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构建学生真实生长的有效路径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chz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经历;倍的认识;生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1-0062-04
  目前,“苏教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都在二年级上册学习《倍的认识》,我们发现“倍”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简单乘除知识之后,它是依据乘除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而来,因此,两种版本的教材都是先让学生在“几个几”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并在“实际运用”或“变式结构”中,从更高层面对“倍”的概念进行再认识。当然,两种版本的教材还存在一些区别,苏教版教材侧重于通过“倍”的概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运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人教版教材强调“谁和谁比”,关注“倍的知识”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产生和发展。在最近一次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笔者聆听了人教版《倍的认识》一课,整节课教师带领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体验探究之乐,从而使“倍”的概念不断深化,一些教学片段让人回味无穷。同时,本人结合苏教版教学的经历认为,如何让学生在经历中真实生长可以进一步探索。
  一、经历活动,让数学学习过程真实有效
  1.巧设活动,经历过程。
  本节课教师设计了两次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这样“静悄悄”经历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真实发生的。
  师:小兔家还有白萝卜,白萝卜也跟胡萝卜作比较,会是几倍关系呢?拿出你们桌面上的练习纸,动笔圈一圈、填一填、找一找,究竟是几倍?
  学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圈一圈、填一填等活动进行验证。这些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又一次经历了“倍”的形成过程,知道了胡萝卜是2根,要把胡萝卜看成1份;白萝卜也要2根2根地摆,可以摆5份;因为白萝卜有5个2根,所以白萝卜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师:小兔在思考,种什么才能让白菜和萝卜有倍数关系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商量,帮小兔出出主意。
  菜园里已经种了9棵白菜,2棵萝卜,还有一个坑。如果在这个坑里种萝卜,萝卜就有3棵,白菜的数量是萝卜的3倍。如果在这个坑里种白菜,白菜就有10棵,白菜数量是萝卜的5倍。
  2.放低重心,有效活動。
  第一次活动是新知学完之后的快速反应,教师设计了学生的独立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填一填,找出白萝卜是胡萝卜的几倍,通过这样的活动,以较低的重心让学生经历过程、及时巩固,1分30秒的活动时间甚为合理。第二次活动是解决问题,这道题较为复杂,且为一题多解,整个解答过程教师大约花了14分钟,然而“让学生同桌合作商量种什么”的时间却仅用了30秒左右,其他过程则在师生对话中逐步完成。问题虽然在交流中解决了,但问题的解决过程只涉及教师与几位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部分跟教师交流的学生参与了过程,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真正经历了过程,这里看似有一个同桌互说的活动,但是学生在题意尚未完全理解的前提下,只是猜想而已,未必能解释原因。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进一步放低重心,重新设计活动,通过核心问题推进教学:请每位同学在练习纸上画一画、想一想、填一填,如果在上面种( ),那么( )是( )的( )倍;如果在上面种( ),那么( )是( )的( )倍。把活动化为行动,学生真正经历两种情况的问题解决过程,才能在“做”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经历合作,让数学情感态度真实体现
  1.多向合作,完善表达。
  学生对于“倍”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是缺乏对数学本质的提炼,所以他们对于诸如“为什么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这样的说理表达不清,这就需要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来形成正确表象。
  师:为什么可以说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呢?
  生:因为它有3个2。
  师:它把谁看作1份?
  生:它把2根看作1份。
  师:谁有2根?
  生:胡萝卜。
  师:继续说,咱们把话说完整。
  生: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师:那是因为它有这样的几个几?
  生:那是因为它有3个2,所以,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师:谁也能像她这样说?
