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基础教学中的装饰色彩创造性思维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f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装饰色彩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对色彩概括与归纳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包含了技艺的结合,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技能和智能,使学生在提高色彩表达的同时运用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设计意识,在现代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装饰色彩 创造性思维
  装饰是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在生活中装饰的样式随处可见,各种装饰形式都有不同的特点、形式、材料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心理。色彩是装饰设计中的要素之一,装饰色彩教学是通过对色彩的处理和整合能力的训练,从具象到抽象到意象表现的过程,开拓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组织色彩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观察和取舍、归纳。在创作的原则下,进行实践练习。
  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在于选择新视点,打破原有的思维惯性,从一种非习惯性的思维角度出发,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装饰设计的创造性活动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积累丰富的知识,不断扩大思维范畴,通过思维上的超越性把外界观念化。也就是从对自然的感悟中,发现、收集相关素材,得到启示。二是通过设计实践把观念外界花,创造出具有新意的设计作品。前一种是自然的人化,后一种是人化的自然,探讨装饰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是站在新的视点上,研究如何从自然的多样性选择中,把自然形象转化为装饰设计作品。这是艺术创造性活动的前提,也就是装饰设计的创新的基础。
  一、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思维对象的多样化,
  形象数量的多样化。从装饰设计造型的角度看,一是客观事物和现象呈多样化的存在;二是客观事物间相互关系的多样化。形象属性的多样化。从形象的总体上说,形象有多样化的数量。从而从个体上看,又有多样化的属性。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跟学生多举例子,比如一片树叶的属性有绿色、椭圆形、齿形的边缘、对称的结构、飘动的特点、不同季节的可变性,可按此思路,给这片树叶找出无穷的属性。从造型的角度说,将一片树叶分析出多种造型属性,这样多样化的属性会给装饰设计带来许多形式上的启示。多样化属性给装饰设计的创造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学生可以对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各种不相同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形象属性的思考往往只限于几种习惯性的方面,而忽视对其它属性的深入观察和挖掘,如果在创造性思维中,能够有意识的注重属性的研究,突破原有的限定,以更为广阔的视角观察、分析、发现新的属性,无疑会拓宽思路,引发出创造的契机,这对设计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形象变化的多样性。形象的存在是动态的。由于人类感觉器官的局限性,通常看到的事物,都是事物变化中的一个片段、一个瞬间。在给学生讲述的过程中,举例说明,有的昆虫在其一生中,会呈现卵、幼虫、成虫、蛹、蛾等几种形态,每种形态又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又如一朵花蕾也有发芽、生长、开放、凋谢、枯萎几个连续的过程。如果能从变化的角度观察事物,就会得到许多启迪,从而提供可选择设计创意的思考点,找到创意的灵感和起点。
  二、寻找新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走向创造为主要目的
  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选择新的思维模式,是使设计具有个性化的关键。思维模式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有着丰富的类型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几种最基本的形式,然后在实践练习中加以运用。聚合思维,将二个以上的思维对象纳入思维的轨迹,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或观念,进行重新组织、推理合成,从事物互相的关系中,发现创意的契机。教材上一个案例,中国传统图案—龙的形象,其造型就是蛇头、鹿角、牛耳、鬼眼、鱼鳞、鹰爪、虎掌等动物形象的聚合体,在现代设计中运用综合方式的例子很多。事物中分解出某种属性,抓住聚合物之间属性的相似或相近特征,找到其内在关系,再按照设计的构想进行有机综合。属性的提炼不是自然表象的模仿,而是从自然物象中分析出来的形象特征。反向思维是从不同于常人、常理的思维方向来思考问题,是一种反常规的思维方式。在现代艺术的思潮中,采取反向思维,在反传统艺术的基础上确立自身的,可以给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秩序化是逻辑思维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按照无序化思维模式创作的装饰组品,设计上带有很强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少理性思辨的成分,画面结构自然和谐,透发着人类的灵性。
  三、创造新的途径,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挥
  创造性的思维要深化为设计作品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完成设计过程,在创造性的装饰设计中,根据设计实践的体验,深入思考创意设计的相关問题,找到创意的切入点,是搞好装饰设计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介绍几种创新的途径,让学生在设计时得到一些启发。
  趣味的选择。从自然现象中发现有趣味、有幽默感的审美情结和艺术形象,通过艺术处理把这种趣味的意象传达出来;打破自然空间的限定,在人为的组合中寻找设计的趣味。挖掘传统艺术的潜力。从传统艺术中提取有用的视觉元素进行重新设计,一方面使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新意,另一方面使作品包容了传统文化的信息,更显得具有文化的底蕴和艺术上的厚重感。朦胧设计。为了突出某种设计意念,改变人们的视觉习惯,虚化或省略某些自然物象的局部和细节,突出画面主体结构,给客观物象注入新的意境。在现代装饰设计中,能得到简洁、深刻的艺术效果,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单纯化设计。从自然的共性特征中提取出单纯造型元素而进行设计。把单纯的设计元素,通过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构成新的形式结构。将自然形态统一在某视觉元素中,使画面更单纯、明快,富有现代表现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强化,对实践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发挥个性。通过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创造出有特点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装饰设计》辛敬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绘画中的创意》尼塔.利兰 辽宁美术出版社
