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之于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是教师的因素,另一方面是由于目前人们对儿童文学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对其重要性的呼吁势在必行。
  【关键词】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教育 重要性
  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的讨论已经不再是新鲜话题了,但是“时谈时新”,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过,究其原因不外乎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以及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综观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儿童文学中的营养,包括美感、情趣、想象以及情感却没有能够被儿童很好的领会和吸收。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其深刻的民族精神的沉淀。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就是儿童期,因为这一时期人的接收能力最快,儿童期的学习又大多在小学阶段完成,所以小学语文就成为小学阶段教育的重中之重,基础之基础,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儿童文学出现于五四时期,五四时期的民主科学理念奠定了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那么儿童文学究竟是什么呢?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专为儿童创作、编写或为他们所喜爱又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和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属于同一人群,所以应该说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学习者处在接受学习教育的最初阶段,因此儿童文学对他们的影响有可能是终身的,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笔者认为儿童文学在“资源”方面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课内和课外两方面。
  第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宝贵的资源
  周作人在他的《儿童的文学》的演讲中说,所谓儿童的文学就是“小学校里的文学”。在他看来,儿童文学几乎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同义语。著名的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泉根教授也认为:“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体两面’之事。如何为少年儿童提供品质优美的精神食粮,使他们感悟文学之美、母语之美,促进民族下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共同的文化担当和终极目标。”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促进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而儿童文学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儿童文学的语言简洁、明确、规范、活泼,这些特征对心智还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来说是很重要的,儿童通过阅读这样的作品,自然而然语言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第二,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延伸
  除了课堂教学外,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的语文学习规律, 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 可以使儿童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有助于读写能力的提高。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会在阅读的思考中获得乐趣并在阅读与生活的积累中获得发现, 从而促进其读写能力的提高。儿童诗的阅读, 能使儿童掌握诗歌带韵律的节奏感;英雄故事的阅读, 能从小就培养儿童良好的品格;儿童小说的阅读, 可以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幻想作品的阅读, 能够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儿童文学对儿童本身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认知作用
  认知作用,就是说通过儿童文学帮助儿童了解社会和人生。初步地认识社会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可以说儿童文学是儿童认识社会和人生提供范本和模式。高尔基在童年时代就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 对他日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有着重大意义。他在《我怎样学习》中深有体会地说:“每一本书就像阶梯的一小级, 每攀登一级, 我就愈脱离动物走向人—走向更美好的生活的理想, 到达对于这种生活的渴望。”儿童文学的任务就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 借助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 帮助他们认识广阔的世界。
  第二,教育作用
  儿童文学的教育手段是通过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影响和感染孩子, 用文学和艺术的美去打动孩子的心。不仅要让孩子从理性上获得认识, 在感情上更要有所触动, 产生深刻的印象, 受到强烈的感染,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得到教育。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艺术形象具有感化孩子心灵的力量, 对于少年儿童的思想、性格、意志、理想和兴趣爱好等的影响是强烈而深远的。
  第三,审美作用
  没有美就没有文学。儿童文学不仅应依循美的规律, 使作品充满各种形态的美,更应该强调艺术的美。用儿童文学来培养孩子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陶冶他们的情操, 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安徒生的童话《野天鹅》中的艾丽莎, 不仅长得美, 而且还有一颗纯美的心。在解救哥哥的过程中, 她忍辱负重, 经受了种种考验, 从始至终地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这种感人的行为极其充分地展示了艾丽莎的坚定勇敢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 感染、教育了无数不同肤色的小读者。
  第四,娱乐作用
  好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愉悦人心的作用。快乐, 不仅能够振奋孩子的精神, 还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 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信心的增强, 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成人在有忧愁和烦恼的时候, 需要发泄和排遣, 孩子同样也会有很多不顺心的事。学习上的压力、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误解、家长与之存在的代沟、自身的逆反,都會造成孩子的苦恼、压抑和焦躁。如果这时不让孩子宣泄和释放, 势必会使孩子形成心理障碍。那么, 具有浓厚娱乐性的儿童文学作品, 则为孩子提供了宣泄和转移的可能性, 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平衡与顺利发展。
  综上可见,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意义重大。正是因为历史和社会的双重需要,儿童文学的发展亟需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同步,儿童文学也亟待发挥其作用,帮助小学语文教育形成特定的教育模式,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和文化背景,这一份特殊的责任更促使儿童文学家不断地自我完善,以展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教材编写委员会.儿童文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6.
  [2]王泉根,等.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
其他文献
针对西藏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笔者采取了反思性教学策略,加强学生在预习、听课、作业等阶段的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反思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
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 学习的效率就会事半而功倍。进入初中后,学生的数学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意志薄弱, 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 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 严重影响了数学学科的成绩。  一、掌握好起步阶段的学习  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 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 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研究,进行有年,收效显然,困惑亦多。探索前行,应是恰当写照。概言之,此项研究,重在怎样做,而非做什么。也就是说,主要并非所谓开拓前人目光不及的领域,尤其不
交际教学法作为一种从欧洲引进的教学方法,与我国的传统教学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交际教学法在中国有将近30年的发展历史,逐步凸显出其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越性,但是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我国国情,能否作为我国英语教育中主流的教学法仍值得商榷。下面我将从交际教学法的定义、交际教学法的特点、交际教学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几个方面来探讨交际教学法。  一、交际教学法的定义及特点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 更加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实验特点。通过探究性实验, 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在实验的过程中,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体会学习的乐趣, 增加学习的信心。从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一、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探究性学习依据的主要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
马克思既非宗教研究学者,亦非《圣经》解经专家。但是,他站在无神论的立场上对宗教的批判,以及由此对人类社会罪性的反思与批判,其为迄今为止所有宗教思想家和批判家所无法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