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速度都在逐年上升,其对国内就业的影响日益显现。文章以中国西部云南省为例,梳理近年来云南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与区域选择,从直接与间接两方面对云南省对外投资对其省内就业的影响作尝试性研究,并对其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经济;对外直接投资;就业;尝试性研究
一、 导言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国内就业的影响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Jasay (1960),他最早提出了就业替代理论,即在母国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外投资将代替一部分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如果资金流出没有出口增加和进口减少来匹配,就会产生就业的负效应; Hawkins(1972)在Jasay的基础上提出就业补充理论,他认为当投资属于防御性投资时,对外投资将补充或促进国内的投资和消费,这类投资往往对国内就业产生正面效应; Hamill(1992)从公司战略角度出发研究就业问题,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具有不确定和不稳定性。
随着中国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蓬勃发展,截止2011年年底,我国外直接投资企业达1.8万家,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 220亿美元①。在此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国内就业产生的影响也逐渐成为我国学者深入研究的对象,刘红忠(2001)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取决于对外投资之前母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国内资本的形成的影响,张耿庆(2007)提出对外投资使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强,国际市场的扩大拉动了母公司产品的出口,必然给国内就业产生拉动作用。
同时近年来云南省的对外投资发展格外迅猛。据云南省政府统计,截至2012年1月底,云南省境外投资企业已达341家,中方协议投资102.5亿美元,对外实际投资累计达18.9亿美元,增幅居西部地区第一全国第十②。云南省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中国—东盟投资协议》也对云南境外投资产生了积极影响。投资平台的安全化,投资机制的便利化加速了云南企业的境外投资。然后由于云南省的对外投资起步较晚,近几年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专门研究云南省对外投资对其经济和就业问题影响的文献还比较空白。因此,本文对云南省对外投资对其省内就业影响的尝试性研究便更具理论意义。
二、 云南省在对外投资方面的现状
1. 云南省企业对外投资的区域选择。
云南省的发展阶段决定了企业对外投资的选择主要是处于国际直接投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国家,越南、印度、孟加拉、缅甸、泰国、印尼、老挝和柬埔寨是云南省对外投资可能的选择。近年,云南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技术,具备了对周边国家投资的能力,云南外经企业相继进入周边国家投资,成功实施了一批大项目,与周边国家间建立了有效合作渠道。2011年,云南与东盟国家贸易额为59.9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35.5亿美元,同比增长22.4%。根据近几年云南省对东盟国直接投资的成果,云南省商务厅对外投资处分析认为,“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是云南省企业“走出去”的主体市场,是中国连接东南亚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云南又地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扮演着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角色。
选择东盟国家作为云南中小企业的首要跨国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具有许多重要的优势,其一可以增强云南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云南省内供过于求的产品提供了广大的销售空间;其二在资源上云南与东盟国家具有互补性,资源和产业的互补可加速云南省内经济发展等。由此可见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是云南企业实现对东南亚“走出去”的战略通道。
2. 云南省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成效。
研究云南省的对外投资发展历程发现,云南省的对外投资发展相对于其它省份起步较晚, 2000年由政府和企业自愿相引导,对外投资才逐步规范,特别是近几年云南省在对外投资方面取得了的巨大成效。目前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约占云南对外投资总额的60%。2011年,云南省属国有企业更是抓住桥头堡建设机遇,不断提升对外投资的国际化程度。其中,云南省属企业在周边国家投资128亿元,云南建工、昆钢进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步伐明显加快,不少企业走出国门到非洲、澳洲、美洲拓展发展空间。云锡公司、云冶集团依靠雄厚的实力通过并购、股权融资、境外上市等方式进入了发达国家矿产资源市场。云治集团到澳洲的发展收购爱维尼亚公司10%的股权取得澳洲矿山铅精矿12年的采购权,促进云南省矿产资源做大做强;云锡公司在澳大利亚设立YTC资源公司在澳大利亚成功上市,并通过融资再投资的方式拓展到澳大利亚的其他矿产资源。云南海投也积极通过在老挝投资建设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以国家级标准建立了境外经济合作区,推动产业集群“走出去”③。与此同时,云南省努力吸引省外外经企业落户云南,为他们在周边国家实施投资项目提供便利条件。目前,华能、中电投、大唐等大型企业以及浙江、广东、江苏等东部沿海省区实力较强的一批企业,先后在云南设立分公司或与云南企业合作,依托云南区位优势及优惠政策实施对外投资项目。
