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生命意识,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中,似乎我们都明白我们是自主的,我们是自由的,生命是平等的,可是多少女人又在爱情中迷失了自己,以至于把爱情当成生命的全部。
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说的话并不能说明她真正的明白,关键要看她的行动。子君曾宣告:“我只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然而婚后她却由一个勇敢无畏的新女性变成了庸庸碌碌的家庭奴隶,最后当涓生说“我不爱你了”的时候,她绝望了。
原因除了前面分析的经济地位,社会解放等,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子君主观的思想也是她悲剧命运的原因,是的,纵使是子君这样的知识女性,在爱情面前还是会被女性特有的感性思维所羁绊,我们不妨将不同性别的两位主人公做个比较,涓生和子君同样面对着经济困顿,可涓生并沒有毁灭,从二人的爱情观来看:涓生没有把爱情和小家庭的幸福看作生活的目的或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因而亦就并不太在意或是并不太惧怕这一切的失去。子君则不然,由于她把爱情和小家庭的幸福视为生活的目的和归宿,视为生命的支柱,“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部忘掉了”,“只为了爱, ———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
娜拉也宣告:“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按鲁迅的预言,娜拉出走以后要经历一个艰难的学做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么放弃,要么毁灭。当然在现代民主社会,我们不能否定第三种结局,那就是娜拉成功地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我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发现:物质的东西容易改变,物质的愿望容易实现,而得到精神的东西要难得多。在当今,不乏出走的娜拉,正像《回家的诱惑》那样,娜拉们在认清丈夫的本质后,毅然离开,改头换面,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可是这一改变是物质上的,娜拉们还能不能遇见一个真心爱她们的人?或者她们在经历一次失败的婚姻后还会不会相信爱情?或者在她们女强人的外表下还是一颗脆弱的渴望爱的心,那么如果遇人不淑,她们会不会再度成为男人欲望的牺牲品?
说到这里,似乎一切都和物质无关了……我相信,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大部分女人还是渴望爱情多过金钱的,也许正是这一点构成了女人的取死点(软肋)吧!
说到这里,似乎女人的认知程度和知识储备没有关系,多少知识女性,让自己置身于爱情的圈套里,不能自拔,比如陈白露,比如子君,比如张爱玲……
诚如拜伦所说“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女人的爱情是女人生命整个的存在”。
在爱情婚姻面前,似乎女人像张爱玲所说的,很变得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甚至忘了自己和男人一样都是有尊严的独立的生命个体。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说的话并不能说明她真正的明白,关键要看她的行动。子君曾宣告:“我只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然而婚后她却由一个勇敢无畏的新女性变成了庸庸碌碌的家庭奴隶,最后当涓生说“我不爱你了”的时候,她绝望了。
原因除了前面分析的经济地位,社会解放等,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子君主观的思想也是她悲剧命运的原因,是的,纵使是子君这样的知识女性,在爱情面前还是会被女性特有的感性思维所羁绊,我们不妨将不同性别的两位主人公做个比较,涓生和子君同样面对着经济困顿,可涓生并沒有毁灭,从二人的爱情观来看:涓生没有把爱情和小家庭的幸福看作生活的目的或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因而亦就并不太在意或是并不太惧怕这一切的失去。子君则不然,由于她把爱情和小家庭的幸福视为生活的目的和归宿,视为生命的支柱,“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部忘掉了”,“只为了爱, ———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
娜拉也宣告:“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按鲁迅的预言,娜拉出走以后要经历一个艰难的学做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么放弃,要么毁灭。当然在现代民主社会,我们不能否定第三种结局,那就是娜拉成功地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我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发现:物质的东西容易改变,物质的愿望容易实现,而得到精神的东西要难得多。在当今,不乏出走的娜拉,正像《回家的诱惑》那样,娜拉们在认清丈夫的本质后,毅然离开,改头换面,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可是这一改变是物质上的,娜拉们还能不能遇见一个真心爱她们的人?或者她们在经历一次失败的婚姻后还会不会相信爱情?或者在她们女强人的外表下还是一颗脆弱的渴望爱的心,那么如果遇人不淑,她们会不会再度成为男人欲望的牺牲品?
说到这里,似乎一切都和物质无关了……我相信,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大部分女人还是渴望爱情多过金钱的,也许正是这一点构成了女人的取死点(软肋)吧!
说到这里,似乎女人的认知程度和知识储备没有关系,多少知识女性,让自己置身于爱情的圈套里,不能自拔,比如陈白露,比如子君,比如张爱玲……
诚如拜伦所说“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女人的爱情是女人生命整个的存在”。
在爱情婚姻面前,似乎女人像张爱玲所说的,很变得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甚至忘了自己和男人一样都是有尊严的独立的生命个体。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