  生: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个2,所以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生2:胡萝卜是每2根看作1份,红萝卜是它的3份,所以是3个2,也就是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能关注学生的表达实际,并进行及时指导。教师让学生自己说想法,说出自己对概念的最初理解。刚开始,学生的回答不太熟练,正好暴露了她的已有认知,什么是已经知道的,什么是说不清楚的,这是一种带着“缺憾”的真实。面对这份“缺憾”,教师“紧抓不放”,通过连续追问去引导、去补全、去完善,于是有了学生从逐渐流畅到自如表达的过渡。
  如果到此为止,仅有三位学生得到练习,学生的表达训练还远远不够。于是,教师恰当地利用学生的表达欲望,最后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及时进行了补位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同伴合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表达。
  2.对比向美,学会倾听。
  课堂上,教师十分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却弱化了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强调要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对于“倍”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当第一位学生的表达不完整时,教师何不让其他学生表达想法?让其他学生说一说对于该生的答案有何补充,说一说“红萝卜的根数为什么是胡萝卜的3倍”,在补充中完善表达,在对比中学会倾听,把师生间的互动转化为生生间的向美,把教师的敏锐转移为学生的态度。   三、经历思考,让数学思维方式真实流露
  1.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课标中提出了要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何为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现实问题的情境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并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数学课堂处处都有数学思考,本节课就有多处数学思考。比如,一开始在格子背景中呈现了葛同学、姚明的照片,教师问:“比比他俩的身高,有什么想说的?”又如呈现主题图中的萝卜之后教师提问:“你能用‘倍’来说一说红萝卜和胡萝卜之间的关系吗?”又如发现红萝卜与白萝卜“比不完”时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再如红萝卜不变,胡萝卜变化时教师追问:“都是跟胡萝卜比较,为什么一会儿是3倍关系,一会儿是2倍关系呢?”教师还设计了很多这样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2.精心设计,思维流露。
  课堂上这么多的问题,引发了师生间的很多“对答”。但是这么高密度的“对答”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机,常常是一个问题抛出后,就立刻请一位学生回答。此时,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已经清晰这个问题?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对问题有了思考?教师不妨对这些问题进行整体设计,在提出核心问题后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放慢节奏,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流露,从而让课堂上的数学思考更加接地气。现对以上问题进行重新调整、板块设计如下:
  问题一:(在格子背景中呈现了葛同学、姚明的照片)数一数后面的格子,比一比他俩的身高,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他们身高的关系吗?
  问题二:(摆出主题图中的胡萝卜、红萝卜)想一想,这里谁是谁的几倍?请你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分一分,表示出你的想法。
  问题三:(呈现5行“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 )个2根,红萝卜是胡萝卜的( )倍”)教师给大家计时30秒,看谁写得又对又快,边写边想,你有什么發现?
  问题四:(对比呈现胡萝卜与红萝卜比较的两份资源)都是跟胡萝卜比较,上面是2倍关系,下面却是3倍关系,请大家在图上数一数、圈一圈,再和同桌说说为什么?
  调整之后,每次思考的时间都更加充分,每次思维的呈现都更加多样,学生的思维显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才会更深入,数学课才会更有数学味。
  四、经历回顾,让数学反思意识真实形成
  1.课堂小结,提炼重点。
  课堂小结既要对一节课的知识结构进行整理归纳,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提升,从而让知识与方法融会贯通。本节课,教师在课的结尾处带领学生进行了及时回顾,让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提炼重点。
  师:要找到几倍,先要确定什么?找到什么? 生1:先要找到个数才行。
  生2:标准。
  生3:再去找另一个数里有这样的几份。
  师:我们就可以说谁是谁的几倍。
  2.有向反思,方法提升。
  课堂小结是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在较短时间内对这节课学习内容作一个简短的系统性、概括性、延伸性的总结。在以上的课堂小结中,笔者认为教师课堂小结缺乏设计,没有让学生沉下来回顾反思。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对课堂小结进行如下调整:
  (1)结合板书,梳理知识。完整地看一看板书,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新的认识。先独立看看,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结合PPT或板书回顾所学知识。
  (2)课堂回顾,提炼方法。回想一下整节课,我们经历了怎样的学习过程。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进行方法提炼。
  (3)首尾呼应,建构概念。结合ppt进行追问:姚明叔叔的身高到底是葛同学的几倍?为什么?