通过对云南省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可知,对外直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云南省内的经济发展,带动了云南省内众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得由于地理导致在技术和产业上相对落后的云南省,扩宽了产业的销售与发展之路,同时还对外展现了民族特色。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吸引外商对省内的投资,从而进一步拉动经济的增长,促进省内的就业率。
三、 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影响的传导机制分析
经济发展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就业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除了传统的依靠一国自身资源和外商投资维护本国就业之外,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开阔国际市场,提高本国就业水平和优化就业结构也已成为一种趋势。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大致可分为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国内投资等多个途径,且这些因素对就业起着积极与消极双重作用,因对外投资对进出口贸易情况的改变与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导致的就业情况发生的变化最为明显,故本文着重研究外派人口,对外出口,产业结构这三个重要的方面。 1. 对外出口贸易影响就业。企业的跨国经营特别是对外投资办厂首先会带来资本品的出口。当海外经营取得成功后,对母国同类产品竞争加大挤占了本国产品的市场份额,出口又开始减少。对外出口贸易的变化对母国国内就业水平也产生影响。出口的增加使与出口相关的部门的劳动力需求加大,生产要素流向生产效率搞的部门,企业必要要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此时对外投资能带动就业。相反,当对外投资导致进口大于出口,进口产品会降低企业的产出,减少对劳动的需求,对外直接便投资对就业产生消极作用。
2. 产业结构影响就业。对外投资可以从两个方面优化产业结构。一是通过对外投资整合国外资源,强化自身优势,提升优势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二是通过对外投资将已失去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具有相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延续其盈利能力。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新兴的产业与部分逐渐增多,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加。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资本和技术对劳动的替代作用越来越强,产业结构的升级又会对劳动力就业产生排挤效应。
四、 对外直接投资对云南省就业的影响:尝试性检验
1. 直接影响。
从整体的就业形势上来看,云南省的对外投资对省内就业的刺激效应大于其替代效应。近年云南省对外投资的发展壮大,不仅带动了云南省走出去的脚步,也改变了云南省内人民民风保守,不愿走出家门的传统观念。据统计,仅2012年1月云南全省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04人。其中,工程项下派出劳务人员89人,占外派劳务总数43.6%;出国劳务合作项下派出12人,占外派劳务总数的5.9%;境外投资项下派出103人,占外派劳务总数的50.5%。新签合同工资总额163万美元,出国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204万美元。外派劳务基地派出96人。截至目前,云南省累计外派各类劳务人员67 649人,期末在外人数19 956人。云南省企业在境外的做大做强、使得省内人民境外劳务的机会愈渐增加。
2. 间接影响。
(1)对外进出口贸易方面。据海关统计2011年云南省外贸实现进出口总值160.5亿美元,净增26.3亿美元,增幅达19.6%,在全国各省区市外贸排名中居第22位。其中,出口9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6%;进口6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2%④。
由图可知:受对外投资等多方面的影响,近年来云南省进出口总体呈现快速增长状态。其中出口的涨势大于进口。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刺激效应相对于进口来说更加明显。出口贸易的增加使得云南省内很多落后的产业转移到有消费市场的境外,避免了产业和资源的浪费,同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增加,使得省内相关产业的需求增大,对就业人数的需求也相对增大,因而在对外贸易方面,云南省的对外直接投资对省内就业有着明显的刺激和拉动效应。
与此同时,贸易的快速增长也可能给云南省的就业带来隐患。“桥头堡”战略的实施虽然使云南省的对外投资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全面建成,但由于区域内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削减,贸易竞争加剧,东盟国家的商品流动变得更加自由,云南商品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所占市场份额将很有可能下降。商品出口的困难必然会造成就业的困难和失业人数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东盟大多数国家与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类似,云南省对东盟国投资的增加,可能使东盟国在对其它境外的出口产品类别和档次上与云南省的出口相差无几,特别是对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出口,如此便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云南省和东盟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这种竞争给处于出口等行业的就业人员的增加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2)产业结构方面。