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军校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军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营造符合人才培养特点和规律的良好环境,运用科学的理论为指南,建立服务学员的基本着眼点,来进行我们的管理和教学。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用人本思想进行教育和管理,对军校来说尤为重要。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教学改革 信息反馈 管理
现代教育把弘扬人的主动性和主动精神作为教育的灵魂,“以人为本”是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基本的指导思想。传统的军校教育过分强调统一性,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和个性发展,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相背离,制约了军校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用人本思想进行教育和管理,对军校来说尤为重要。
一、“以人为本”是军校教育管理的主流理念
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是管理工作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对管理运行效果影响极大。军队院校教育管理,无论是作为教育管理客体的人——教员和学员,还是作为教育主体的人——院校领导和管理干部,人都是其中核心的要素。
首先,军校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打得赢、不变质”、适应“双重历史任务”需要的新型军事人才,这是军队院校的重要使命。所以,院校的教育管理要树立以学员为主体的观念。世界各国军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把学员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上。西点军校为了满足信息社会和世纪部队建设的需要,重新对教学课程目标进行定位,《智力培养大纲》明确提出了西点军校的总教学目标:“使毕业生能够预见发展变化的技术、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不确定性并有效地作出反映。”
其次,教师是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的中流砥柱,没有一流的教员,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哈佛大学原校长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所以,如何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军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三,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到院校长,再到基层的各类管理干部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教育管理系统的人才链,在这个链子中只要有一个环节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都会影响整个教育管理系统目标的实现。可以看出,随着军队院校管理者、教员及学员主体意识的日益增强,“以人为本”思想已经成为军校教育管理的主流理念。
二、“以人为本”是军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哲学观。军校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为指导,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把培养军队所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放在军事教育活动的中心。军校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充分认识到:军校教育发展不仅是军队发展的需要,也是军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军队”和“军人”都是教育的主体;军校教育工作最终的目的是满足军队建设和战争的需要,但军校教育满足军队建设和战争的需要是通过培养军队所需要的“人”来实现的,因此培养军队所需要的“人”是军校教育活动的中心;培养军队所需要的人,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把学员培养成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一)坚持以军事、科技、人文、创新的统一为核心的现代军校教育理念
军校教育理念是军校追求的教育思想,它是建立在对军事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学术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军校追求的教育理念,应该是适应军校教育发展趋势,“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为指导,以军事、科技、人文、创新的统一为核心,努力把当代军人培养军事知识、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统一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二)确立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学员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
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基本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政治思想素质,在军人的综合素质中居首要位置;军事素质是军事人才的标志;科学文化素质是军事人才继续发展之基;专业素质是军事人才行职责、行使职权的“功能部”,是其完成军事使命的根本保证,也是军人作为某方面专业人才的标志;身体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基础地位,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体魄”,二是“健康的心理”。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中,“政治思想素质”是方向,“军事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根本,“专业素质”是核心,“身体素质”是基础。
(三)坚持军校教育与部队、科研相结合的办学思想
军校教育与部队、科研相结合,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次:在办学思想上,通过军校教育与军队、科研相结合,把军校教育同军队建设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军校教育工作更好地为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服务;在军校教育体制上,通过军校与部队、科研机构的联合办学,把军校与部队联系起来,有利于军校面向军队办学;在人才培养上,只有既坚持以教学为主,又坚持教学与部队训练、科研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三、“以人为本”是军校教育工作思想的落脚点
当前的社会中,人的需求、人的权益、人的个性已经作为首要问题,并在各行各业的竞争和发展中作为核心任务。事实证明,“以人为本”的口号,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引导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成为了一条科学的理论。“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时代的声音,这要求我们也应当确立教学和管理的相关原则。因为,我们军校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全面的发展和素质的军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营造符合人才培养特点和规律的良好环境,运用科学的理论为指南,建立服务学员的基本着眼点,来进行我们的管理和教学。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工作
教学是院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培养目标、造就军事人才的基本途径,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组织实施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以人为本”的教学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学员自我学习。“以人为本”强调的就是人的自主性,在学习上强调自主性的学习。在经过启发教学的基础上而建立的学员的取向后,接下来应该突出自主性的特点。让学员明确自己的目标,发挥学员的主动性,通过科学的指导来进一步的刺激学员的创造性学习。自我学习的指导要做好“指”和“导”两个方面。“指”是指课堂的学习的内容是根据教学任务,由教员制定的,尽管学员可以做些选择,但不能脱离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兼顾学员的爱好和兴趣。“导”是指要重视学员学习过程中的辅导。学员自主性学习动力大、范围广,但是深度不够,这就需要我们能做好辅导的工作。对学员的辅导,应当多个别,少集体;多启发,少代替;多从方法上指导,少重复讲解。
