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案例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m9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在初中的所有课程中,思想品德课以其原理抽象、理论性强,内容枯燥乏味而成为众多学生最不喜欢上的课程。很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群原本生龙活虎、活泼可爱的孩子一到上思想品德课时就无精打采,提不起兴趣。面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及作用
  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从而培养学习者的逻辑思维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相应知识的重要教学形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起到以下以一些作用:
  1.化抽象为具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不愿意学习思想品德课,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思想品德理论太抽象,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通过阅读真实的案例,可以把原本抽象的思想品德理论变为活生生的故事,让学生有了感性的体验,使他们认为这些事好像在自己周围也发生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讨的热情。通过小组合作,可使学生共同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上八年级思想品德《礼仪展风采》这一课时,我首先采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60周年国庆阅兵式的升旗仪式。当屏幕上出现三军仪仗队战士手举国旗,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天安门广场时,全体学生都被深深地震撼了。整个课堂鸦雀无声,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住了。通过这个案例,一下就把学生学习的兴趣给激发出来了,下面的课程自然也就顺利展开了。
  2.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转变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一些偏见
  一个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会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寻找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的过程。同时,这也可以扭转学生认为思想思想品德学科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的偏见。例如,在上七年级思想品德《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这一课时,我为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中学生小平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几个小痞子拦住搜身,并抢去身上仅有的10元钱。这几个小痞子要他第二天带30元钱来,并不准报告老师,否则就收拾他。假如你是小平,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请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这个案例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又紧扣学生生活,许多学生看到这个案例后,先是认真思考,很快就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看法,有的说要告诉父母,有的说要报告警察,有的说多找几个同学收拾小痞子等。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并通过互相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找到保护自己的正确方法,也使他们意识到思想品德这一门课不仅仅是讲大道理,还教给他们在生活中用得上的知识。
  3.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小的时候,思想幼稚,大人对他们的教育也就比较简单,很多问题总是以简单的对、错来回答他们。到了中学后,随着学生知识的日益丰富,视野的不断开阔,他们也逐渐意识到对事物的判断标准不再是那么简单了,他们开始用辩证的眼光去看问题。例如,在上《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一课时,我没有直接问学生网络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短处,而是先向他们展示了两个案例。一个是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听众之声”节目中介绍的通过网络自学成才的残疾人郑明的故事,一个是安徽宿州“网瘾少年被阻上网,用电线将母亲勒死”的故事。通过这两个故事让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来认识网络”这个问题,由于这两个案例取材于真实故事,对比又非常鲜明,所以很多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意识到网络具有两面性,应当取其利弃其弊,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不成为网络的奴隶。
  二、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要想在教学时取得好的效果,案例的选择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尽量选择真实客观的案例
  因为真实,才具有说服力。在教学中,当我们向学生展示真实案例时,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比一些虚构的故事好得多。初中思想政治课本中本身提供了一些案例,可能是出于保护当事人隐私的需要,一些案例都以诸如“事件发生在某省”“某大学某同学中毒”等模糊语言来描述,这就大大降低了案例的可信度,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的选择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3.案例的选择要突出实践性
  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的思考、讨论,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能把案例教学法用好、用活,就完全可以使学生爱学,真正发挥本学科思想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其他文献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以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求从教学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新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创建新标准的新型师生关系,以适应新时代英
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内在的、主动的学习意愿。学生只有怀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活动,才能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愉快,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成绩,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针对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其兴趣呢?十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对自己学生的分析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了如下一些体会。  一、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气氛,以情感激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是企业追逐利润目标的产物,也是企业实现其规模扩张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深入研究产业梯度转移的相关理论及河南
作文,是施教者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诱导学生留意生活、猎取题材,籍以习作适应其程度所要求的、较健康的思想内容与较完美的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文章。可以说,作文是思维和表达的统一。作文教学,就客观来说,它是一项序列性强、涉及面广、内容纷繁的教学程序。   教学实践给我们以启示,作文教学应循序渐进,分阶段、按步骤进行。    一、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喜欢作文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