产业结构的波动与调整受许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对外投资使得境内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2011年,云南省对外投资行业分布在国民经济行业15个分类中的12个。对外投资行业已经扩展到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时,云南省企业在非主要行业中的投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云南省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有着较为明显的波动。第二产业在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中仍然占据这主导地位,增幅较为平稳,同时第三产业也在日趋发展壮大,第一产业相对于二,三产业来说增幅较小。2004年云南省一二三产业的增长比例为20.4∶44.4∶35.2,直至2011年底,各产业增长比例调整为16.1∶45.6∶38.3。
在产业分布中,第二产业主要为资本密集型行业,第三产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云南省因其地处边境,许多技术和产业较国内其它地区相对落后,对外投资的发展,特别是对东盟国投资力度的加强导致云南省内产业结构的转移和由一产业转向二、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使云南省内的部分因产业落后面临破产的企业找到了新的生机,避免了部分失业。云南省内矿场资源丰富,对外投资大多为第二产业,对外投资使得省内劳动密集型商品增多,劳动需求越来越大,拉动了省内就业。同时落后产业的转移,使省内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了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故就目前来看,云南省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即对资本和劳动力密集行业的影响会导致省内就业机会逐渐增多,就业人数增加。
然而对外投资使得产业的调整对云南省的就业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由表可知,云南省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不断上升。劳动力逐渐在第二三产业间转移,虽然产业结构的优化使的很多新兴部门出现,提供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但第三产业的壮大也使得很多岗位对职员的素质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如此便导致部分新兴部门产生的职位在云南省内招收不到合适的高素质就业者。跨国公司可能将就业机会转移到境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云南省内就业,造成省内结构性失业。
五、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云南省对外投资对省内就业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部分消极的隐患。为了在发展云南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促进省内就业,发展对外贸易,全面拉动云南省内经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关键词:经济;对外直接投资;就业;尝试性研究
一、 导言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国内就业的影响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Jasay (1960),他最早提出了就业替代理论,即在母国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外投资将代替一部分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如果资金流出没有出口增加和进口减少来匹配,就会产生就业的负效应; Hawkins(1972)在Jasay的基础上提出就业补充理论,他认为当投资属于防御性投资时,对外投资将补充或促进国内的投资和消费,这类投资往往对国内就业产生正面效应; Hamill(1992)从公司战略角度出发研究就业问题,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具有不确定和不稳定性。
随着中国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蓬勃发展,截止2011年年底,我国外直接投资企业达1.8万家,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 220亿美元①。在此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国内就业产生的影响也逐渐成为我国学者深入研究的对象,刘红忠(2001)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取决于对外投资之前母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国内资本的形成的影响,张耿庆(2007)提出对外投资使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强,国际市场的扩大拉动了母公司产品的出口,必然给国内就业产生拉动作用。
同时近年来云南省的对外投资发展格外迅猛。据云南省政府统计,截至2012年1月底,云南省境外投资企业已达341家,中方协议投资102.5亿美元,对外实际投资累计达18.9亿美元,增幅居西部地区第一全国第十②。云南省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中国—东盟投资协议》也对云南境外投资产生了积极影响。投资平台的安全化,投资机制的便利化加速了云南企业的境外投资。然后由于云南省的对外投资起步较晚,近几年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专门研究云南省对外投资对其经济和就业问题影响的文献还比较空白。因此,本文对云南省对外投资对其省内就业影响的尝试性研究便更具理论意义。
二、 云南省在对外投资方面的现状
1. 云南省企业对外投资的区域选择。
