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改迎素质 科技助推展新篇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ou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与学是人类教育中的永恒现象。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实现教育目的、任务的主渠道。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以及在新课程英语学科整合中所起的作用等作了必要的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与教学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创新培养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要求和必然结果。教育信息化应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学习,解放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自觉进行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的研究。而教学设计处于教学工作的准备阶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阶段就渗透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新课程的理念,并将二者有效整合,这必然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1 教师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改变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观念。传统的信息技术观,主要是作为知识的呈现工具、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忽视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作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的功能,更加忽视其构筑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功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目的是优化学与教的过程,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发展,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此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观。
  2 教师立足岗位,加强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做
   到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自身过去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较少或当前所在学校的信息技术条件有限,加之对信息技术重要性认识不够,所以根本不能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有效的支撑。有的教师课件制作非常粗糙,还有的教师是先拿到别人做好的课件,然后再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这是典型的削足适履,很难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
  鉴于这种情况的存在,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以改善,应当熟练掌握常用的文字编辑和课件制作工具,如MS-Office、Flash、Authorware、ScienceWord、几何画板等,可以运用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收集整理资料,会使用电子邮件、BBS、Blog等。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要多尝试,不要畏难,不要“敬而远之”,要特别注意操作运用,要经常与其他教师和学校的信息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
  3 信息技术在新课程英语课程整合中的功能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英语课程的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课程整合的各种工具等,并将这些“工具”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教学环节及其各成分经过重新构建、互相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凝聚效益,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3.1 把信息技术作为新课程英语课程整合的演示工具
  “演示工具”是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英语课程整合的初级阶段和最低层次。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现成的计算机辅助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中,选择出与自己课堂相关内容,用于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讲解;也可编成演讲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及图表、动画等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展示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3.2 把信息技术作为新课程英语课程整合的资源工具
  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了信息密集、形式多样的资源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前将所需资源整理成文件夹,或内部网站,也可在虚拟光驱上设置各种书面及听力自测题、语音、语法、阅读文章等辅导材料,让学生根据各自需要有针对性地咨询选择有关信息。教师还可向学生提供一些教育网址,引导学生从中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从信息中获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力地提高学生的新课程英语水平。
  3.3 把信息技术作为新课程英语课程整合的交流工具
  交流是新课程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兴趣,利用BBS、聊天室等信息工具开设一些新课程英语讨论专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明辨是非,从而对知识进行全面理解,拓宽视野,实现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一些新课程英语国家的网站,通过E-mail往来,让学生在真实交际中与新课程英语人士进行直接交流,可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感能力和交际水平。
  3.4 把信息技术作为新课程英语课堂整合的辅助工具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智能特点,确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一些训练、对话、游戏、测试等教学软件,引导学生进行人机互动,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在解答中得到辅导和帮助,部分学生实现个别辅导及个别化学习的目标。
  3.5 把信息技术作为新课程英语课程整合的探究工具
  新课程英语教学中要涉及语言的自身规律和外部的社会环境、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历史文化等,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加工工具”将所呈现的学习内容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处理,整理成多媒体、超文本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便于理解记忆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交际情景的场面。在学生学习语言交际词语时,教师向学生提供交际活动的文化背景,把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通过多种感官获取大量的信息知识等。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总结一些科学规律的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动手操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办法,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4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英语课程整合对学生创新能
   力的培养
  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视听说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网络给教育教学带来一次深刻的革命,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不能代替学生的操作、实践等活动,也并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它只是一个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好工具。如同其他科技手段一样,现代教学技术本身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决不能取代激励学生学习的教师,更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刻苦学习,而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一手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的使者才是问题的关键。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 焊接行业的发展不仅靠高学历人才的研究开发,更要靠广大一线劳动者的应用和操作,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操作者,正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已5年有余,要想脱颖而出,培养出国家级重点工程的高级焊接工人,绝非现有条件能实现,笔者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摘 要 中小学校学习环境的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在梳理中小学学习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陈述分布式认知理论对学习环境设计的3点启示。以多媒体教室这一典型的学习环境为例,尝试架构分布式认知视域下多媒体教室总体模型结构。提出多媒体教室内部配备方案,并剖析其应用绩效。  关键词 分布式认知;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中图分类号:G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0-009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集声、光、电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快捷、全面传授知识,保存、收集资料相互交流等优势,极大促进整个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其中以语文教学最为受益,因为多媒体技术真实地、多角度地表现语文的形象性、直观性和可塑性。另外,电化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发掘创造性思维方面的潜能,使语文教学从传统教授转变为全方位的智力开发,特别是对创造潜意识的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际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向专程出席“2009年中国科教仪器国际化发展论坛”的领导和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位的精彩演讲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本届论坛得到世界教具联合会、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山东省教育厅的关心和指导,得到行业企业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同时本届论坛也被出口联盟列为2009年度一项重要活动  山东省教育厅陈光华副厅长出席论坛并致欢迎词; 
摘要 实验化学课程的开设,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针对实验化学中的实验教学实效,从以下几方面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提出几点看法与思考:琢磨教材,优选装置与方法;研读教材,精选实验药品;精细操作,选准浓度与用量;因异而动,控制时间与巧借媒体;精筛细选,删除个别实验。  关键词 实验化学;教材;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曾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
在教育领域,概念图(inspiration)更多地被运用于物理、数学和化学等一些逻辑联系性较强的学科,但实际上只要存在联系,存在逻辑,都可以用概念图来进行知识的连接、理论的整合。现在的教学是多元化的,小学英语教学更离不开多元化的多媒体教学,概念图的加入在某一层面上提升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面性,丰富了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  1 概念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
摘要 首先论证高校思政课进网络的必要性,其次论述高校思政课进网络的可行性,最后以江西省高校思政课网站建设和运营实践为蓝本,较为全面地阐述网络在高校思政课中应该完成的作为。  关键词 网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27-0124-03    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于无声处响惊雷,帮助美国在冷战中占领计算机技术高地;20世
片段一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的教学中,笔者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应用周期规律,设计这样一个“巩固练习”的环节:动手摆一摆,5颗子为一组(每组中至少要有一颗子),照这样摆下去,第24颗必须是黑子。  学生纷纷想到不同的摆法,都想上白板展示自己的摆法,课堂探究气氛很浓。甚至有学生发现,这些白子黑子不够了。而白板中有“拖动副本”的功能,这些黑子白子各有一颗是设计成“拖动副本”,可以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尤其不容忽视。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学程序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到学生发展的轨迹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和生成的过程。  那么,如何引导这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性资源,使之开放地纳入预设的课程目标之中,促进课堂活跃,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
摘要 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以高等院校中普遍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设计,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并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概念图;教学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27-0062-03    Instruction Design based on Co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