2、启发式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立足于对人的学习需求的满足。那么首要的工作就是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反也”,教学工作只有发挥好启发,才能做好对学员知识取向的引导。也就是说:只有给他“需要”,学员才更会“需要”,从而才能给学员“需要”的满足。启发教学客观上就确立了学员的主体地位,注重了激活思维。
3、灵活的教学模式。军校教学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可以说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具有军队特色的教学模式及其无数的变式。这些教学模式不但是针对具体时期、具体情况而制定的;同时也是为不同阶段的人的心理变化而制定的。这些丰富的教学模式是完全可以作为我们提高教学水平,落实“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在教学上应该注重各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应用,避免一种模式进行到底;应该注重结合人的心理规律在各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模式,避免一种特定的模式全程指导。
4、信息反馈。教学过程是一个闭环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计划是输入量,教学目标实现是输出量,教学步骤是流程,环境的变化和人的情绪变化是干扰量,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干扰量对输入量的影响,只有缩短差异的调整时间,才能更好的实现可控制的输出量,即在动态的、闭环的教学系统中才能准确的实现教学目标。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一定要把学员放在第一位,工作的开展是为了学员的发展和前途服务。长期以来,人们对学员管理工作,更多地看重它的管理功能,习惯于从行政的管理的角度认识和从事此项工作。大量理论和实践证明,军校学员管理是融育人、管理和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活动。
1、尊重学员,体现人性
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军校学员的管理活动中,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坚持以尊重学员、爱护学员为切入点,给予每一位学员切实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军校学员的管理者要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员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
2、尊重人格,个性发展
人是具有差异性的,没有差异性就不存在个性、就没有创造性。培养人的个性一直是现代教育予以关注的问题,个性属于人性的范围。当前,在军队大力提倡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背景下,就更应该发展学员丰富的个性,培养创造型人才。在军校学员的管理过程中,不能用统一的条条框框把学员管理成统一的模样,扼杀学员的个性与差异性;不能撇开对学员的关怀、学员个性的发展、学员素质的不断完善去谈论信息化军队建设,否则,只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3、全面培养,提高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注重学员专门知识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以满足国防和军队需求的同时把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富有学识和创造才能的全面发展的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对军校学员管理人员来说,就是在督促、监督学员完成专门知识学习、专门技能训练的同时,在形式上为学员提供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时间、制度等;在内容上为学员提供促进全面发展的活动和科目;在思想上想着国家利益的同时为学员二次择业着想,把国家需要与学员自身发展的需要有机统一起来,使学员成为专业知识、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的一代新人。
参 考 文 献
[1] 朱如珂,朱兵.现代军校课程新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7
[2] 马学为,邱志辉.论军校办学理念[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9(4)
[3] 邢明强.人本教育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教学改革 信息反馈 管理
现代教育把弘扬人的主动性和主动精神作为教育的灵魂,“以人为本”是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基本的指导思想。传统的军校教育过分强调统一性,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和个性发展,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相背离,制约了军校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用人本思想进行教育和管理,对军校来说尤为重要。
一、“以人为本”是军校教育管理的主流理念
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是管理工作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对管理运行效果影响极大。军队院校教育管理,无论是作为教育管理客体的人——教员和学员,还是作为教育主体的人——院校领导和管理干部,人都是其中核心的要素。
首先,军校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打得赢、不变质”、适应“双重历史任务”需要的新型军事人才,这是军队院校的重要使命。所以,院校的教育管理要树立以学员为主体的观念。世界各国军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把学员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上。西点军校为了满足信息社会和世纪部队建设的需要,重新对教学课程目标进行定位,《智力培养大纲》明确提出了西点军校的总教学目标:“使毕业生能够预见发展变化的技术、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不确定性并有效地作出反映。”
其次,教师是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的中流砥柱,没有一流的教员,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哈佛大学原校长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所以,如何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军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三,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到院校长,再到基层的各类管理干部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教育管理系统的人才链,在这个链子中只要有一个环节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都会影响整个教育管理系统目标的实现。可以看出,随着军队院校管理者、教员及学员主体意识的日益增强,“以人为本”思想已经成为军校教育管理的主流理念。
二、“以人为本”是军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哲学观。军校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为指导,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把培养军队所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放在军事教育活动的中心。军校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充分认识到:军校教育发展不仅是军队发展的需要,也是军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军队”和“军人”都是教育的主体;军校教育工作最终的目的是满足军队建设和战争的需要,但军校教育满足军队建设和战争的需要是通过培养军队所需要的“人”来实现的,因此培养军队所需要的“人”是军校教育活动的中心;培养军队所需要的人,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把学员培养成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一)坚持以军事、科技、人文、创新的统一为核心的现代军校教育理念