云南省的发展阶段决定了企业对外投资的选择主要是处于国际直接投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国家,越南、印度、孟加拉、缅甸、泰国、印尼、老挝和柬埔寨是云南省对外投资可能的选择。近年,云南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技术,具备了对周边国家投资的能力,云南外经企业相继进入周边国家投资,成功实施了一批大项目,与周边国家间建立了有效合作渠道。2011年,云南与东盟国家贸易额为59.9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35.5亿美元,同比增长22.4%。根据近几年云南省对东盟国直接投资的成果,云南省商务厅对外投资处分析认为,“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是云南省企业“走出去”的主体市场,是中国连接东南亚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云南又地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扮演着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角色。
选择东盟国家作为云南中小企业的首要跨国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具有许多重要的优势,其一可以增强云南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云南省内供过于求的产品提供了广大的销售空间;其二在资源上云南与东盟国家具有互补性,资源和产业的互补可加速云南省内经济发展等。由此可见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是云南企业实现对东南亚“走出去”的战略通道。
2. 云南省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成效。
研究云南省的对外投资发展历程发现,云南省的对外投资发展相对于其它省份起步较晚, 2000年由政府和企业自愿相引导,对外投资才逐步规范,特别是近几年云南省在对外投资方面取得了的巨大成效。目前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约占云南对外投资总额的60%。2011年,云南省属国有企业更是抓住桥头堡建设机遇,不断提升对外投资的国际化程度。其中,云南省属企业在周边国家投资128亿元,云南建工、昆钢进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步伐明显加快,不少企业走出国门到非洲、澳洲、美洲拓展发展空间。云锡公司、云冶集团依靠雄厚的实力通过并购、股权融资、境外上市等方式进入了发达国家矿产资源市场。云治集团到澳洲的发展收购爱维尼亚公司10%的股权取得澳洲矿山铅精矿12年的采购权,促进云南省矿产资源做大做强;云锡公司在澳大利亚设立YTC资源公司在澳大利亚成功上市,并通过融资再投资的方式拓展到澳大利亚的其他矿产资源。云南海投也积极通过在老挝投资建设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以国家级标准建立了境外经济合作区,推动产业集群“走出去”③。与此同时,云南省努力吸引省外外经企业落户云南,为他们在周边国家实施投资项目提供便利条件。目前,华能、中电投、大唐等大型企业以及浙江、广东、江苏等东部沿海省区实力较强的一批企业,先后在云南设立分公司或与云南企业合作,依托云南区位优势及优惠政策实施对外投资项目。
通过对云南省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可知,对外直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云南省内的经济发展,带动了云南省内众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得由于地理导致在技术和产业上相对落后的云南省,扩宽了产业的销售与发展之路,同时还对外展现了民族特色。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吸引外商对省内的投资,从而进一步拉动经济的增长,促进省内的就业率。
三、 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影响的传导机制分析
经济发展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就业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除了传统的依靠一国自身资源和外商投资维护本国就业之外,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开阔国际市场,提高本国就业水平和优化就业结构也已成为一种趋势。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大致可分为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国内投资等多个途径,且这些因素对就业起着积极与消极双重作用,因对外投资对进出口贸易情况的改变与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导致的就业情况发生的变化最为明显,故本文着重研究外派人口,对外出口,产业结构这三个重要的方面。 1. 对外出口贸易影响就业。企业的跨国经营特别是对外投资办厂首先会带来资本品的出口。当海外经营取得成功后,对母国同类产品竞争加大挤占了本国产品的市场份额,出口又开始减少。对外出口贸易的变化对母国国内就业水平也产生影响。出口的增加使与出口相关的部门的劳动力需求加大,生产要素流向生产效率搞的部门,企业必要要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此时对外投资能带动就业。相反,当对外投资导致进口大于出口,进口产品会降低企业的产出,减少对劳动的需求,对外直接便投资对就业产生消极作用。
2. 产业结构影响就业。对外投资可以从两个方面优化产业结构。一是通过对外投资整合国外资源,强化自身优势,提升优势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二是通过对外投资将已失去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具有相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延续其盈利能力。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新兴的产业与部分逐渐增多,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加。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资本和技术对劳动的替代作用越来越强,产业结构的升级又会对劳动力就业产生排挤效应。
四、 对外直接投资对云南省就业的影响:尝试性检验
1. 直接影响。
