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发作类型癫(癎)患儿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发作类型癫(癎)患儿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4例癫(癎)患儿治疗前后及38例正常儿童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部分发作组、全身发作组及分类不明发作组血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2/32)、28.6%(8/28)、33.3%(12/36)、30.0%(6/20),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9.98,P<0.05);部分发作组、全身发作组及分类不明发作组血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癫(癎)不同发作类型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部分发作组、全身发作组及分类不明发作组癫(癎)患儿在治疗后血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X2=5.39,P<0.05;X2=14.40,P<0.01;X2=11.67,P<0.01).结论癫(癎)患儿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水平增加,提示癫(癎)发作中可能存在自身免疫异常;治疗后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水平降低,为癫(癎)的有效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患儿,女,8岁,出生时右侧面部即有红葡萄色扁平血管瘤,随年龄增长范围逐渐增大,蔓延至对侧面部以及颈部、口腔黏膜和口唇.患儿2周岁前常有反复性的惊厥发作,3岁时夜间睡眠中突发左上、下肢抽搐,左拳紧握,左下肢伸直,双跟上吊,口吐白沫,后扩展为全身,出现角弓反张、尿失禁、意识丧失,约10 min后清醒,于次日来我院门诊就诊.第一次脑电图常规检查可见额区、颞中区多量负相尖波、棘波、棘慢综合波,以右侧为著,
期刊
患儿,男,13岁,因吞服生鱼胆8 h而就诊.就诊前8 h,因"上火",其家长给患儿吞服草鱼生鱼胆1个,约15 g.服后4 h,出现腹痛,频繁呕吐,呈非喷射性,含少量血丝,未见胆汁及咖啡样物.就诊前30 min曾出现一过性视物不清,无抽搐及神智不清,无发热、腹泻等。
期刊
发热是许多儿科疾病的常见症状,为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其恢复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临床医生常常为了快速退热而对发热的患儿盲目应用糖皮质激素.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在小儿发热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期刊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在儿童Still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8月诊治的儿童Still病28例,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血沉、SF,并与对照组3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病例)进行SF比较.结果 28例Still病中发热28例(100%),皮疹14例(50%),关节炎和关节疼痛18例(64%),白细胞升高24例(86%),血沉增快27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专业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曾先后选派20余名医务人员赴国内外学习先进的心血管疾病诊治技术,拥有多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专家、教授,其中《小儿心脏病学》主编杨思源教授是国内唯一的一名世界小儿心脏病协会委员,诊治小儿心律失常专家吴明漪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曾参与编写《实用儿科学》,陈秀玉教授在小儿心律紊乱和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2年起
期刊
患儿,男,12岁,反复发作性肢体抽搐,意识障碍3年余.患儿自8岁时,清晨睡眠中突发四肢抽搐,小便失禁,意识丧失,持续约15min清醒.第一年里类似发作3~4次,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未予正规治疗。
期刊
国际上通称新生儿复苏(neonatal resuscitation)而不称新生儿窒息复苏(neonatal asphyxia resuscitation),故谓新生儿复苏指南(neonatal resuscitation guidelines)、新生儿复苏教程(neonatal resuscitation program,NRP)及新生儿复苏指导委员会(neonatal resuscitation
期刊
患儿,男,日龄2d.因"腹胀进行性加重1 d"入院.患儿系G1P1,孕31+4周,出生体重2150 g,Apgar评分(1min)8分,5 min 10分.出生第2天进奶后出现腹胀并逐渐加重,伴呕吐少量咖啡样胃内容物。
期刊
急性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就诊原因,初步判断细菌和病毒感染对于及时控制病情,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非常重要.虽然目前尚无能够绝对区别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指标,但在临床上,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的一些证据可以预测患儿是否有细菌感染,常用于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的证据如下。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