军校教育理念是军校追求的教育思想,它是建立在对军事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学术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军校追求的教育理念,应该是适应军校教育发展趋势,“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为指导,以军事、科技、人文、创新的统一为核心,努力把当代军人培养军事知识、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统一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二)确立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学员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
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基本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政治思想素质,在军人的综合素质中居首要位置;军事素质是军事人才的标志;科学文化素质是军事人才继续发展之基;专业素质是军事人才行职责、行使职权的“功能部”,是其完成军事使命的根本保证,也是军人作为某方面专业人才的标志;身体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基础地位,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体魄”,二是“健康的心理”。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中,“政治思想素质”是方向,“军事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根本,“专业素质”是核心,“身体素质”是基础。
(三)坚持军校教育与部队、科研相结合的办学思想
军校教育与部队、科研相结合,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次:在办学思想上,通过军校教育与军队、科研相结合,把军校教育同军队建设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军校教育工作更好地为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服务;在军校教育体制上,通过军校与部队、科研机构的联合办学,把军校与部队联系起来,有利于军校面向军队办学;在人才培养上,只有既坚持以教学为主,又坚持教学与部队训练、科研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三、“以人为本”是军校教育工作思想的落脚点
当前的社会中,人的需求、人的权益、人的个性已经作为首要问题,并在各行各业的竞争和发展中作为核心任务。事实证明,“以人为本”的口号,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引导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成为了一条科学的理论。“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时代的声音,这要求我们也应当确立教学和管理的相关原则。因为,我们军校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全面的发展和素质的军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营造符合人才培养特点和规律的良好环境,运用科学的理论为指南,建立服务学员的基本着眼点,来进行我们的管理和教学。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工作
教学是院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培养目标、造就军事人才的基本途径,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组织实施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以人为本”的教学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学员自我学习。“以人为本”强调的就是人的自主性,在学习上强调自主性的学习。在经过启发教学的基础上而建立的学员的取向后,接下来应该突出自主性的特点。让学员明确自己的目标,发挥学员的主动性,通过科学的指导来进一步的刺激学员的创造性学习。自我学习的指导要做好“指”和“导”两个方面。“指”是指课堂的学习的内容是根据教学任务,由教员制定的,尽管学员可以做些选择,但不能脱离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兼顾学员的爱好和兴趣。“导”是指要重视学员学习过程中的辅导。学员自主性学习动力大、范围广,但是深度不够,这就需要我们能做好辅导的工作。对学员的辅导,应当多个别,少集体;多启发,少代替;多从方法上指导,少重复讲解。
2、启发式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立足于对人的学习需求的满足。那么首要的工作就是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反也”,教学工作只有发挥好启发,才能做好对学员知识取向的引导。也就是说:只有给他“需要”,学员才更会“需要”,从而才能给学员“需要”的满足。启发教学客观上就确立了学员的主体地位,注重了激活思维。
3、灵活的教学模式。军校教学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可以说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具有军队特色的教学模式及其无数的变式。这些教学模式不但是针对具体时期、具体情况而制定的;同时也是为不同阶段的人的心理变化而制定的。这些丰富的教学模式是完全可以作为我们提高教学水平,落实“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在教学上应该注重各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应用,避免一种模式进行到底;应该注重结合人的心理规律在各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模式,避免一种特定的模式全程指导。
4、信息反馈。教学过程是一个闭环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计划是输入量,教学目标实现是输出量,教学步骤是流程,环境的变化和人的情绪变化是干扰量,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干扰量对输入量的影响,只有缩短差异的调整时间,才能更好的实现可控制的输出量,即在动态的、闭环的教学系统中才能准确的实现教学目标。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一定要把学员放在第一位,工作的开展是为了学员的发展和前途服务。长期以来,人们对学员管理工作,更多地看重它的管理功能,习惯于从行政的管理的角度认识和从事此项工作。大量理论和实践证明,军校学员管理是融育人、管理和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活动。
1、尊重学员,体现人性
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军校学员的管理活动中,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坚持以尊重学员、爱护学员为切入点,给予每一位学员切实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军校学员的管理者要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员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
2、尊重人格,个性发展
人是具有差异性的,没有差异性就不存在个性、就没有创造性。培养人的个性一直是现代教育予以关注的问题,个性属于人性的范围。当前,在军队大力提倡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背景下,就更应该发展学员丰富的个性,培养创造型人才。在军校学员的管理过程中,不能用统一的条条框框把学员管理成统一的模样,扼杀学员的个性与差异性;不能撇开对学员的关怀、学员个性的发展、学员素质的不断完善去谈论信息化军队建设,否则,只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3、全面培养,提高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注重学员专门知识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以满足国防和军队需求的同时把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富有学识和创造才能的全面发展的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对军校学员管理人员来说,就是在督促、监督学员完成专门知识学习、专门技能训练的同时,在形式上为学员提供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时间、制度等;在内容上为学员提供促进全面发展的活动和科目;在思想上想着国家利益的同时为学员二次择业着想,把国家需要与学员自身发展的需要有机统一起来,使学员成为专业知识、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的一代新人。
参 考 文 献
[1] 朱如珂,朱兵.现代军校课程新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7
[2] 马学为,邱志辉.论军校办学理念[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9(4)
[3] 邢明强.人本教育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