其他文献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此后,中国人民就年年在“勿忘国耻”、“还我河山”的时局感召和精神动员下,纪念这个激愤人心的日子。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人纪念“九·一八”事变以鼓舞救国激情的重要意义才有所减弱,因为中国已经进入全国抗战状态了。现在这个历史事件已经过去80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世的变迁,我们应客观、公正、正确地评论这一事件对
期刊
【摘要】PDCA循环是企业质量管理应用广泛的合乎逻辑的一套工作程序,它通过P(计划)、D(执行)、C(检查)和D(行动)四个阶段,对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予以肯定,对发现的错误和失败则予以改正,如此肯定正确之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不断循环,以达到质量的持续性提升。本人将其应用于教学中,通过P(计划备课)、D(课堂授课)、C(作业考试)和D(反馈改进)这四个阶段,一堂课、一周、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全面实行,经济生活发生根本变化,市场经济带来了物质产品的丰富,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世风日下,人情淡漠,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面临危机,有人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鄙弃道德,崇尚财富的“唯物”时代,有人感叹人文失落,人性沉沦,由此人们呼吁重振人文精神,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  高中历史课程追求的人文关怀的目标是:“在面向未来的历史课程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应是人,而不是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迎来了信息技术化的网络时代。然而,网络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中职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中职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对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工作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并阐述了网络环境下“9+3”中职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以期能为中职的德育工作带来帮助。  【关键词】网络环境 “9+3”中职德育教育 创新  0.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
期刊
【摘要】化工分析实训课迫切需要探究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地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学特色,选取项目教学,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工程项目”的“做”,完成该模块知识与技能的“学”,能“做”出具有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特色的项目成果。  【关键词】
期刊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清朝禁烟英雄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些名言都说明做人要有宽容之心,与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所提出的“倡导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现在的中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小皇帝”或“小公主”,在家里唯我独尊,缺乏宽容心和同情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宽容之心就显得犹为重要,八年级思想政治上册
期刊
【摘要】广州作为我国重要粤语方言区,在广州中学的语文课堂上,粤语的运用现象都十分明显,然在这种现象中利弊兼具,本文希望能在分析这种现象的基础上思考一种适合粤语方言区学生学习个性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准确的语文知识。  【关键词】粤语 文化 中学语文 教学策略  一、广州中学语文课堂粤语运用的现状  了解到广州中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律使用普通话,不仅是外省过来的老师
期刊
我国基础教育要求改变“应试教育”的偏向,强调着眼于提高公民素质,为基础地理教育提供了大好的发展前景。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融感情、知识、能力于一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以现代地理科学知识充实地理教学内容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新技术革命对地理学的影响,地理科学研究的成果不断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在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新疆双语教育发展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提高了民族教育的素质。当然,目前的新疆双语教育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不同的程度上制约了双语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新疆双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育 双语模式 新疆双语教育  一、双语教育的内涵  双语教育是由英语“bilingual education”翻译
期刊
【摘要】苏轼写以悼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彰显出生与死的对话,语言自然,以其表达了人性的真善美、激发了中国人对于死亡的感受以及巨大的审美空间深深地打动着后世人,成为中国古代悼亡诗之经典。本文主要从此三方面论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最能打动人心的内在审美特征。  【关键词】苏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审美特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