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mi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把先进生本教育理念和我们的课堂实践结合起来呢?本文结合自己的初中地理课堂作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本文认为,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初中地理课堂,首先要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然后要通过巧设引思引发学生的思维,其次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再次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最后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本文对于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以生为本;进入状态;巧设引思;参与课堂;教给方法;融洽关系
  如何更好的践行生本教育,构建起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呢?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角色,从过去的以“教”为主,转变到以“学”为主,为“学”服务上来,才能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自己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如何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的状态?富有吸引力的课堂导语起了关键的作用。课堂导语的目的在于巧妙引出该课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深入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导语成为新旧知识的桥梁,通过它学生可以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知识间的逻辑层次和知识结构。
  如讲“环境和环境问题”时可以这样描述:“我们向往那春天的姹紫嫣红,我们的意向常常定格于古老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散步时总期望看到一排排优雅别致的小别墅,或者听到鸡鸣犬吠的农村安宁和谐的气氛。大自然的蛙声、小鸟叫声,青翠的树林,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不少诗情画意。可事实是这样吗?听父辈说起十几年前清澈见底的小溪,还有鱼虾和螃蟹,可是我们看到的是浑浊与污泥相伴的臭水沟,还有小城镇也像大城市一样有拥堵的小车,周围工厂的烟囱还在冒着浓浓的黑烟……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空间。那么,这些环境问题又是如何造成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去解决呢?”
  这样的导语形象生动地将学生带入语言营造的美妙境界,又在他们情绪受到强烈感染时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新课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迫切学习的渴望,从而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二、以生为本,巧设疑问,引起“思”趣
  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愉快的学习氛围是一堂好课的成功条件。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巧设疑问,引起“思”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作为地理老师,要精心“策划”,让地理课有“磁性效应”,强烈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地理课有一种“企盼心理”。这种强烈的企盼心理一般都是由问题或者参与学习的体验引发的。
  如,在第一章绪论课教学中,我创设了以下几个问题:人们往往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那么地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为什么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为什么会出现冬冷夏热?为什么会有黑夜白昼的交替?为什么全世界会形成不同的地区差异?为什么会有高原、平原之别?为什么会有地震、火山喷发?这样,学生在一片惊叹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
  通过问题的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讲解,把学生引入到地理思维的“王国”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通过教师的“诱”与学生的“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三、以生为本,让学生参与课堂,体验成长
  首先,要让学生参与到地理课堂中来,可以借鉴“学·导·用”教学模式改革的做法,设置前置作业。因为地理科不是主科,不宜占用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我们就把它放到课堂上来完成。
  其次,要给学生创造参与表现的机会,做到主客体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演讲,诗歌朗诵,知识抢答,报告地理趣闻,填写黑板略图等形式,丰富课堂内容。要让学生有事可做。初中学生都处于一个比较喜欢表现自我的阶段,我们要通过课堂这样一个平台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思考的喜悦。
  最后,要让学生有观察思考和实习的机会。如上到地形一章时,我组织学生到周围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采集地理标本,收集地理数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观察,然后现场解决问题。结合湖村的山地特点,学习到“等高线”时,带领他们去登山,然后实地绘制“登高线”,体会等高线密集,山脉陡峭,等高线疏松,山势平缓的特点。通过实习,启迪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增强学生记忆,也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以生为本,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我常常说: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一对,事半功倍。如何在地理课堂上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呢?