从整体的就业形势上来看,云南省的对外投资对省内就业的刺激效应大于其替代效应。近年云南省对外投资的发展壮大,不仅带动了云南省走出去的脚步,也改变了云南省内人民民风保守,不愿走出家门的传统观念。据统计,仅2012年1月云南全省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04人。其中,工程项下派出劳务人员89人,占外派劳务总数43.6%;出国劳务合作项下派出12人,占外派劳务总数的5.9%;境外投资项下派出103人,占外派劳务总数的50.5%。新签合同工资总额163万美元,出国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204万美元。外派劳务基地派出96人。截至目前,云南省累计外派各类劳务人员67 649人,期末在外人数19 956人。云南省企业在境外的做大做强、使得省内人民境外劳务的机会愈渐增加。
2. 间接影响。
(1)对外进出口贸易方面。据海关统计2011年云南省外贸实现进出口总值160.5亿美元,净增26.3亿美元,增幅达19.6%,在全国各省区市外贸排名中居第22位。其中,出口9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6%;进口6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2%④。
由图可知:受对外投资等多方面的影响,近年来云南省进出口总体呈现快速增长状态。其中出口的涨势大于进口。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刺激效应相对于进口来说更加明显。出口贸易的增加使得云南省内很多落后的产业转移到有消费市场的境外,避免了产业和资源的浪费,同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增加,使得省内相关产业的需求增大,对就业人数的需求也相对增大,因而在对外贸易方面,云南省的对外直接投资对省内就业有着明显的刺激和拉动效应。
与此同时,贸易的快速增长也可能给云南省的就业带来隐患。“桥头堡”战略的实施虽然使云南省的对外投资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全面建成,但由于区域内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削减,贸易竞争加剧,东盟国家的商品流动变得更加自由,云南商品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所占市场份额将很有可能下降。商品出口的困难必然会造成就业的困难和失业人数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东盟大多数国家与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类似,云南省对东盟国投资的增加,可能使东盟国在对其它境外的出口产品类别和档次上与云南省的出口相差无几,特别是对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出口,如此便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云南省和东盟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这种竞争给处于出口等行业的就业人员的增加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2)产业结构方面。产业结构的波动与调整受许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对外投资使得境内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2011年,云南省对外投资行业分布在国民经济行业15个分类中的12个。对外投资行业已经扩展到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时,云南省企业在非主要行业中的投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云南省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有着较为明显的波动。第二产业在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中仍然占据这主导地位,增幅较为平稳,同时第三产业也在日趋发展壮大,第一产业相对于二,三产业来说增幅较小。2004年云南省一二三产业的增长比例为20.4∶44.4∶35.2,直至2011年底,各产业增长比例调整为16.1∶45.6∶38.3。
在产业分布中,第二产业主要为资本密集型行业,第三产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云南省因其地处边境,许多技术和产业较国内其它地区相对落后,对外投资的发展,特别是对东盟国投资力度的加强导致云南省内产业结构的转移和由一产业转向二、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使云南省内的部分因产业落后面临破产的企业找到了新的生机,避免了部分失业。云南省内矿场资源丰富,对外投资大多为第二产业,对外投资使得省内劳动密集型商品增多,劳动需求越来越大,拉动了省内就业。同时落后产业的转移,使省内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了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故就目前来看,云南省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即对资本和劳动力密集行业的影响会导致省内就业机会逐渐增多,就业人数增加。
然而对外投资使得产业的调整对云南省的就业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由表可知,云南省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不断上升。劳动力逐渐在第二三产业间转移,虽然产业结构的优化使的很多新兴部门出现,提供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但第三产业的壮大也使得很多岗位对职员的素质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如此便导致部分新兴部门产生的职位在云南省内招收不到合适的高素质就业者。跨国公司可能将就业机会转移到境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云南省内就业,造成省内结构性失业。
五、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云南省对外投资对省内就业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部分消极的隐患。为了在发展云南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促进省内就业,发展对外贸易,全面拉动云南省内经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