  板书是一节课的“课眼”,这节课的板书图文并茂,清晰美观,课堂小结时指向板书,让学生完整地看一看板书,可以整体了解这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先独立看、再同桌说、最后全班交流,逐步递进,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PPT或板书重现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梳理重点、加深理解。课堂小结一方面可以对知识进行梳理,另一方面可以对方法进行提炼,本节课有画一画、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学习方法;也有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所以教师可以指向活动,让学生回想一下整节课经历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方法结构、过程结构,从而为后续的知识做好铺垫。课始,教师创设了“姚明叔叔有两个葛同学那么高,姚明叔叔的身高是葛同学身高的几倍”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了课堂,也可以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走出课堂,所以教师可以指向疑问,在举一反三中建构知识,在有始有终下形成概念。
  数学课堂,学生始终在中央。教师要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从个别学生向全班学生转移,让学生在真实有效的学习过程中经历活动,在真实体验的情感交流中经历合作,在真实流露的思维呈现中经历思考,在真实形成的教学反思中经历回顾。从点到面,让学生在经历中真实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老师衣着品位堪忧,不是红配绿就是套装配运动鞋,说话还慢条斯理,急得你恨不得替Ta按下“快速播放”键;B老师特别重视考试结果,对成绩好的学生偏爱有加,让你内心各种不爽,在“屏蔽”Ta和数学挂科之间,你做着艰难抉择;C老师似乎总爱和你过不去,从眼神到语气,对你的挑剔与严苛已超出了你承受的极限……“摸爬滚打”到高中阶段,阅“师”无数的你,是不是也想像日剧《龙樱》里的高中生勇介那样,对某位老师说“我最讨厌
主持人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育部印发的《革命傳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要求对中小学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深深扎根中小学生心中,让中小学生从革命传统作品中学习党的历史,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养分和力量,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在建党100周
学习与兴趣相‘兼容’的多彩人生,才是当下高中生的常态。”  讲述_郎元果(杭州第二中学高三)  整理_李佳莹  假如有人问:“高中生是否该拥有多项兴趣爱好?”我会坚定不移地回答:“当然!”像我自己,就是一名百分百的“多项潜能者”。  有关“多项潜能者”的故事要从我学习大提琴说起。在舞台上演奏大提琴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自小学一年级学习大提琴开始,我就不断观摩浙江交响乐团的排练和演出。为了实现心中的梦
【摘 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习作单元,更像是对一种理想课程的追求,即符合“像作家一样阅读”课程的几个特质,这包括:主题单元,真实语境,基于多文本阅读的写作,批判性阅读,等等。也就是说,习作单元的编制取向是基于主题单元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而这相对于零碎的无意义的事实学习就显得更有意义。  【关键词】习作单元;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1  印度东北部的梅加拉亚邦是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强降雨经常导致河水暴涨,桥梁损毁,当地人在河两岸种植橡皮树(又名印度榕),用辅助工具引导其树根向特定方向生长,最终形成一座座“树根活桥”。承重力最强的“桥”可承载50多人,已“服役”180多年。  2  海明威说过:“冰山之所以显得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海面。”那神秘的不可见的冰山部分,成为德国摄影师Tobias Friedric
【摘 要】破解“择校热”“择校难”问题成为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广州市越秀区探索了四种实践样态,其经验带来的启示是新时期教育集团化办学需要超越办学具体形态,走向“内蕴重构”,即树立共生的信仰、拓展制度空间、建设“似水一样组织”以及淬炼治理能力。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形态嬗变;内蕴重构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0
你没有意识到你的症结所在。“闷”“无趣”“清高”“学霸”等,都不是你拥有好人缘的阻碍,造成你人际困顿的是你觉得自己“人缘差”。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有没有好的人缘,不在于你具体的某些话或某个举止合不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关键在于你看待自己的眼光。  美国心理学家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伤痕实验。  实验之前,研究者向参与实验的志愿者解释,这个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的反应,尤其是脸上有疤痕的
“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份努力,引起各参会国政府、民众对环境保护更深层的关注及思考。” 今年3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在非洲肯尼亚召开青年环境大会。会上,一个个头魁梧、说话掷地有声的黄皮肤年轻人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他不但是唯一受全额公费资助的中方代表,两份沉甸甸的环保议案还被大会采纳。  他就是陈晓彬,来自广东湛江,著名的中学环保实践项目——“环境议事会”的创建者。  手掌上的老茧  英国领事馆文化教
姓名:汪 皓  运动项目:跳水  巅峰时刻:曾搭档陈若琳夺得上海世锦赛、第十八届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和伦敦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项目冠军。  个人现状:现为天津体育学院学生,同时担任跳水裁判。  我说的勇气,不是说你敢跳就行,而是你有勇气在中国这么多练跳水的人里面坚持,是你有勇气去比别人多付出一点,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记:您是如何走上跳水这条道路的?  汪:小时候,父母把我送去练体操。后来我的
小时候,我想当科学家。中二病最严重的时期,非常喜欢动漫《火影忍者》。别笑我!我很严肃地想过以后要当一名忍者。然而,现在真的面临选择的时候,我却迷茫了。同学们,一起来说说你最想从事的职业吧! ——江独韵  @寂寞流星:我想成为一名医生,受人尊敬而且收入高。  @鹅大安:小时候我也想当科学家,后来又想当考古学家。现在明白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吧!  @影子,颖子:我想当农民,美国大平原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