  1.形象描述法
  形象描述不仅让学生欣赏到地理学习的美感,而且让学生记忆深刻。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对地理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景观进行优美动人的描述,会令学生听得心驰神往、回味无穷,并获得鲜明、准确的地理概念。如在讲到“瀑布”时描述,世界各地的瀑布形形色色、千姿百态、景象万千、飞流急踹,体现的是一种恢弘的壮美,其状如万马奔腾、其声若巨雷轰鸣,激起的水珠能形成迷蒙的云雾和鲜艳夺目的彩虹……这样的形象化的描述,就可以让学生听得出神入画,仿佛眼前就能浮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这样,就能让学生爱读地理,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热情。
  2.诗歌引入法
  记得我读初中时,地理老师讲横断山区的地形地貌以及由此造成的交通困难,用“上山云里钻,下山河边走,对面呼得应,走路要一天。”的民谣来描述,言简意赅,形象逼真,使我们听得津津有味,至今还深深地镶嵌在我记忆的年轮中。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用富有地理特色的诗歌、民谣来配合地理教学。
  (下转第73页)
  (上接第72页)
  3.口诀记忆法    教师选编一定的口诀,结合地图讲解,便于学生掌握、记忆、运用。如讲新疆时,可以概括出新疆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这样边讲边绘图,给学生的印象深刻。再如讲到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和流向时,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真可谓是煤山煤海。
  4.幽默风趣法
   如,讲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时,我把季风的进退形象地比喻为“拉锯战”。当南方暖气团势力强盛时,雨季往北移;当北方冷气团强盛时,雨季往南移;这样“战争相持”,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时间的降水,甚至出现水灾。加上自己的体态语言,学生上起课来轻松,学起来有趣,在轻轻松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5.利用别称法
  地理别称法能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概括化,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特别偏爱。地理别称法很多,如世界屋脊、紫色盆地、千湖之园、锡都、煤港、月光城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比较形象的概括出地理事物的自然或者经济特征, 使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得比较容易接受和记忆。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要考虑如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如何通过形象化的方法使左右脑协调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借鉴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知识整理成知识网络,也可以应用头脑风暴法形成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思考状态中。
   五、以生为本,还要研究学生心理,融洽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学潜力。学生喜爱什么学科,往往与科任老师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塑造”自己的形象,做好“言传身教”。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感情充沛,平等待人;课后辅导要做到耐心细致,批改作业要做到一丝不苟。这样,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亲近教师,缩短师生距离,使其“亲其师、信其道、服其管”。注意研究学生心理,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在教学中,要做到难易适中,学习内容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通过思考探索能够有收获,就像猴子“跳一跳,摘得到”,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转变教学观念,从过去的以“教”为主的课堂模式转变到以“学”为主,为“学”服务的模式中来。以生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初中地理课堂,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教学尝试和粗浅的体会,希望能够以此引发大家的思考,共同做好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工作,达到学生爱学,教师乐教的教学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陈成忠,杨丽丽.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10
  [2]郑本红.实施地理灵动课堂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6
其他文献
根据对钢轨在直线及曲线上的受力分析,轮轨接触状态的分析和不同情况下轮轨应力分析,提出了现场防止热处理钢轨表面疲劳伤损的办法及思路。
【摘 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第一次的“生态系统结构”教学设计,在完成教学三维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学生活动等方面作出调整和改进,使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课堂形式更加多样化。  【关键词】生态系统结构;教学设计;反思  1.问题的提出   上课以后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对课堂的教学反思包括反思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状态等。一节课的反思可能很平淡,但如果
【摘 要】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重认知、轻情感的不良倾向,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试从积极运用情感智力,发挥地理教学场效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等角度,从实践层面对激情地理教学进行一番探索。  【关键词】激情教学;高中地理  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列·符·赞科夫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提出了关于教学与发展问题的主导思想“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是
【摘 要】传统教学中,教师或一味讲解,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或放任自流,学生毫无目标地探索,活动流于形式。本文从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应用实践、课堂小结等环节阐述小学数学导入式教学,旨在通过导入式教学引领学生经历探索活动,将思维引向深入。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入;探索;实践  随着后“新课改”时代的到来,小学数学课堂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一言堂被互动交流所替代,教师枯燥讲解被学生的自主探索
青少年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中,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媒体的不恰当导向、父母抚育子女方式不当和青少年自身的同一性心理危机等,因此要防止青少年过分
【摘 要】合作互动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知识、获取信息和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积极主动地探究的学习策略。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应如何进行,是否能达到理论上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以人教版Book 1 Unit 5为课例,在所教的班级中进行了合作互动学习的尝试,发现该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 合作互动学习;小组活动;探究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文章从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应对中的意义,及如何采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针对贫困生心理问题做出应对三个方面,寻求缓解并解决高校贫困
【摘 要】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而练习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练习的设计和组织这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一定要相辅相承,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课堂练习的有效、高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练习在小学教学中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