生再读品味,哪些词句能够表现出美好的愿望会实现?学生的答案可能是:不信、定然、定能够、定然等等。这些词句中饱含了作者的坚定信念,学生这时对文章的认识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接着再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作者的这份坚定信念。
  四读:再现意境
  是什么促使作者有了这样的灵感?学生在探究文本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节找到相关答案,作者站在高处远眺,由街灯和明星的相似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产生了灵感的火花。我这时再次安排学生阅读诗歌,将诗人当时所处的情境进行想象,并且用语言呈现出来,使得学生既充分理解文本,又能够感受到情境创设的美,还能感受到作者创意选材的美。
  五读:感悟提升
  通过前面的四读,我们的学生既可以充分理解文本,又可以感受到作者构思的美。这时再次安排学生朗读,也可以请刚上课时那名同学做前后对比朗读,要求学生读出文章意境的美、街市的美以及作者美好的愿望定会实现的坚定信念,让学生在几次朗读中理解文本,提升能力。
  我们的学生通过“五读法”,对这篇简短的现代诗歌抽丝剥茧,既能够很好的理解文本,又能够充分发挥想象,还能充分感受文学大师的笔法之美,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教师角色转变,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变成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而练笔有助班主任了解同学思想状况,更好地管理全班。关键词:沟通; 练笔; 师生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16-001走进花季,走进了多思的年华。少男少女的天空,时而阳光灿烂,时而愁云密布。同学们面临着成长中心理变化的困惑,自我意识增强后摆脱他人干预的尝试
摘 要:回顾2009年化学中考试题,在注重对“双基”考查的同时,突出地体现新课改的思想理念:注重对考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验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考查;关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关键词:紧扣教材; 重视双基; 关注热点; 拓展思维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25-001化学总复习是迎接中考的
摘 要:为顺应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校进行小班化“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在尝试运用小组学习形式,初步摸索出几条做法:即教师的指令要清晰到位,小组内分工要明确,过程的协调要重视,展示的形式要丰富。关键词:小组学习; 课堂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34-001今年初,我校开始了“自主、
摘 要:通过语文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展示美,欣赏美,创造美,要给学生一双探寻美的眼睛。关键词:语文教育; 审美教育; 审美情趣的养成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45-001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
摘 要:在教学中,如何启发诱导学生,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一个教者在新课程理念下必备的重要素质。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循循善诱,精心设计问题,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以问启知”,让学生因“知”而“好”学。要达到这一点,教者就必须熟谙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方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关键词:旧中求新; 层层递进; 错误陷阱; 以问引问中图分类号:G623.5
摘 要:本文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叙述了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关键词:亲身经历; 语文教师; 成长之路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73-002 【前言】一个老师的专业成长和幸福感,不仅仅在其主教学科的技术层面,好多是在非主教学科和生活层面。一个地处偏僻水乡的小学语文教师,其成长史和职业幸福是多触角的。地域的需要、上级的指令、自身的热
摘 要:“酒驾”现象屡禁不绝说明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重视和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已刻不容缓。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有利于其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法律意识的培养要防止片面性、注重基础性和差异性、方法应灵活多样。关键词:青少年; 法律意识; 培养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135-002最近,各地媒体相继报道了成都、南京两地法院对孙伟铭、
摘 要:把六年来全程跟踪拍摄的录像素材,编辑成八集电视纪录片,需要选择一个适当视角和表述方式。为了让观众深入了解创造了四项世界之最的特大型工程,势必要把创新技术和工艺的专业术语,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解说,同时将头绪繁多的镜头整合成生动画面。而这些,对于纪录片的创作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关键词:纪录片; 苏通大桥; 视角; 表述; 创新; 科普中图分类号:I23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摘 要: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学改革大讨论中的一个新话题,即语感问题。重点讨论了什么是语感;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关键词:语感; 语文学习; 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03-00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关于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 要: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阅读的整体性,力求对文本的结构、内容、思想、感情的整体感知,以求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切忌对文本进行支离破碎的解剖,分割整体形象,把阅读课上成了“生理卫生”课。关键词:阅读教学; “透性”解读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20-001大家都知道,文学作品都是“有感而发”的产物,而这个“感”往往就是一句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